优质夏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011-08-15韦凤珍孙凤云
韦凤珍,孙凤云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濮阳市属平原地带,黄河滩区占地面积较大,适合大豆种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大豆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加强优质、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是大豆育种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求。
1 选用优质高产大豆品种
良种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平原地区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生产上应选用中熟,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 cm左右,秆硬抗倒,叶片较小,透光性好,籽粒偏大,百粒重20 g以上的品种。丘陵旱地或瘠薄地应选用亚有限结荚习性,生长繁茂,分枝性强,叶片中大,籽粒偏小,百粒重20 g以下的品种。玉米、大豆间作的地区应选用中早熟、秆稍矮、抗倒、分枝多、耐荫性强的品种。目前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大豆品种有:豫豆25号、GS濮海10号,濮豆新品种GS6018、濮豆129等。
2 力争足墒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农谚有“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耧”的说法,夏播作物力争早播是夺取丰产的重要措施。夏大豆播期应在6月上旬,最迟不能晚于6月25日。每667 m2播量5 kg左右,足墒下种。中上等肥力田块每667 m2留苗1.2万~1.3万株,中低产田每667 m2留苗1.4万~1.5万株,行距40~45 cm,株距10万~13万株。
2.1 合理密植增产的原理
大豆稀植时,单株营养面积大,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因而分枝多、粒多、粒重、单株产量高,但由于密度小,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单株产量的增加,往往不能弥补群体株数不足所造成的损失而导致减产。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但是,过密时,群体结构变劣,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不良,严重削弱个体生育,植株瘦弱,花荚形成数量减少,脱落增多,单株产量降低,由于密度加大而形成的增产比率,不能补偿单株产量降低的损失。由此可见,只有确定适宜密度,创造合理群体结构,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提高大豆产量。
2.2 合理密植的原则
2.2.1 密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在栽培条件中,土壤肥力是影响大豆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瘠薄的土壤条件下,稀植生长不起来,不能封垄,产量低。反之,土壤肥沃,种植过密,植株生育过繁,徒长倒伏。因此,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是大豆合理密植的基本原则。
2.2.2 密度与品种的关系 密度与品种繁茂性和成熟期有密切关系,当采用繁茂性强、分枝多的品种时,种植密度要小些,相反,株型收敛、分枝少的品种,密度要适当大一些。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
2.2.3 密度与生产条件的关系 农业生产水平不同,密植幅度也应不同。一般水肥条件好,特别是在施肥充足和灌水及时的条件下,应适当稀植。如果水肥不足,种植密度应适当增加。根据产量水平、品种的分枝、籽粒大小的不同,播种时要合理密植。
3 田间管理
3.1 及时间定苗
大豆出苗后及时查苗,凡断垄30 cm以内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凡断垄30 cm以上者,应补种或补苗。用同品种的种子浸种后补种,补苗越早越好,最好用对生子叶展开、对生叶尚未展开的芽苗进行点水带土移栽,在雨天或下午4时后进行,成活率可达95%以上。实行大豆人工间定苗培育壮苗,是提高大豆产量的一项简便宜行的增产措施。据生产调查,大豆手工间苗一般可增产20%,最高可达30%以上,尤其是在播种量大、土地肥沃、雨水较多的年份增产更显著。大豆间定苗一般是一次性的,时间宜早不宜晚,间苗过晚,幼苗拥挤,争水争肥争阳光,生长瘦弱。
3.2 中耕除草,防止草荒
大豆只有在疏松的土壤上根瘤才能形成和生长,因此要及时深耕灭茬,促进根瘤形成和发育。大豆生长季节若高温多雨,杂草滋生快,与豆苗争养分,影响豆苗生长,前期要及时中耕除草,封垄后要及时拔除大草。
3.3 增施肥料
在7月15日前后大豆初花期,中等以下地力每667 m2追12~14 kg尿素或同等含量的速效氮肥,氮、磷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可在开花前结合中耕每667 m2施磷酸二铵复合肥20 kg。
3.4 及时防治大豆虫害
大豆田发生较多的害虫有棉铃虫、豆蚜、造桥虫、豆天蛾、豆荚螟、豆秆蝇、食心虫等。防治棉铃虫可采用30%灭铃灵乳油1000~2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药剂喷洒。可在苗期防治豆秆蝇成虫,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洒,也可每667 m2用2.5%敌刹死10 ml低量喷雾防治,隔一周防治一次。7月底至8月上旬,要抓好食叶害虫、造桥虫、豆天蛾的防治,每667 m2可用2.5%敌百虫2~2.5 kg喷粉。特别注意在大豆开花期一定要治虫一次,防治豆荚螟的危害。
3.5 培土防倒,抗旱排涝
7月中旬结合最后一次中耕冲沟培土,防止大豆倒伏,有利于排灌水。花荚期大豆对水分非常敏感,干旱造成花荚大量脱落,鼓粒停止,后期遇雨又常因低温不能鼓粒,造成秕荚、症青。因此,花荚期遇旱一定要多浇水,可采取沟灌、畦灌,喷灌效果更好。如雨水过大,田间积水,也会造成花荚大量脱落,要及时排水。
3.6 化学调控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生长发育进行化学调控,用量少,投资小,效益高,在大豆高产栽培中常起到常规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营养促进型的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大豆生长,促花、保荚、增粒重。据研究观察,河南省大豆花荚脱落的高峰期在8月10日前后,在此之前的8月初,叶面喷施植保素、增产灵等促进型的生长调节剂,可调节营养物质分配供应,显著减少花荚脱落,喷施一次可增产10%以上。在高肥地块大豆植株繁茂田块,可采用延缓抑制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大豆生长发育。大豆初花期采用150~200μl·L-1的多效唑溶液叶面喷洒,可降低株高,增强抗倒性,增加分枝,增加花荚,提高产量,但要严格掌握浓度,均匀喷洒,避免误差太大对大豆生长控制过量。
3.7 及时收获
大豆进入完熟期,籽粒变硬,且不能用指甲刻伤,摇动植株时有响声,即为成熟。选择晴天早晨及时收获,收后将大豆棵晒干脱粒,不能让阳光曝晒豆粒而造成种皮破裂,影响品质。
[1]余松烈.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出版,1980.
[2]梁金城,高尔明.栽培与耕作[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
[3]张效明.大豆新品种泗豆520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3):27-28.
[4]王德亮.大豆新品种垦丰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通报.2001(6):15.
[5]袁文先,张东勤,张琪,等.夏大豆高产栽培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