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与政治话语的辩驳对抗
——解读作协七年郭小川的心路历程

2011-08-15

关键词:郭小川诗人诗歌

张 燕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自我与政治话语的辩驳对抗
——解读作协七年郭小川的心路历程

张 燕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郭小川凭着一腔热血和豪情,创作了许多充满革命激情、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共和国的政治风云里,郭小川的命运跌宕起伏,先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坎坷之路。本文从郭小川在作协工作的七年的诗歌创作,来解读其迷惘的自我与强大的政治话语之间的辩驳与对抗,感受一代知识分子真实而复杂的内心历程。

郭小川;自我;政治话语;辩驳对抗

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文学被严重地政治化了,成为政治抒情和国家话语的表现。郭小川的一生正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成长历史发展、变迁的一生,他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时代的烙印,在诗歌的道路上走得异样艰辛。作协七年是郭小川人生中的重要阶段,诗人把自己的艺术才华和政治热情献给了他生活的艰巨的时代,更经历了内心的强烈冲突和政治话语的复杂纠葛。本文从三个角度来解读作协七年郭小川的心路历程。

一、作协七年的政治形势和诗歌创作

郭小川在作协的七年,也是主流意识形态控制下的文艺政策发生多次调整和变化的几年,中国的文坛受到了政治的影响,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1955年,文艺界开展了文艺思想大讨论,丁玲畅所欲言,结果被打成“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年仅35岁的郭小川,在反丁、陈大会上积极响应号召,斗争性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很是看好。周扬、林默涵等都认为他有活力,又有能力,决定将其从中宣部文艺处调往作家协会担任秘书长。第二年,郭小川晋升为作协党组副书记。

郭小川通过调查和实践,深深感到文艺界的恩恩怨怨,也发现丁玲等的案件实际情况并不像批斗大会上讲的那么严重。于是,他开始冷静、理智地思考问题。后丁、陈被划为右派,郭小川因在早先写丁、陈平反草稿中,有“向丁、陈道歉”的意见而遭批评。1959年,作协党组竟然把郭小川同彭德怀挂上钩,开展重点批判,郭小川不得不被迫检讨。

更让他迷惑的是,他在两年前写的《一个与八个》送去给臧克家、徐迟过目时,他们赞口不绝,可一年多后竟被作为反面教材进行批斗,批判他是“配合右派分子向党猖狂进攻”,认为有严重个人主义,有右倾表现等。他在检讨中说,这是严重地污蔑了党,扭曲了党的政策,但内心一直想不通。1962年6月,作协承认当初批判不当,并以党支部名义向郭小川道歉。1962年10月,在胡乔木帮助下,郭小川离开作家协会,到《人民日报》社当了一名普通记者。

“严格说来,郭小川诗歌创作的爆发期是从1955年的春夏之交开始”。[1]31转到文艺战线以后,诗人把多年的思考和认识投入诗歌创作,为新中国刚开始的社会主义事业高唱颂歌和战歌。《致青年公民》引起巨大的反响,这是他“建国后诗歌创作的开端”。[2]从1955到1962年,在作协工作的七年,是他心情最不愉快的七年。文艺官员的头衔让他身不由己,可在诗歌创作领域,却恰恰是大获丰收的7年。其中奠定了他在当代诗歌史上重要地位的长篇叙事诗《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致大海》、《将军三部曲》以及《投人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望星空》等一大批抒情诗,就是在这7年之内完成的。郭小川带着犹豫与痛苦、无奈与矛盾,既有趋同也有背离,复杂的历史情境注定了他的选择也是复杂的。

1955年到1956年是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政治理想鼓动阶段。两年间,他“以一个宣传鼓动员的身份”写下了一批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的楼梯式诗,这些诗召唤和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呼应时代的召唤,投入火热的斗争。毫无疑问,郭小川是将时代号手的使命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崇高使命的。

1957年到1960年是郭小川诗歌创作成果颇多的时期,也是他诗歌探索的重要时期。他克服了议论多于描写的缺点,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追求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主要创作了三类作品:一类是“政治抒情诗”,用来配合政治运动,如“致青年公民”组诗(包括《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等7首诗)、《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等,使郭小川名声鹊起。第二类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如《山中》、《致大海》、《望星空》等作品。作品的发表立即引来了强烈责难。另一类是4篇叙事诗,即《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也称“爱情三部曲”)和《一个和八个》。这几首诗同样受到批判。

进入六十年代,郭小川的诗歌艺术形式和内涵都更趋成熟。1960年到1962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困难,诗人努力用诗歌刻画这个严峻的时期,写有《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和《秋歌》等充满强烈战斗气息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诗篇。此时的抒情诗,仿佛又恢复到了统一的“时代大我”的情感模式当中,可是由于个人有节制的表达,时代豪情显得蕴藉深厚。

二、遐想与理念的矛盾

郭小川在五十年代中后期的抒情诗中,流露出与时代要求极不和谐的疏离情绪,遭到了评论界的批判。诗人总是不自觉地表现出遐想与理念的矛盾,表现出与历史意识、历史情感极不和谐的个人意向、个人情怀。

《望星空》、《致大海》和《一个和八个》发表后不久就遭到了批判,《望星空》“被判定为表现了人生的空虚,表现了对‘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幻灭感,是严重的‘政治性错误’;《致大海》被认为是首极不“成熟”的抒情诗,夹杂太多叙事成分,情感衔接上不自然;《一个和八个》则被定性为宣扬了反动的‘人性论’”。[3]

特别是《望星空》发表后曾引起激烈的责难,认为这首诗“宣扬了‘人生渺小、宇宙永恒’的意思,这完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而是一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在诗人的世界观完全脱离了马克思主义,脱离了斗争,于是既非崇高的理想主义,也非彻底的、积极的现实主义,因此唱出了一片悲观、低沉、泄气的调子”。[4]诗人站在北京街头,向星空眺望,面对无边无际的宇宙,心中涌起了人生短暂的联想,人生的浮华远不及星空的“无穷无尽,浩浩荡荡”!第二章对星空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表现了他的迷茫和惆怅,“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

前两章诗人力图通过自己的思考,以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化的方式介入历史,思考人生、宇宙等深奥恒常的主题。

然而第三章,笔锋急转直下,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否定前面那个真实自我,转而歌颂俗世、抹黑星空。第四章,诗人高颂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让人类的双手为宇宙穿上盛装,让人类主宰世界……在诗歌的具体展开中,明显地体现了感性与理性、诗学与政治要求之间的矛盾。“《望星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矛盾的文本,从这个文本中,可以折射出时代思潮的状况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5]

《致大海》写主人公“我”从日寇手中逃脱,如何走向大海,在大海中徘徊,后又如何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主人公走近大海便是表现他如何向党靠拢的过程,而作者却以忏悔的方式来完成这种心灵的归属:

大海啊/在你的面前/我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静/我并不是太愚蠢的人/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不能更早些/开始你那样灿烂的人生/太多的可耻的倦怠/太久的昏沉的大睡/代替了你那样的勤奋和清醒/无聊透顶的争执/为了小小的不如意而忧心忡忡/代替了你那样的大度和宽容……

作品本身是想歌颂像大海一样胸襟广大的党的形象,而作者却从个我为融入群体而经历的内心搏斗出发,表现了一种对党的质疑的感情,隐现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长诗《一个和八个》是郭小川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写一个党性坚定的共产党员王金,还写了八个罪犯居然被王金感动,大家都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行,最后惩恶扬善,在日寇扫荡时和八路军战士一道抗击敌人。这首诗在当时主要被批判为“阶级融化论”甚或“人性论”。郭小川创作这首诗的初衷是想要把它写成“坚定的革命家的悲剧”,革命的对立面并不全是革命的敌人造成,有时是与党内的“主观主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的。

《一个和八个》遭到批判后不久,郭小川慢慢地从抵触转变为接受,甚至从内心认为自己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致命的问题,并当众承认:“现在看,这首诗的反动性是异常明白的……按照这篇作品观点,则我们的镇压反革命、肃反都是犯罪的,这是严重的颠倒黑白。污蔑了党,歪曲了党的政策。按这个作品所表现的,党是污蔑了好人的,党的组织、党的政策是混淆是非的,这是天大的谎言。”

郭小川作为重要的文艺官员,不可能完全背弃国家对作家提出的歌颂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而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独立意识的诗人,他产生了怀疑。他的怀疑是与政治要求相背离的,这样一种独立个性在当时是不敢、也是不能公开宣扬的,表现了诗人遐想与理念的矛盾,历史进程和诗人意识之间的碰撞。

三、迎合时代和坚守自我的矛盾

郭小川真诚地热爱着他所生活的时代,并竭尽全力去讴歌那个时代。他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诗歌和时代的使命联系在一起,“这些作品与其说是‘和时代联系在一起’,毋宁说是和一定时期的错误思想联系在一起”。[6]当时的诗歌主流,细节与心理描写日益粗糙,歌功颂德的感情抒发毫无意境可言。1957年4月郭小川发表长篇叙事诗《深深的山谷》,1957年12月发表《白雪的赞歌》,对人性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对历史的偶然性和复杂性作了大胆揭示”。[7]诗歌均以战争为背景,通过爱情的纠葛和家庭的问题,表现了对感情和人生的深重思考。

《白雪的赞歌》写一个女子和两个男人之间的复杂又含蓄的情感故事。女主人公于植在与丈夫分隔万里的情况下喜欢上了医生,两个人发乎情止乎理。女主人公徘徊于道德伦理的张弛中,感情细致真实。于植在感受到自己对医生的感情时,“禁不住告诫我自己:/一刹那的摇摆也不能允许”。[8]24同时,医生也立即以逃避的方式来回避这段感情:“我已经带着医疗队来到了前线。/从此,我永远斩断我的可耻的思想,/抹去我最后见面时的无声的语言。”[8]24最后于植与丈夫见面时的心理描写也很深远:“粗心大意的人哪,我的战士,/你还没有理解到我的意念。/在这艰难而曲折的斗争中,/难道只有你通过了严重的考验!”[8]32诗人从心理的角度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波动,道出了对爱情和生命的向往和失望,刻画真切入微。

这首诗受到了批判和指责。诗人的写作一直在感情的倾吐和收敛之间踌躇不前,这种感情的矛盾使得诗人陷入了自我抒发和时代要求的矛盾中。

评论界的批评使郭小川不敢再写这类人性化的作品,开始选择了迎合时代的转型。1958年3月发表的《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1959年发表的《雪兆丰年》,以社会主义为主角,写了一连串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豪言壮语,流行化的叙述让这些诗歌没有了个性。如他写的一些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诗:《三户贫农的决心》、《沿着社会主义的轨道飞奔》、《一个合作社社员这样说》、《怎能老看背后的路》。这一时期,郭小川对诗歌“有时是太注重政治性了(确切点讲是太注重政策性),以至他忘记了自己是在写诗”。[1]58另外,在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和反右派斗争时,郭小川写了《闷热的夜》、《“自我扩张”颂》、《某作家的一段真实经历》、《某机关有这样一位青年》、《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瞄准反党分子》、《星期天纪事》、《射出我的第一枪》、《语言的子弹》、《保卫我们的党》等。还有三首和当时反右斗争的政治态势有关,它们是《山中》、《致大海》、《自己的志愿》。此时的郭小川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种氛围中,身不由己地被时代政治所左右。

郭小川一方面是文艺官员,一方面是一名文艺创作者,双重身份让他喘不过气来。“我终于想了许多,想到党对文艺工作领导,想到这个稿子如何写法。……矛盾,何等矛盾呵!”[9]他想继续作为“时代的号手”来讴歌时代的变迁,可是现实让郭小川不得不产生怀疑,对现实生活和诗歌创作进行独立的思考。写于1958年至1959年间的诗只有《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爆竹两三声》、《捷音破晓》、《送同志们》、《春暖花开》、《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雪兆丰年》、《朗诵会上的一段奇闻》等几首,这些诗歌中只有少许提到了“大跃进”。诗人渴望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一直在思考社会前进中的正确性。对随波逐流的悲哀的清醒认识,使得诗人在“大跃进”高潮时没有直接描写“大跃进”的诗,他用自己的行为表示了对社会的清醒认识。

研究郭小川1955年到1962年七年间的诗歌,可以看到郭小川异常艰难的创作之路,内心丰富复杂的矛盾冲突。围绕郭小川诗歌的议论和批判已经成为了历史,在今天,一切都是那么明白清楚,就像冯牧先生对其诗歌的评价:“使我们鲜明地生动地看到了我们时代的缩影,感到了我们时代的脉搏的剧烈跳动。”[10]在特定的年代他奉献了最诚挚、最饱满的热情。

郭小川有着两重身份:一是战士,“他关注时代、社会和政治,充满自信地要使自己在诗中的形象成为阶级的代言人和时代精神的化身”。[11]136二是诗人,“他的思想感情在斗争风云的撞击中产生的冲突、矛盾,在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痕”。[11]136这两种身份他都钟爱,但实则是两种强大力量在内心深处的撕扯和较量,才有了“矛盾重重的诗篇”,才有了郭小川的苦闷和彷徨。郭小川诗歌创作所经历的幼稚与成长,迷茫与失落,现在看来都是可以体谅的,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张恩和.郭小川评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2]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94.

[3]杨守森.论郭小川建国后的心路历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2-118.

[4]萧三.谈《望星空》[J].人民文学,1960(1):11-12.

[5]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00-104.

[6]周德芬,周志宏.“战士诗人”的创作悲剧——郭小川诗歌新论[J].上海文论,1989(4).

[7]吴秀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20.

[8]郭小川.白雪的赞歌[J].诗刊,1957(12):5-32.

[9]郭小川.郭小川全集:第八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68.

[10]冯牧.郭小川诗选·一九七九年版序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1.

[11]杨鼎川.夹缝中的生存[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67.

Abstract:With passionate and lofty sentiments,Guo Xiaochuan created many popular poems with revolutionary enthusiasm.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e had a hard life and went through ups and downs three tim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oems created during his seven years’service in Chinese Writers’Association to understand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himself and political discourse.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his poems truly reflect the complex inner world of intellectuals of his generation.

Key words:Guo Xiaochuan;self;political discourse;confrontation

Confrontation between Self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Understanding Guo Xiaochuan’s Mentality during His Seven Years’Service in CWA

ZHANG Yan
(Do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I227

A

1008-8318(2011)01-0028-04

2010-12-15

张燕(1987-),女,宁波北仑人,浙江海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届本科生。

猜你喜欢

郭小川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平静下的沸腾、白日中的流光(评论)
——郭小川访辽诗歌评论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
郭小川与杜惠:红色年代的纯真恋人
郭小川在人民日报社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