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宅小区的设计

2011-08-15赵婷婷刘海玲

科技传播 2011年15期
关键词:住宅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赵婷婷,刘海玲

1.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2

2.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河南郑州 450052

住宅小区的设计

赵婷婷1,刘海玲2

1.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2

2.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河南郑州 450052

本文重点说明做好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有设计原则,设计理念、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等。

设计原则;设计理念;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大家对居住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纯居住要求已上升到追求舒适和享受的高度,这对我们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对一些先天优势比较好的地块来说,我们更应该倾注更多的心血挖掘出地块的自身优势,设计出适宜人居的优秀社区。

设计不仅要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还应收集大量资料,了解当地的气候、日照、水文以及风土人情;同时还应该了解地块的周边环境及现状交通,尽量挖掘设计地块及周边的优势。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把握好设计原则,设计理念、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等。

1 规划原则

1.1 生态优化原则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化高品质居住小区的根本,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依据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供排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小区物质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出生态优良的小区环境。

1.2 社区发展原则

1)充分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核心内容。1954年,马斯洛提出“需求等级学说”。该学说认为人的需要的产生是一个从低级的生理需要到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过程,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产生对高层次需要的需求。由此推出,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各层次需求的人的数量呈金字塔型;2)在住宅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住宅区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其中,卫生、安全、方便和舒适是住宅区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卫生包括环境卫生与生理健康卫生;安全包括人身安全与治安安全;方便是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舒适则既含有与物质因素有关的生理性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与物质因素和非物质的社会因素相关的心理性方面的内容。

1.3 社区共享原则

住宅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设施共享、景象共享、服务共享与公众参与。社区共享原则要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在设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与到位程度,以直接面向住宅区自身的居住对象。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公众参与包括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

建设、社区发展决策以及社区信息交流等内容。

1.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行整体考虑、长远规划、分期建设,充分考虑规划实施中各阶段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基于新征用地的地形地貌条件,提供合理、可行、富于弹性的开发计划和设计手段,针对规划区的开发建设,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从而适应市场的变化。

2 设计理念

2.1 “大景观”的设计理念

1)规划运用“大景观”的设计理念,对场地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加以利用。并适当设计水系,并沿水系设计绿化主轴线,使建筑和人与水亲密接触,充分享受水景的宁静与清幽;

2)水环境设计的特色在于:在保持原有水系轮廓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将水系引入小区内部,形成社区活水循环景观,活水营造出湖、河、溪的丰富变化。使院内有交流有风景,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社区。

2.2 “生态养生”的设计理念

1)生态养生是本次规划的一个主题,规划设计通过多层次的空间将阳光、运动、健康贯穿到小区的各个区域,使整个小区充满生机和活力;

2)在小区内部,儿童游乐场、老年人活动场地、成人健身器械等的设置,促进了居民活动,使人们在享受闲适景观环境的同时,舒展躯体,展现健康运动的魅力,成就社区的别样风景。

3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小区道路除应满足消防要求外,小区道路应人车分流,路网分级应明确,即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三级。其中小区路6m:组团路4m,宅间小路2.5m,并应设计人行景观路,满足居民休闲,散步需要。

4 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1)居住区的景观绿化是城市绿化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不论是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还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居民创造一个自然、轻松、幽雅的生活环境,使居民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将休闲、健身、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得到精神享受,又可增长科学知识;

2)绿地设计以人为本,满足景观功能的同时,强调可利用性和可进入性,利用植物创造可观、可闻、可品、可憩和可赏的田园式园林,可移植少量较大乔木,做到景观的快速形成。

总之,要想做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多种因素,最终使住宅小区成为一个融人工和自然完美结合,且适合人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给小区未来品质的提升和发展留有余地。

[1]吴良镛,刘健.城市边缘与区域规划[J].建筑学报,2005(6):5-8.

[2]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6):9-13.

TU984

A

1674-6708(2011)48-0059-02

赵婷婷,助工,研究方向:建筑,从事的工作:建筑设计

刘海玲,助工,研究方向:建筑,从事的工作: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住宅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马来西亚捕获闯进住宅区的一头巨型鳄长约5米重约800公斤
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探析
规划设计作品
住宅小区岩土勘察分析与评价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无限追踪⑧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创新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