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前置审批水产养殖项目管理机制探讨

2011-08-15吴军

绿色科技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丹江口市丹江口丹江口水库

吴军

(湖北省丹江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 丹江口 442700)

1 引言

湖北省自古享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美誉,而丹江口水库又号称“亚洲第一大人工湖”,库区水质常年保持在Ⅰ~Ⅱ类水平。依据资源地理优势,在湖北省人民政府、省水产厅、省渔业厅的政策领导下,在丹江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保护库区生态为前提,积极探索生态渔业养殖模式,不断推广应用新科技,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和保水渔业,从而实现水体生态保护和渔业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2008年国家质监总局第132号公告批准湖北省“丹江口翘嘴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丹江口鲢、鳙、银3种鱼正式获得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书》,2011年“丹江口鳡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组审查评审,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强大的水产经济产业。

丹江口市地形为“七山二水一分田”,而且土地多为山地,基本农田少,目前因为南水北调淹没部分耕地而二次移民,如果农民依然在扩大耕地上寻找出路的话,必将加剧库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只有妥善解决好群众生存发展的问题,才能使发展与保护获得双赢。近年来,丹江口依托丰富的库区水面优势,加快品牌建设,进一步把水产业做大做强。随着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加大,库区支流渔业养殖面积快速扩张,网箱投放量已由往年的年总量百十网箱到如今的一次投放百十网箱的规模,给丹江口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但长此以往如果水产养殖增速过快而环保监管又跟进不足,必将给丹江口市水库水环境保护工作带来隐患。

2 丹江口水库水质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控制线工程丹江大坝始建于1958年,1973年建成蓄水为丹江口水库,水库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库区分布着白河县、淅川县、西陕县、丹江口市、十堰市、郧县、郧西县等县市;入库干、支流有汉江、白河、天河、堵河、神定河、泗河、官山河、浪河、剑河、丹江、老灌河等,正常蓄水位157m,总蓄水量209.7亿m3,现有水域面积745km2,在丹江口市境内有345km2。回水长度257km,其中汉江177km,丹江80km。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可达170m,相应库容量290.5亿m3,水域面积达1050km2,回水长度为287km,其中汉江和丹江的回水长度分别是194km和93km。丹江口水库水域广阔,兼具蓄水与发电功能,水体流速相对缓慢,水体交换能力较低,且渔业养殖户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其污染现象在一定时间难以显现。根据丹江口市环境监测站近二十年监测数据表明: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大部分监测项目浓度符合一类水质标准,重金属及毒理学指标如:Pb、Cb、汞、砷、挥发酚、氰化物等常年在未检出水平;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项目浓度在部分水期稍高于Ⅰ类水质标准,但未超出Ⅱ类水质标准。

但是,2010年汛期期间丹江口水库降水及上游来水量充沛,总磷浓度最高达0.035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湖库总磷标准限值(以P计)分别为:Ⅱ类≤0.02 mg/L、Ⅲ类≤0.05mg/L),创历史高峰。分析原因一是外源性磷污染,汛期雨水充沛,上游各支流来水带来大量被冲刷的底泥、腐殖质等,水土流失致使面源污染加剧,大量泥沙通过水体输入水库,而泥沙中吸附的有有机磷和无机磷;二是来自内源性磷污染,水体底部沉积物是水库内源性磷的主要来源,丰水期,大量降水及上游来水冲刷、搅拌,使沉积物中的磷释放到水中,成为水体营养盐的内负荷,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二者原因导致2010年汛期丹江口水库总磷含量超标。丹江口水库居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和汉江上游,水环境质量受世人瞩目,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3 管理机制探讨

我国渔业养殖饲料系数一般在1.8~3.0之间,没有被鱼摄食的饵料、鱼类排泄物以及养殖动物的尸体沉入水底造成有机物堆积,将使附近水域营养盐负荷增加。据研究资料表明: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输入水体的总氮、总磷和颗粒物分别有24%、84%和93%沉积在底泥里[1],并最终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体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加强了对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力度,对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做了明确规定[2]。水污染防治法第四节第五十条规定: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但由于水产养殖长期以来隶属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又归农业部门管辖,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4]59号《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关于审批手续也仅仅有一句涉及到:“…发展网箱养殖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并经有关部门审批”,而这个有关部门基本与环保部门无关。水产养殖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没有做到“三同时”,不能科学制定养殖规划。在目前渔业环境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因此,特提出以下建议以防治渔业养殖带来的水污染隐患。

(1)建立和加强水产养殖的环境管理机制,制定针对水产养殖的环保前置审批和养殖全程监督制度,加强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2)与水产养殖户签署环保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水产养殖户科学养殖,主动定期自检,合理规范水产养殖的密度和规模、合理投放投饵料和使用药物。

(3)举办相关的水产和环保知识培训班,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通过网箱套养鳙鱼、鲢鱼等牧食排泄物与浮游动物的鱼类用于清污。

(4)根据不同水域条件科学制定水产养殖容量,做到既发展渔业又保护环境。推行放牧式网箱渔业,使水体通过休养生息得以自然净化。

[1]刘 峰.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三种养殖模式污染分析[EB/OL].[2009-09-01].http://www.shuidan.cc/newsview.osp?id=247348.page=1.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

猜你喜欢

丹江口市丹江口丹江口水库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丹江口市:公开选拔名师后备人才
丹江口市柑桔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丹江口市动物防疫职业化改革的做法及成效浅谈
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概述
水库移民农地流转与生计恢复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ETM+数据的水体信息提取
丹江口水库河南外迁农村移民安置效果研究
畅游水都 丹江口
舌尖上的丹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