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当代歌坛的思考

2011-08-15李淑娟

科学之友 2011年3期
关键词:歌坛艺术歌曲民歌

李淑娟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03006)

对中国当代歌坛的思考

李淑娟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03006)

分析当今中国歌坛的现状,总结在歌曲类型、传播方式、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这些现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

歌曲类型;网络;草根;传播途径;审美导向

1 概述

音乐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其鲜明的音乐风格及不同的音乐类型。每首音乐作品都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大众心理等方面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而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更容易,也更能突出地表现时代精神和反映社会生活。因为我们所说的歌曲通常都是由人声来完成的,并且大都是有歌词内容的。音乐中有了语言,那么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很容易体会和理解了。语言就是一种沟通桥梁,也是走进音乐深处的捷径。可以夸张地说:欣赏和分析一首经典歌曲,就能了解到这首歌曲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特点,甚至能体会当时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音乐是附属于社会生活实践的,一首歌曲既要遵循艺术规律还要符合社会需求,否则就不会受大众欢迎,迅速被淘汰。这对于一个学习音乐,爱好声乐演唱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对当代的音乐环境和社会现实的了解和分析,对于一个当代的学习和爱好音乐的人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音乐的种类、风格

当下中国歌坛,从唱法所属的类型上可以分为:美声风格的艺术歌曲、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原声态歌曲、通俗歌曲。

美声风格的艺术歌曲如《我爱你中国》《为祖国干杯》《多情的土地》就是经典的美声艺术歌曲。主要运用西洋作曲手法创作,用美声唱法演唱的中国艺术歌曲;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就更为丰富,如《辣妹子》《桃花红杏花白》等等。这类型歌曲主要都是一些经过音乐工作者运用传统民歌音乐素材改编创作而成的歌曲,属于创作民歌;原生态歌曲,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原生态唱法是区别于学院派唱法的一种说法,是老百姓在生活演唱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歌唱方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本民族风格。如左权民歌《洗衣裳》、河曲民歌《想亲亲》、纳西族民歌《嫁女调》等等。这些歌曲依然在百姓中传唱,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和音乐文化宝库。

而进入21世纪的中国,随着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人们文化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变得愈来愈小,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使得通俗歌曲这一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逐渐出现的歌曲类型,如今已是繁华似锦,成为当今歌坛主流,包含的歌曲数量也是几种歌曲类型中最多的,同时也是创作速度最快的歌曲类型。

通俗歌曲这一概念应该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一是由于它本身包含一些小的歌曲类型;二是这一歌曲类型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这些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歌曲紧跟时代的发展,贴近百姓的生活,直接反映各种阶层人们的思想情感,没有严格固定写作格式。演唱方法是通俗唱法,这种唱法总体上没有十分严格的声音要求,也没有十分系统的歌唱规范。它是一种更为生活化、口语化、个性化的贴近自我的声音表达。通俗歌曲易学、易唱,再加上音乐紧跟潮流与时尚,内容贴近百姓生活,符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追求个性时尚的开放思想。所以,通俗歌曲很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很多著名的通俗歌手或音乐人最初都不是专业科班出身。随着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许多爱好音乐并有着动人故事的普通人也通过网络成为“草根明星”。如时下最为火爆的“旭日阳刚”、“西单女孩”,与专业歌手相比,这些“草根”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许没有高深的艺术造诣,但是人们喜欢的就是这种自然、朴实、贴近生活的演唱。一曲《春天里》唱出了许多在外打工人们的梦想与经历。总之,通俗歌曲具有个性化、娱乐化、流行性、广泛性的特点,因此称为流行歌曲。根据不同歌曲的音乐风格还可以分为摇滚、布鲁斯、R&B、舞曲、民谣等等。

当代中国的歌坛,有其繁荣发展的一面,也有不可抗拒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问题。开放的社会环境和不断进步的传媒技术、音乐制作技术等科技,都使得歌坛朝着百花齐放、快速繁荣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3 歌曲的发展

各种歌曲类型发展极不平衡。通俗歌曲发展较快,受众范围最为广泛;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和经典的老歌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喜爱;而喜爱美声风格的艺术歌曲,并对其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人就比较少了。究其原因,这种现象正是反映了中国社会音乐文化的现实特点,毕竟西洋美声唱法不是本土的东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审美情趣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随着高雅音乐教育的普及,美声风格的艺术歌曲也会慢慢的让普通大众接受并喜爱。当然要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符合时下听众的审美需求,不能完全照搬西洋音乐,否则仍然没有市场,没人喜欢。而原生态的歌曲也要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编曲技术,改编创作符合时代特点和审美需求的原生态歌曲节目。虽新瓶装旧酒,但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也不能盲目为追求时尚而改编过渡。总之,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思想一样,“声乐艺术本质美绝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实体,它是具有承传性与开放性,并可容纳时代变化的体系。①”

4 音乐文化市场

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外来音乐对本土音乐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但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华人音乐的影响力也大大提高,中国风的歌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我国少数传统戏曲和原生态歌曲也与时代紧密结合,科学的改进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可相对于通俗歌曲的快速发展,还有许多传统民间音乐正在走向衰亡,很多好的民间音乐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不仅如此,更让人担心的是“我们的声乐文化市场,当艺术的精神性渗入了过多的商品性,它就以迎合人们的低级趣味为己任,自觉与不自觉地以不惜腐蚀人们的灵魂去获取所谓经济效益。②”如一些网络歌曲就被人们称作是“口水歌”,没有多高的艺术水准,只是一味的迎合一定社会群体的需求。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逐渐失去了前进的力量,最后埋没于众多歌曲之中。另外,目前我国优秀的少年儿童歌曲还很缺乏,许多儿童歌曲创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适合学生群体的优秀歌曲还不是很多,孩子们要不唱一些几十年前的经典儿歌,要不就演唱成人的流行歌曲。在时下流行音乐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孩子演唱流行歌曲,模仿大人的舞蹈和演唱,看上去好像十分新潮时尚,可我觉得这实在是一种让人尴尬的局面。一首歌曲要想成为一首经典的好歌,不仅在旋律、歌词的创作上要下功夫,而且与编曲技术、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还要很好的融为一体,如果是舞台表演还要有合适的服装、音像、舞蹈等相互配合。当然所有的这些都要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同时还需要良好的音乐文化环境。

5 结束语

中西方的古代先哲们早就提出,音乐具有社会性、教育性和审美导向等功能的。只有给人以美的知识、美的启迪、美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歌曲,才能发挥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发展智慧等社会审美功能和作用。德国作曲家舒曼说过“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只有发自人们内心深处的歌声,使广大群众产生强烈共鸣的歌曲,才是时代的金曲,才能永久的流传。

To Chinese Present Age Song World Ponder

Li Shujuan

The analysis the Chinese songworld’s present situation,summarizes nowin aspect and so on song type,propagation mode,esthetic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as well as forms these present situations the social realityand the time background.

songtype;network;stock;dissemination way;guides esthetically

G122

A

1000-8136(2011)05-0152-02

猜你喜欢

歌坛艺术歌曲民歌
我所崇拜的歌坛作曲“四大家”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新时期歌曲创作漫话——歌坛“西北风”时期的歌曲创作(下)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当代歌坛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