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EAP与我国大学英语改革

2011-08-15

科学之友 2011年3期
关键词:体裁双语语篇

王 静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浅析EAP与我国大学英语改革

王 静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国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制约着双语教学的发展。因此如何改革我们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其既能够适应将来英语语言教学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双语教学接受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简要地介绍了EAP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阶段,提出了EAP将会是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

概念;特征;发展阶段;改革

1 EAP的概念

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下称 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下称ESP)的一个分支,它们都属于英语语言教学领域的分支学科(袁巧琦,2007)。EAP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Hutehlnson&Waters,1987),主要是帮助学者提高专业课程学习需要的语言综合能力和学术写作(包括书面作业、课堂讨论和陈述以及论文写作等)技能(韩金龙,2007)。Sinha和Sadorra更为详细地解释道:“EAP提供给学生的一种手段,用以满足他们使用英语达到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在课程学习内容或在课程学习中英语是教学媒介的情况下,这些学生需要用英语成功地完成他们的学业。因此,为了参与课堂讨论以及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他们需要运用英语。”

2 EAP的特征

到了20世纪80年代,研究ESP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大批论文和专著。Strevens(1988)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4个区别特征:①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②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③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有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④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

Strevens还列出了ESP/EAP的两个可变性特征:①在语言习得的技能上可有局限性,也可根据需求只训练某一技能,如阅读;②不受任何事先制定的教学方法的限制,也就是说,在教学法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Strevens认为ESP/EAP的理论基于下面4点:①集中于学习者的需求,不浪费时间;②与学习者无关;③在传授知识方面很成功;④比通用英语成本更低、更有效。

Strevens进一步提出了5个因素:①真实的语篇;②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方法;③根据学者编写的材料;④成人学者;⑤有目的的课程。秦秀白教授于2003年概括EAP的教学原则为“真实性”原则、“需要分析”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秦秀白,2003)。

3 EAP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ESP发展步伐,学术英语(EAP)的发展也经历了5个阶段(Dudley-Evans and St.John,2002:20-27)。

(1)语域分析。该阶段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心集中在对科技英语写作教学中语法和词汇应用规律的技巧分析上。

(2)修辞和话语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注重语言形式到注重语言运用的研究在英语教学界迅速崛起。主要阐述句子是怎么样组成话语而产生语义的,包括语言文本的修辞结构和这些结构形式,强调语言形式之外的语言运用和交流的重要性(Hutchinson&Waters,1987:11)。

(3)学习技能和策略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将语言学习技巧和语言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引导学者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4)学习需求分析。Nunan(1988:45)将需求分析定义为:为某门课程而专门制定的一系列参数的标准和理论依据,包括学习者的分组、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课程的强度和时间跨度等。

(5)体裁分析。受系统功能语法的社会语言观研究的影响,学术英语教学转向了分析体裁教学。体裁分析指研究具有相同功能、类似结构的同一类型语篇,在特定的社交语境内群体成员所用语言的共性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4 国内外EAP教学研究

EAP的语言研究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基于Halliday等提出的语域分析,引发了一系列语言和语篇分析。根据John M.Swales(2001:46-47),20 世纪 70 年代 EAP 研究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发展。①对口语话语的研究;②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在句子层面之上还可以进行大量的研究,也就是语篇整体连贯发展的研究。

在其理论研究趋势、语言分析方法和教学资源发展方面经历了5个阶段(Dudley-Evans and St John),包括语域分析、修辞和话语分析、学习技能和策略分析、学习需求分析、体裁分析(Jordan,1997:225-33;Hutchin-son&Waters2001)。

“体裁”概念的提出代表了新的EAP研究方法。国内也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王水莲在2000年撰写了《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一文,他指出“对话语或篇章进行解析时,如果忽视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忽视语篇体裁的社会功能和交际目的,就很难做到有效应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体裁教学法就是要了解体裁的社会功能,交际目的,结构和认知模式,更好的理解和创作符合特定体裁惯例的各种口头,书面语篇。进而成为ESP/EAP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目前EAP研究的动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鞠玉梅,2005):①现在的研究兴趣是发现文化对构建学术语篇的影响,“文化中心主义”色彩渐趋淡化;②体裁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个概念也日益受到重视。互文性指任何语篇都至少部分地基于其他语篇,并且会影响后来的语篇;③出现了对书面学术语篇的特定的语篇特征的研究。这种研究的主要论题包括元话语(Mauranen,1993b)、引用及其功能(Block&chi,1995)、模糊限制语(Hyland,1997)。

5 EAP与我国大学英语改革

随着我国中小学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失去了以往的重要性。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何去何从,成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和研究者急于思考的问题。同时,我国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制约着双语教学的发展,因此如何改革我们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其既能够适应将来英语语言教学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双语教学接受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从未来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来看,EAP也会是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刘润清,1996)。EAP既是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语言学习,也是大学英语基础教育阶段的延伸,同时也是双语教学的基础和辅助。EAP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双语学习所需的学术和科技英语的词汇特点、篇章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双语课程所用的教材,提高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课堂讨论的能力等。我国EAP教学内容可包括3个部分,即文体、写作、口语交际和学术文化。其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并按专业进行教学。

EAP既是英语教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种特定的体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掌握学术用途英语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论文读写能力,力争培养出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和广博专业知识,在各行各业能熟练,得体地运用英语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EAP教师还应与双语教师合作,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确定教学方法。EAP和双语教学应各有侧重,不能相互替代。从语言学习角度来看,应以EAP为主,双语教学为辅;从专业知识学习的角度来看,则是双语教学为主,EAP为辅(韩金龙,2007)。

6 结束语

在我国的大学专业英语课程中,既有一般学术英语课程,也有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无论是语言教师还是专业教师担任专业英语教学,都应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因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部分,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可能削弱教师的威信。此外,提倡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的合作,并为教学新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1]Block,J.&L.Chi.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citationsin Chinese and English academic discourse[A].In D.Belcher& G.Braine(eds.).Academic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Essay on Research and Pedagogy[C].Norwood,NJ:Ablex,1995.

[2]Dudley-Evans,T&M.St.John.Developments in ESP[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Hyland,K.Hedging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M].Amsterdam:JohBenjamins,1997.

[5]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A Guide and Resourc book for Teach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6]Mauranen.A Contrastive ESP rhetoric Metatext in Finnish-English economics text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3,12(1).

[7]Nunan,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8]Sinha,A.C.and L.C.Sadorra.1991.A Primer on ESP: for Teachers of English.Philippines:De Salle University Press.

[9]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2appraisal[A],In Tichoo M.(ed.)ES P:S tate of the A rt[C].

[10]韩金龙.EAP:大学英语改革与双语教学[J].高教探索.2007(6):24-25.

[11]鞠玉梅.国外EAP教学与研究概览[J].外语教学.2006(Vol.27 No.2).

[12]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13]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12).

[14]袁巧琦.学术用途英语:概念,教学和语言特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75.

The Analysis on EAP and College English ReformReproduction

Wang Ji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current English leve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also restrict its development.So how to reform our exist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how to make it meet the future needs of teaching become a key factor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ges ofEAP,and proposes that EAP will be the direction of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ncept,characteristic,development,reform

H319.3

A

1000-8136(2011)05-0148-02

猜你喜欢

体裁双语语篇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