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2011-08-15陈卫东

党史文苑 2011年2期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陈卫东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陈卫东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关于如何更好地实现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这一目标,学界观点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内涵要求、基本原则和重要平台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求新的见解。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应用和丰富发展执行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时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既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根本任务。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已经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内涵要求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用宏观的视野站在对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整体性指导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不断实现实践创新;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实现理论创新;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民族特性有机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要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就必须把握时代内容、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反映和代表各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历史发展的要求。时代化,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相一致,反映科学文化进步的新实际,体现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大众”就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某些特殊的或特定的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三个向度:其一是实践向度,就是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即武装大众的思想,指导大众的实践;其二是理论向度,就是以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把大众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其三是主体向度,就是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一项大众所参与的事业,使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而决不应该是“少数人所得”的文化。概括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的现实指导,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使其通俗化、普及化和群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成为他们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1.联系实际

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他还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有的放失”。邓小平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切实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好。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搞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理论指导实践,又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反对从书本出发靠照搬马克思主义词句解决问题的教条主义、从狭隘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和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

2.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科学把握时代特征,找准“历史方位”,推动社会进步。把握规律性,就是要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使我们的思想理论正确反映事物的固有规律,使我们的实践活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误入歧途和劳而无获。富于创造性,就是要坚持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三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实践证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开拓创新

联系实际和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开拓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和革新,包括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等创造性发现和发明,也包括新思想新概念发展到实际成功应用即创造的某种价值之实现,还包括运用现有知识产生或形成某种有用的新事物和通过对已有事物的改进、完善、扩展和延伸获得新效益。与时俱进的核心就是创新。第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勇于创新,则民族强盛有望;固步自封,则民族没落难逃。第二,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味着发展。第三,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意味着生命。任何政党只要失去创新的能力,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就难逃垮台的命运。第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是理论创新,它总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推动理论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我们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达到坚持与继承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抓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平台

1.抓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要有两个阵地或渠道:一是学校。高中部应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尤其是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课;高校应开全开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并把它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培训班。无论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的党校综合培训,还是对一般干部或专业人员进行的单项培训,都应有选择地开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专题课,要努力达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的“三进”:

第一,进教材。教材必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和针对性。首先,要反应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整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整体,特色是有史、有论、有应用,教材内容具有统一性。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次,要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统一”:即理论基础、理论发展和理论运用的统一;科学原理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体验的统一。最后,无论是哪门课,都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和特点出发,按照“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突出重点。

第二,进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和功能决定了它必须“进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党校、培训班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也是干部和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主阵地。作为教育的主要组织和开展形式,课堂教学最直接、最集中和最真切地表现了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意义追求。高校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第三,进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课堂”不等于“进头脑”,“进课堂”容易“进头脑”难。“进头脑”就是要让干部、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传授的内容,然后通过干部学生的选择、整合、内化,最后外化为其行动。“进头脑”,首先要强调灌输,通过灌输解决学生(学员)从不知到知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注意避免单向灌输有余、双向交流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其次,教与学犹如唱与和的关系,教与学是共向的,也是互动的。没有学的积极性,教的效果自然不会好;但没有教的热情,也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进头脑”必须先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一是教师必须重视榜样力量和人格示范效应;二是教师做学向也要“知行统一”;三是教师应该专博相济、一专多通,既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要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

2.抓好理论教育

随着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机关等活动的开展,各级党委和行政部门要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职工、青少年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把活动开展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个科室、每一个班级,覆盖到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每一个职工和每一个学生,以达到理论教育的广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必须抓好四个层次的理论教育:一是党委中心组学习。要有计划地开展学习研讨,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讨工作重点难点或带普遍性的问题,以达到正确决策。二是中层领导“每月一课”活动。这一活动要从质和量上要求中层领导系统学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并结合实际提出实施意见,以达到贯彻落实。三是党、团组织生活。通过党员组织生活中的上党课等学习活动,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党性、党风和党纪教育。通过团员组织生活中的上团课等学习活动,对团员进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青年团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等教育。四是干部职工政治学习日。各单位尤其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应建立干部职工政治学习日制度,每周固定时间为学习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

3.抓好学术交流

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平台和基本形式,它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更加深度化和成果化。

第一,成立研究机构和基地——以点带面。一是成立马克思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研究会,并组成由宣传部、党校、社联和大专院校等参加的研究基地,每年按计划下达研究课题,开展分散研究或集中研究,达到深度研究、广出精品。二是提倡在中学高中部成立马列主义小组,专科院校成立马列主义协会,本科院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或马列主义研究中心,以此示范和带动全校学马列用马列活动的开展。

第二,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深入研究。各种不同的研究机构和党委宣传部门应经常组织内容丰富的综合理论研讨和专题理论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活动,推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营造学术氛围。在学术研究中,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理论魅力。

第三,组织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学术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需要来采用。一是以协作会或专题座谈会、讨论会的方式组织小规模的专题研究;二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知名专家来作专题报告,并根据需要组织报告团走出去巡回宣讲;三是出版论文集或学术刊物以及新闻媒体网站上发表调研文章等出版物,相互赠阅,起到相互启发、扬长避短的作用。

4.抓好文化宣传

繁荣文化,大力宣传,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渠道和根本途径。

第一,要加强阵地建设,强化正确舆论宣传。无论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还是各个单位尤其是新闻宣传部门,要主动占领阵地、守住阵地、用好阵地。如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都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过程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我们在加强舆论宣传时还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表达方式要通俗化。要善于将理论语言转换为符合大众思维的语言,在抓住理论根本的前提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理论由深奥到通俗。二是传播方式要形象化。要用深入浅出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令人信服的事例解读、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抽象的思想具体化。三是传播手段要现代化。在当今时代,科学理论的传播需要先进的传播手段,还要积极探索各种符合网络特点的传播和管理方式,增强网上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指出的是,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一方面固然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有真理性和科学性,因为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说服大众,才能为大众所接受和信仰;另一方面又必须加大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力度,使大众理解认识这一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真正做到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自觉接受和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大限度的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第二,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活动,在活动中有效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随着和谐社会创建活动的开展,机关文化、社区文化、城市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各类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必须重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文娱、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活动中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让活动起到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和谐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文化氛围,是营造理论研究、理论教育和宣传氛围的重要基础。活动要主题突出、形式活泼,要有利于全民身心健康,有利于改革和稳定,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特色、有亮点、有个性的文化活动,可以更好地渗透、提升、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达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目标。

陈卫东,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 万 强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