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先争优”的精神动力层次

2011-08-15杨振兴

党史文苑 2011年2期
关键词:创先争优动力党员

杨振兴

(中共汤阴县委党校 河南安阳 456150)

浅谈“创先争优”的精神动力层次

杨振兴

(中共汤阴县委党校 河南安阳 456150)

“创先争优”的精神动力包含两种层次:一种是处于“创先争优”精神动力核心的“原动力”层次;一种是处于“创先争优”精神动力外部的“外显”层次。这两种层次的精神缺一不可,二者互为依托,统一于“创先争优”的实践之中。第一层次的精神是推动第二层次精神的精神,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实现的载体、以及与实践结合的介体。

创先争优“原动力”层次“外显”层次

“创先争优”精神是我党自建党以来的一个重要精神体现,也是我党事业取得胜利并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创先争优”精神动力的“原动力”层次

精神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重要力量。“所谓精神动力,就是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1]在“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动力之中,理论动力、情感动力、意志动力和忧患意识处于“创先争优”精神的核心层次,具有原动力性特征,对参与“创先争优”活动主体需要的各种精神具有强大的驱动、激发、唤醒和引导作用,它们不仅能够保证创先争优活动方向性、目的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也能够开发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的潜能,塑造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昂扬的精神状态。

1.理论动力是推动“创先争优”的精神之本。理论是系统化的思想,理性化的精神。理论可以转化为人的信仰和理想信念,成为人们行动的核心精神动力。列宁指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2]“科学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为团结和组织广大群众树立了一面旗帜,为共产党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从培养过硬的实践本领的角度看,它能够帮助共产党员洞察、分析形势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战略与策略。因此,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党组织,才具有战斗力;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党员,才会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过硬的本领能力。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它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深刻认识,是对我国和世界各国长期发展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全面总结,是在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总的方法。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发展体系,提出并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怎么发展,发展什么”、“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主体是什么”、“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问题。对发展规律、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认识上有了新的飞跃。因此,科学发展观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党员只有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才能为“创先争优”活动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党员只有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理念,在正确的理论作指引下,才能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的正确目标和方向;党员只有在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才能运用正确的理论来确定“创先争优”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2.情感动力是推动“创先争优”的精神之魂。情感动力是人在社会实践与交往中形成的丰富情感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活动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马克思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3]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感情的力量,认为人们对一定的对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后,就会形成追求情感对象的激情、热情,有力地影响和推动人的行为。没有激情和冲动,就没有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就没有人的行动本身。人的情绪高涨,行动才会有力,事业才能成功。正如黑格尔所说:“冲动与激情是一切行动的生命线。”

无产阶级感情的基础是共产主义思想,是为他人谋利益、谋幸福的崇高和伟大思想。在革命年代,正是这种无产阶级感情催生了千万人的革命热情,他们为了新中国,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在建国之初,也正是这种无产阶级感情点燃了数以万计劳动者的建设激情,他们为了国家的富强,同心同德,赴汤蹈火,勇挑重担。在当代我国转型时期,党员必须继续保持这种无产阶级感情,树立“以人文本”为核心的人文情怀。“以人文本”的实质就是胡锦涛同志所说的,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其中包含着博大的同类之情,同袍之爱。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的不同利益矛盾交织在一起,各种利益群体的冲突、差别在凸现;人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资源能源濒临枯竭;市场经济下的拜金主义,物欲思想横流,如果不以人为本,不怀着对民族,对同袍的深厚感情,就无法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就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每一个党员坚持把“以人文本”为核心的人文情怀作为推动力,更加关注人的自由、人的权利、人的生存,努力使人们生活的更加有保障、更加有尊严、更加幸福。唯有如此,党员在活动中才能饱含激情与热情,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3.意志动力是推动“创先争优”的精神之基。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斗争年代,不畏强暴、不畏强敌、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胆识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彪炳千秋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又内化、凝聚成一种伟大的人格,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强的心理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使党能够始终冲锋在前,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勇攀高峰,永争第一。古人说,“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创先争优”就是一种精神状态。在战争中,在竞技场上,往往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精神力量是决定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人精神状态良好,就会有一种追求,有一股力量,有一颗恒心,就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

“创先争优”的“创”和“争”内含着困难的巨大。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次整体性改革,它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各个领域。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需要制定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做出大量细致的调查和研究;需要突破阻力,做好群众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作为党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已有的发展观念进行扬弃,转变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党员不断学习,打破一劳永逸的思想,超越自我。任务的繁重、使命的艰巨要求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树立钢铁般的意志,百折不挠,永不低头。

4.忧患意识是推动“创先争优”的精神之源。忧患意识是我党不断发展,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就是源于对民族命运前途的忧患,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铁肩担道义,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为中华民族排解忧患。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华民族为摆脱帝国主义的各种封锁,为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也曾表现出强烈的全民忧患意识,从而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建国力量和热情,使新中国的形象在世界上日新月异,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当前一段时期,也正是由于党的忧患意识,使我国在一次次危机和灾难面前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不断保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前进,始终领先于世界各国发展的前列。而今,在我国发展处于整体转型的困难阶段,更需要全党再一次焕发出忧患意识。用这种忧患意识来保证“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用“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来推动我国的顺利转型。

同时,作为创先争优的主体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创先”还是“争优”都意味着活动的主体与党要求的目标之间、与职业要求的目标之间、与群众期待的目标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甚至还有很多偏离甚至违背党与群众要求的思想与行为存在。这些差距的存在不仅使我党的合法性在逐渐流失,也使社会的矛盾在不断积累,如果每个党员主体不能意识到这些差距所包藏着的隐患,就会给党和国家蓬勃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危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此外,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潮涌动、你追我赶,千舟竞发、不进则退的时代,竞争的内涵比以往更加丰富,竞争的态势比以往更为激烈。这就更需要创先争优的主体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出奋斗图强,“先”人一步,“优”人一等的决心和勇气。

二、“创先争优”精神动力的“外显”性层次

处于“创先争优”精神动力核心层次的精神只是一种“激”状态,尚且不能与实践直接结合,因此,仅仅具备以上的精神动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创先争优活动主体在实践中的需要,还必须有直接作用于实践所需要的、直接附着在行动上的另外一类精神作为介体,处于精神动力核心层次的精神才能拥有发挥作用的现实载体,才能具备自我的表现形式。这一类精神因为与实践直接结合,可以被感知,因而具有“外显”性特点,可以被称作“外显”性精神动力。而直接附着在实践上的“外显”性精神发挥的强度必须靠处于精神动力核心的原动力来保证,因为“外显”性精神并不具备自我动力系统,必须依赖处于高位次的具有原动力精神的推动才能发挥出其自身的精神价值,显示出其自身的意义。

1.求真务实的精神。创先争优活动比的不是空虚的“花样”和“把式”,不是简单的“快慢”和“声势”,而是实实在在的“成效”和“进步”,看的是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推崇”。这就需要党员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求真务实就是从党的方针路线出发,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党的方针路线出发,我们行为的目标才具有指导性,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我们行为的方法才具有合理性,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我们行为的目的才具有价值性。这样,我们所选择的方案才能最优化,耗费才能最小化,效率才能最高化,效益才能最大化,所取得的成果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群众的评价。因此,基层党支部或党员要想“创先争优”,就必须模范遵守党的方针路线,考虑群众的真切的利益要求,切不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乱搞名堂。

2.脚踏实地的精神。脚踏实地的精神就是一种坚持的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优秀的成绩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造就的。一名党员要想“优秀”,就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注重在本职岗位上争得先进,在日常工作中创造优秀,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工作不在自己这里延误,差错不在自己这里发生,质量问题不在自己这里流出,单位形象不在自己这里受损害。脚踏实地的精神就是一种注重细节的精神,“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凡成大事者必重于细节。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善于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因此,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要想在工作中取得取得先进,就必须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

3.开拓创新精神。创先争优决不能按部就班,墨守陈规,要想在竞争中争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中领先对手一步,突出一个“新”字。必须率先预见到事物发展的方向,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基层组织和党员要想在工作中创先争优,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到工作思路有创新,目标任务有创新,工作措施有创新。要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扩充自己的脑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种精神之外,还需要我党一些传统的精神,如团结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等多种精神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创先争优活动才能搞的扎实生动,活力高效。

总之,从“创先争优”需要的两个层面的精神动力来看,要求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既要善于从党的理论和党的优秀传统中吸取足够的精神原动力,又要学会在工作中培养干事、创业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始终保持一种从两种精神层面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自觉性,紧紧围绕核心“原精神动力”和“外显性精神动力”做好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的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创先争优活动主体精神的完整性,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升党员的战斗力。

[1]骆郁廷:精神动力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6.

[2]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7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69.

杨振兴(1971—),中共汤阴县委党校讲师,湘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猜你喜欢

创先争优动力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创先争优支部底色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儿童医院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