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优抚工作的起源——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优抚工作

2011-08-15饶道良

党史文苑 2011年2期
关键词:井冈山士兵官兵

饶道良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江西井冈山 343600)

红军优抚工作的起源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优抚工作

饶道良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江西井冈山 343600)

井冈山斗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优抚工作的起源时期,这一时期的优抚工作包括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改善士兵生活、优待伤病员等基本内容。它既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正规化的优抚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 优抚工作

优抚是“优待”和“抚恤”的统称,它是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法规,对那些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利益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及家属在物质上给予优待和抚恤,包括妥善安置复员退伍军人,并对他们的生活给予补助。优待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优待;抚恤措施包括抚慰和赈恤,抚慰即给予政治荣誉和精神上的安慰,赈恤即给予钱款或物质帮助。由于军队在夺取、保卫、巩固政权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做好军队的优抚工作,才能使广大将士免除后顾之忧,才能促进军队的发展和壮大,才能促进军民关系和社会的稳定等。我军的优抚制度有着优良而悠久的传统。早在红军创建初期,即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和政府就非常注重对红军及其家属的优抚工作,使红军及其家属解除了许多后顾之忧,为创建、发展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井冈山斗争时期优抚工作的一系列做法,也为后来人民军队的优抚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红军优抚工作的最早发端

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优抚工作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初期,优待士兵的工作首先从关心士兵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做起。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前,人民军队的建设没有走上正规化轨道,军队的大部分任务都是应付敌人的军事进攻。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利,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转移。在转移当中,毛泽东注意到了这支部队的一系列弊端,特别是士兵在政治、经济上没有说话的权利,部队军官可以随意打骂士兵,甚至体罚、饿饭等。部队当时盛行一种说法,说军官是“五皮主义”,即军官的皮鞭、皮带、皮靴、皮包、皮手套,与士兵的装备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军官严重地脱离士兵。而部队真正的主体——士兵却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对自己的任务和前途感觉渺茫,战斗力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形,毛泽东觉得军队要来一个大的变革,要使士兵成为军队的主人,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9月29日,部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来到了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暂时有了一些休整的时间。毛泽东以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宣布对部队进行改编。除了精简部队、把党的支部建到部队的基层(即支部建在连上)之外,毛泽东还大胆地提出了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提出“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繁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1]P65。这一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士兵在部队中的政治地位,稳定了队伍,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由于实行了以“官兵平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主义制度,虽然井冈山的条件异常艰苦,但是“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2]P65。广大士兵紧密地团结在党的领导之下,为根据地的建设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1928年冬天,毛泽东在井冈山向中央写报告介绍井冈山的经验时说:“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败,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3]P65

可以说,三湾改编的一系列改革,为人民军队的优抚工作开启了先河,奠定了基础。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负责优抚工作的机构和优抚对象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负责优抚工作的组织在红军内部主要是红军士兵委员会(政治部)和后方留守处,具体负责人则是各级党代表。而在地方最初并没有这样的专门机构,优抚工作在县苏维埃政府由土地部兼理,在区、乡政府则由土地委员兼理。针对这种情况,1929年9月6日湖南省委通过的《湘赣边界目前工作任务决议案》中明确规定边界各县都要设立“济难会”,从事革命优抚工作。济难会的工作主要有:(1)保管及收发济难经费;(2)宣传革命民众被难的惨状,激发群众革命情绪;(3)调查被难的革命分子的事实及人数;(4)组织革命群众使济难会成为广大群众的团体。[4]P389《决议案》并且阐述了成立“济难会”的重要性:“济难会的工作很重要。边界各县都没有济难会的组织,同志及群众被难者由党救济或者没有救济,因此群众对于革命不免发生灰心和失望的观念,所以济难工作在边界有很重要的意义。”《决议案》要求“边界各县须于最短期间在各地成立济难会,济难会是一种有群众的组织,切不可能有一个空的机关。在割据区域可以济难会的名义,非割据区域当用灰色名义如互助社等以避敌人的耳目。”对“济难会”的经济来源,《决议案》中也作了规定:“(1)收会费,每个会员铜元一枚。(2)募捐。”[5]P389自此,边界有了明确的从事优抚工作的组织。济难会的成立,使得红军官兵士气大涨,“士气因之更壮,知道受伤时除军事机关发慰劳金外,还有济难会也有慰劳金赏。受难士兵的家属也可由济难会救济了,并可对白军烧杀的贫苦工农,设法救济,以表示亲爱”[6]。

优抚对象主要是现役红军官兵、伤病兵、红军家属、烈士家属等。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途中沿路张贴 《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上面就写着:“军队待遇,亟须改订;发给田地,士兵有份。”[7]P52布告明确提出了优抚红军士兵的主张,成为研究红军早期优抚工作的重要史料和文物。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优抚工作的主要内容

井冈山斗争时期,优抚工作的内容已经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行官兵平等,实行军队内民主主义。

如上文所述,在三湾改编时就确立了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1929年1月12日,《滕代远向湖南省委报告》中写道:“红军官兵待遇一律平等:自平江暴动以后无论官兵每月发给光洋12元,继续发都是一样,穿衣吃饭亦都是一样。以后至没有钱时,两月之久,一文不发,生活同艰苦,亦没有如何的了不得。现在的生活力求劳动化,每月的伙食决定一元五角,废除饷银制度,变为发零用钱。”[8]P230在军队内的民主主义施行方面,罗荣桓是一个典范。从三湾改编到1929年的古田会议,罗荣桓历任红四军特务连、九连、八连和三营党代表,他始终坚持一条: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以自己的带头行动作为无声的命令。打仗时他与军事长官冲在前面,撤退时在最后做掩护,行军时他的肩上经常帮病号或掉队的战士扛着几条枪。由于罗荣桓在部队模范地执行民主主义制度,尊重士兵人格,从不打骂士兵,深受士兵的爱戴,他带的部队也成为拖不垮、打不烂的“铁军”。“八月失败”期间,罗荣桓率三营前往湘南,遭敌袭击,部队被冲散,第二天清晨集合队伍时发现只少一个担架兵。但当部队回到井冈山时,这个担架兵早已回来了。这个事例充分反映出民主主义对士兵的重要影响,对红军队伍凝聚力的重大影响。

第二,努力改善士兵生活。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官兵的生活非常艰苦,但边界党和政府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改善士兵的生活。红四军十一师在行洲李文銮家就写有这样的宣传标语:“改良士兵生活,分给士兵土地和工作。”1928年6月19日,湖南省委在给湘赣边特委及四军军委的信中强调:“对于四军兵士生活的改善,在可能的范围内必须极力设法,不但四军高级组织应当注意,尤其是当地苏维埃政府与党部更加努力,力使红军的物质生活,比较一般工农的生活优裕,才能增加他们作战的热情,与对苏维埃的拥护。每次作战后收得的粮、布匹……等须以大部分分配给红军。四军绝对禁止肉刑。”[9]P140

除了物质生活的改善外,还特别注重士兵精神生活的改善。《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第十六条规定:“改良士兵待遇,增进士兵文化程度,士兵要有充分的给养。”[10]P721928年5月25日,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中强调:“政治委员应负责改良红军兵士生活,办理体育娱乐事项。”同时要求红军各部队积极改善士兵的业余生活,对红军士兵实行人性化的管理,甚至在训练中也从士兵的角度出发,取消华而不实的训练,去除繁文缛节。“红军的生活应力求工农化,官兵之待遇一律平等,训练以战斗时必要的一切形式的,不必要的训练应当尽量减少。机械的纪律,更应当取消。红军虽应比赤卫队为严肃,但一切礼节,足以表示亲爱与整齐为主。必须尽力改今日雇佣军队的机械生活,红军方能成为真正工农化的武力。”[11]P100《党代表工作大纲》更是要求各级党代表全方位地关心士兵,要求:“党代表应注意民间调查及官兵的调查。现在规定每周工作报告事项及民间调查报告事项如下:……(4)士兵生活状况怎样。(5)士兵心理怎样。(6)士兵有些什么要求……”[12]P444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四军的组织及训练一节中说:“士委内有娱乐科,仅于纪念日或每月举行工农兵联欢会,或红军纪念会,有演说,有新剧,有京广[剧]团,有双簧,有女同志跳舞,有魔术,这些都能引起士兵的快乐。”[13]P367

这些措施保障了士兵的权利,增强了红军队伍的凝聚力,把红军队伍当作一个亲爱的大家庭,使得士兵更爱红军,作战更勇敢,也吸引了更多的青年投身到红军队伍中来。

第三,地方政府保证红军官兵享有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

各级政府在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中,保证了现役红军官兵和其他农民一样分得一份土地。1928年12月通过的 《井冈山土地法》第九条规定:“红军及赤卫队的官兵,在政府及其他一切公共机关服务的人,均得分配土地。”[14]P51这就从法律上保障了红军官兵对土地的享有权。同时,根据红军士兵参加红军后家庭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井冈山土地法》中还规定要“由苏维埃政府雇人代替耕种”,解除了现役红军官兵的后顾之忧。

当时,青壮年男劳力大多参加红军和赤卫队、暴动队上前线了,留在家中的妇女便组织起来,对红军烈军属的土地组织劳力实行包耕、代耕。有的地方还组织了耕田队,有计划地调剂劳力、耕牛和农具。“对于红军家属的田,我们采取几个人包一家的办法,并且经常慰劳红军家属,帮红军家属挑水、砍柴。”[15]P240

第四,地方各级政府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

边界党和政府对优抚工作非常重视,经常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动员青年参加红军,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根据地内很快形成了群众性的拥军场面。为了支援前线,地方各级政府在支援红军、保障生产、筹集物资、通讯联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2月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成立后,区、乡各级政府先后成立了妇女会,湘赣边界各级政府也先后成立了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这些组织经常发动和组织妇女及青少年、儿童参加妇女慰劳队、洗衣队、补衣队、担架队、护理队、宣传队、战时送饭队,他们或上前线慰劳红军,救护伤员;或到红军医院看望护理伤病员,帮助红军伤病员洗衣服被褥;或与红军官兵一起挑粮储粮,修建哨口工事。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群众捞鱼慰劳红军用过的鱼网、群众给红军送水用过的碗、红军送给桂东群众的袜子、红军分给农民李尚发的一罐食盐等文物,成为井冈山红军与群众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历史见证。1928年井冈山第一次反“会剿”中五斗江战斗后,红军缴获了许多战利品,地方政府组织群众为红军挑运,宁冈茅坪洋桥湖农民谢槐福也积极加入了这个队伍。他一共挑运了三次,红四军三十二团“粮服处”一共给他开具了三张收条。谢槐福一直保存着这三条收条,从而为我们保存了一份珍贵的拥军史料。

1929年1月12日,红五军党代表滕代远在井冈山上井村给湖南省委写报告,详细记载了地方党和政府组织群众支援红军的情况,“赤卫队和红军与有组织的民众的关系,是特别好的,如红军进攻某处,农民作侦探和向导,冲锋均身先士卒,红军由某处开回有组织的地方,各处哨口均由工农担任,谷米送起来,并极欢迎。赤卫队红军派队掩护工农到反动地方搬运谷米及油盐布匹等物,如红军受伤的官兵,都送在工农同志家里休养,视同自己兄弟有过之无不足”。[16]P230

1930年4月,滕代远在上海又写一报告,生动地记载了当地群众热烈支援红军的盛况:“红军每次作战均有热烈的参加,尤其进攻安福、分宜、袁州(即今宜春——本文作者注)、文市、永和等处,到有群众少有二三千,多者一二万。爬城时同我们扛楼梯,烧城门。在野外作战时,则为我们当交通、放哨、当向导、送茶水、办伙食、抬伤兵、围缴敌之散兵枪械等等,因此我们士气特别提高,每次能以少数枪枝汇合群众力量可以战胜较多枪械之敌人。”[17]

第五,优待伤病兵。

党和政府十重视伤病兵的医治和生活待遇问题,多次下发文件要求部队和地方各级政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医治伤病兵。“对伤兵的生活,更须注意改善。伤兵医院必须完善,虽然此时因为医药品缺乏的困难,不能满足伤兵的要求,但至少应当在食品上,衣服上力求改善,而且高级军官苏维埃政府与当地党部必须经常的慰劳伤兵,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安慰,万分重要。”[18]P140井冈山老红军董青云回忆说:“毛委员对医院、药品、伤病员很关心,他经常对部队说,缴获到敌人的药品要全部送上井冈山。他每次来医院,常常问药品缺不缺,他也曾派人到白区去购买中、西药。……他经常到医院探望伤病员,每次路过小井时,总要看看,问问医院药品、生活等情况。”[19]P564

1928年冬天,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井冈山红军的给养极端困难,红军官兵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油盐柴菜钱,有时甚至只有三分钱,但就是在这种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仍然要优待伤病兵。董青云回忆:“当时规定红军中不分官兵每人每天菜金五分钱。毛委员说,医院伤病员要特别照顾,每人每天给一角钱的菜金。一角钱的菜金,我们不能都吃光,还要想办法节余一点,将节余下的钱,发给每个伤病员零用。”[20]P562

井冈山老红军、建国后授予少将军衔的王云霖在回忆中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是非常关心红军医院的,非常关心红军伤病员。每打一次仗,我们都会缴获到一些战利品,战利品中有吃的东西,如罐头之类的东西,也有可以用的东西,比如鞋子衣服等,毛泽东、朱德同志,经常把其中最好的东西,派人送到红军医院来,给伤病员吃用。在打土豪时没收的东西,毛泽东同志也会派人送到红军医院里来。所以,尽管那时条件很艰苦,医院里的伤病员有时也会吃到一些鸡蛋或猪肉。……”[21]P567

四、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优抚工作的意义及其影响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优抚工作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工作的对象已经非常全面,内容也非常丰富。优抚工作的开展,壮大了红军力量,稳定了红军队伍,增强了红军部队的战斗力,同时有效地发动了群众,军民团结,众志成城,战胜敌人。

另一方面,红军的优抚工作也有效地瓦解了敌军,特别是优待伤病兵的做法,对白军官兵触动非常大。一开始红军是优待自己队伍中的伤病兵,到1928年2月,红军中又提出“医治白军伤病兵”,有效地瓦解了敌军。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说:“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敌军的士兵和营、连、排长被我们俘虏过来,即对他们进行宣传工作,分为愿留愿去两种,愿去的即发路费释放。这样就把敌人所谓‘共匪见人就杀’的欺骗,立即打破。杨池生的《九师旬刊》,对于我们的这种办法有‘毒矣哉’的惊叹。”[22]P67受红军政策的影响,有许多白军士兵整排、整连地拖枪投奔到红军队伍中来,如1928年秋冬,湘军阎仲儒部营长毕占云和滇军朱德培部营长张威各带一百多人起义,投向井冈山,就是最生动的例子。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优抚工作为今后优抚工作的完善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红军的壮大,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优抚工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的《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优抚工作走向了正规化、法律化的道路。

[1][2][3][2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5][8][9][10][11][12][13][16][18][19][20][2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等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6][1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等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第6卷).

[7][1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余伯流,夏道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饶道良(1967—),男,江西省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主任,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

责任编辑 万 强

猜你喜欢

井冈山士兵官兵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井冈山诗五首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士兵独白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井冈山抒怀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七绝 井冈山
古代士兵黥面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