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2011-08-15孟传慧田奇恒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主体服务管理

孟传慧 田奇恒

(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中国重庆 401331)

社会工作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孟传慧 田奇恒

(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中国重庆 401331)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给社会工作发展及其介入提供了新的机遇,创新后的社会管理体制,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管理政策,更需要具有专业性质的服务理念、方式和领域,在整个社会管理创新体制中,社会工作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关键变革力量。社会工作通过管理理念、过程、内容和评估机制介入社会管理创新,使社会管理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创新;职业化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目前,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已成为当代社会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整个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1]

一、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契机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各种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由民生诉求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大“风险源”。如何有效改善民生、化解“风险”,成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对社会管理的理念、方式、内涵和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管理创新必然要符合新的社会需求才能实现不断满足社会社会稳定发展这一目标。因此,社会需要有更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更全面的社会服务机构有力支持,来化解社会风险、缓和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重塑社会风尚,这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1、社会管理理念人性化,需要本土化的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谐社会是一种动态平衡,因此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也永远是一个不断进取和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的利益和价值迅速多元化,社会进入了矛盾的凸显期,一方面许多社会问题集中爆发,另一方面仍有大量问题尚未显现,这种社会状态对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战:既要处理好向多元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复杂的、紧迫的社会问题,又要能够将潜在的问题消除于未然或者减小其爆发的破坏性。传统的简单强调社会控制和政府单一地分配社会资源的社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2]周永康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让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本土化社会服务,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正确处理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把“人”作为社会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社会的最重要的资源,把社会全体成员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社会内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社会公民个人目标的管理理念。

2、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需要专业化的服务。

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但社会不是物的堆积,而是能动的人群,是利益的主体。两类主体相遇,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就容易产生摩擦或冲突。单一性的行政化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社会管理创新所面临的复杂的利益格局。有些社会问题单靠政府自身的力量解决不了,此外,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社会管理方式也很容易导致行政人员的执法行为失范,从而造成政府与公民关系的紧张。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应该认识到,社会管理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而且还包括许多非政府部门的参与。当然,必须明确的是由于我国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社会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尚不完善,因此,在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在此条件下,必须着力推动专业化的社会服务。[3]才能实现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达至缓解政府压力、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将精力和资源集中用于宏观调控领域,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公众提供高质量、差异化的社会公共服务的目标。

3、社会管理方式社会化,需要个性化的服务。

现代社会管理不再是自上而下,依靠政府权威,通过制订和实施政策,对公共事物进行直接性管理,而是强调的是管理主体中心化、管理方式民主化、管理过程协作化的多元互动的新型公共治理的直接模式。社会管理的手段也不仅仅局限于社会监督与控制,更在于社会工作与服务,社会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社会目标的有效完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管理方式常常被简化为一种单纯的监督与控制,把社会监督与社会控制看作是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从而忽略了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的作用,忽略了管理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原有的政府直接社会管理模式面对新的个性化的社会服务需求逐渐力不从心,社会发展要求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其次,随着社会事务的迅速增多,处于中心地位的政府规模迅速膨胀,社会管理成本剧增,社会管理效率低下。面对上述问题,社会管理的方式必然实现社会组织和私人部门协作参与的直接服务。从社会管理的价值诉求来看,社会管理过程、内容及其实现目标,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的个性化方式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的社会控制方式,在社会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从当前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的个性化发展将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

4、社会管理内容宽泛化,需要职业化的服务。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社会管理对象的社会系统是由社会不同主体及其他主体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是相对于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和环境系统而言的,除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太高的二人组合关系、小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5]因此,社会管理应该是相对于政治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和环境管理而言的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其内容包括对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社会制度的各要素、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和社会观念形成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4]从社会管理对象和发展需求来看,社会管理的内容非常宽泛,社会管理的内容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亟需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成为新职业的基本条件。当前,中国的经济条件已经能够承受社会工作职业化所需要的经济基础。充分的经济基础可以促进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实现增进社会福利与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以消除或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维护社会长期稳定与发展的目标。

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社会工作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包括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公共安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信息网络管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社会工作是近代社会进步的产物,是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以助人为宗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满足社会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够成为现代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构建与理念更新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方式

(1)构建“以人为本”理念的政府社会管理方式。

针对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政府在协调利益关系时,采取“协商式”手段和方法,充分尊重民意,主动争取各方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实现代价最低的解决方案;通过全社会力量特别是媒体的力量,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来动员、吸引、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各项事务中;通过对管理的主体、内容、流程、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信息公开,自觉接受被管理者和社会各方的监督、审核。

(2)构建不同主体有序协作、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方式。

社会管理的特质决定了社会管理的主体具有多元性。所以,社会管理既是政府对有关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的过程,即政府的社会管理,也是各种社会力量(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的过程,即社会自治管理和社会自我协调。当前,继续那种单一性的行政化社会管理方式,不仅与中央要求相距甚远,而且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政府部门应当明确多元主体间有序合作的边界,清楚地知道不同主体社会管理范围与边界,明确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该管的管到什么程度。既保证党委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又要在人、财、物和法律法规等方面鼓励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展。还要拓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激发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助他与自助能力。

2、社会工作发展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工作是将社会管理理念、内容和方式转化为现实的具体服务过程,是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和谐运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从社会管理的发展历程看,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从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福利的供给和社会矛盾的缓解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在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开展合作的体制机制。

(1)社会工作具有多方面的社会管理功能。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涉及个人或集体(家庭、协会、社区等等)如何帮助个人、群体或社区增强它们发挥社会功能的能力,以应付环境或生活情景的需要,创造适宜于实现目标的社会条件。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等直接的专业手法,在学校、医务、社区、老年和家庭等方面开展工作,激发人们参与经济建设和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人们参与经济建设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为发展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保障经济将设顺利进行。[5]同时,社会工作通过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社会工作研究等方法,来影响对各方面的服务。这些独特的工作方法既能实现政府的管制功能,又能充分调动各多元主体参加社会管理的的积极性。

社会管理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为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而通力合作对社会生活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组织和协调的过程,它以合作精神和现代公共规则的确立为价值取向。社会管理是从政策层面规定服务理念、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服务内容和方式及其评估体系。但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明确主体,如何根据不同的社会对象选择有效的社会管理内容和方式,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需要社会工作发展及其深入开展。

(2)社会工作发展介入可以发挥传统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管理实践中不能凸显的优势。

首先,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服务他人、社会互助和倡导民主。这种服务精神要求克己、利他,做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事情,社会互助是从自助发展到助人从而实现互助的过程,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一种标志,尊重个人合法权益,尊重多数,倡导基层民主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作风,这将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建设。

其次,以社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转型过程中,正在兴起的社区、学校、家庭、医务、老年、残疾人、救灾、贫困救助、流动人口服务等方面的社会工作,为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完全可以发挥社会工作的社会保障功能。

最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工作是一项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核心价值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通过专业社会问题,可以减少因问题激化而可能产生的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从而有助于社会稳定,而社会工作注重协调社会成员和群体的利益的原则,在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层面上可以达到社会和谐,构建一个正常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

三、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在我国社会管理体制走向多主体、多元化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背景下,社会工作发展状况其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成败,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推进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创新,应当遵循社会工作本土化、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思路。

1、 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人性化发展。

任何社会,其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有其社会特色,都必然符合该社会的文化和国民价值取向,只有结合社会的需求开展社会服务,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够使社会工作的开展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能是社会工作的发展成为可能。

2、推动社会工作社会化,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多元化发展。

社会管理创新涉及多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取向,当前我国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也是多层面的。推动社会工作社会化,即是形成一个政府和社会在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方面互补的格局:一方面,政府努力整合各种资源,从政策层面解决宏观问题,鼓励和支持不同主体协作参与社会服务的社会环境,通过政策和行政力量帮助服务需求对象解决困难;另一方面,政府应搭建非政府服务机构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通过购买服务、合同外包、项目管理等多种方式提供经费和平台支持,鼓励他们作为社会工作代理系统更好地为社会成员提供服务,最终形成一个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的完整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3、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化发展。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可以反映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理念、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推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不仅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也是现代社会管理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当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较少在毕业后从事直接的社会工作服务,这形成了社会工作专业化培养增长和专业化供给降低的悖论。发展现代社会管理同社会工作一样,要特别强调其专业理念与方法的运用,强调运用专业方法来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秩序的有序发展。最后,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宽泛化发展。社会管理的内容整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负责社会公平公正的,包括教育、文化、卫生、民政、体育、劳动社保等方面,另一方面是负责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包括公安、司法、安全、社团管理、安全生产等。无论哪一方面,都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比原来高得多的新要求,将涉及社会管理的所有对象,原来传统的行政化的社会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问题的解决。因此,借助非正式组织的发展,聘用职业的社会管理者参加社会管理,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成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大事。

4、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适应社会管理内容宽泛化发展。

只有专门地、专业的、长期地从事社会管理者才能不断地根据对象的需求调试工作内容和方法,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和政府、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者队伍等沟通、协调,推动社会工作政策调整和完善,提炼社会工作理论,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1]文军.社会工作:和谐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变革力量[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宋宝安、贾玉娇.社会管理策略的转型:从现代化到可持续生计[J],社会科学战线,2009,(10).

[3]刘少杰.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化解风险型社会矛盾[J],科学社会主义,2010,(3).

[4]李学举.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J],求是,2005,(6).

[5]蓝云曦、谭晓辉、周红.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福利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

孟传慧:(1975——),女,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福利: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田奇恒:(1973——),男,湖南永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委托项目,批准号:11sw1218)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主体服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