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佑一方”:陕西蒲城县尧山圣母的信仰分析

2011-08-15曹丽娟

黑龙江史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圣母女神信仰

曹丽娟

(四川师范大学 重庆 610068)

“护佑一方”:陕西蒲城县尧山圣母的信仰分析

曹丽娟

(四川师范大学 重庆 610068)

中国民间女神信仰由来已久,本文以陕西蒲城县尧山圣母为个案,探讨了尧山圣母在民众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官方和民众的崇祀原因,以及信仰功能分析。

尧山圣母;民间信仰;《蒲城县志》;传说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十分盛行,从传统意义上,这些女神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从上古神话传说中派生出的女神形象,如女娲、西王母等;第二类是吸收并融合外来佛教因素所演变出来的女神形象,如观音菩萨;第三类为地方性女神,如妈祖、碧霞元君等。本文所研究的对象——陕西蒲城尧山圣母即属此类。以往学界对尧山圣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祭祀活动、传说与水神信仰等方面,而本文则着重探讨尧山圣母作为地方性女神,在当地民众眼中的形象及其所彰显出的功能。

一、尧山圣母信仰的背景及结社形态

尧山圣母庙位于陕西蒲城县尧山一带,而尧山之巅有一泉眼,尧山圣母本庙即在此地,地方志或尧山碑石称这座庙为尧山灵应夫人祠或灵应祠,尧山圣母即灵应夫人,当地人也称它为尧山庙或山上的庙。尧山庙中堂供奉着尧山圣母和左右童男、童女。在圣母殿外,还有财神庙、四神庙、龙王洞和娘娘庙。从庙宇位置关系来看,圣母殿位于中心,而且在当地人的眼中,尧山圣母最为灵验。

尧山地区的圣母庙不只尧山上这座本庙,在尧山地区还有许多分庙。旧时的尧山十一社,各社的主社所在地都有尧山庙。明清时期,还形成了接送神仪式的组织单位——尧山十一社。十一社组织包括了尧山南北的绝大部分村落,这里普遍信仰尧山圣母,除清明定期的接送神仪式外,还有祈雨、祈子、求药等祈愿活动。一般祈雨是在尧山上圣母殿西侧的泉水处,祈子在娘娘庙内,求药则在四神庙内,但都少不了给尧山圣母上香,以求圣母保佑,而一旦愿望实现,人们都认为是尧山圣母在显灵。在持续不断“祈福—灵验—还原—祈福”的过程中,民众逐渐形成了对尧山圣母的信奉,使得尧山圣母的地位不断提高,最终成了尧山地区至高无上的地方性女神。

二、民众视野中的尧山圣母形象

有关尧山圣母的信仰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是这位女神在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到底如何?关于她,人们又有哪些想象?尧山圣母究系何人,自何而来,早期的碑文中均未提及。即使最早的唐咸通年间碑也载:“自古灵应一方,不知肇兴何代。”到宋代的《重修尧山夫人殿记碣》也载:“盖闻尧山之神,自古相传,于蒲邑一方最为灵祠也。”这些说法均甚含糊。[1]

与以历史人物为主的传说不同,尧山圣母没有为正史所记载,除了地方传说外,没有其他材料可以证明她确有其人。传说中的尧山圣母身份主要被分为三类:第一类,尧山圣母是普通的村姑坐化成神;第二类,尧山圣母是尧王爷的女儿;第三类,尧山圣母是受皇封的灵应夫人。但是,对于尧山南北地区的民众而言,没有人不相信她的存在和权威,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地流传的大量有关尧山圣母的传说,即是一部尧山圣母的信仰史。

至于尧山圣母的具体形象,尧山几通碑文中都有所提及,称其是位神秘的白马彩衣圣母。目前所见最早者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所立的《创修三圣母祠碑记》,其云:

世传曾有女仙,衣朱翠,乘白马,时或隐显于斯。土民祷雨祈嗣,每有感应。唐宋间历封灵应夫人。[2]

在当地民众眼中,圣母经常以下列形象出现,或为年轻仙女,或为年老婆婆,还有便是凤冠霞帔,形若塑像的“夫人”形象。宋碑《重修尧山夫人殿记碣》中提到妆画夫人神像,同时还塑有童子。目前尧山大庙中新塑圣母,“手持护(笏)板,腰系玉带”,形象为端庄静美、凤冠霞帔的女神,其左右侍立有仙童仙女,这应该就是古来人们心中尧山圣母的形象。总之,在人们心中各有属于自己的想象,圣母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神体形象也在不断建构演变。

三、尧山圣母的崇祀及其功能分析

(一)尧山圣母祈雨功能及其原因分析

虽然有关尧山圣母的生平、神迹或神绩不见于经史子集类的传统历史文献,但因为圣名闻于一地,所以在地方志文献中有所记载。目前所见最早的《蒲城县志》刊于清康熙五年(1666),邓永芳主修,李馥蒸编纂,共四卷。[3]该县志第一卷“图考”、“舆地”、“祠祀”和第三卷“艺文上”中有对尧山和尧山庙的记录。

《蒲城县志》之“舆地·山川·尧山”条载:

尧山在丰山东,旧图经云,尧时洪水为灾,诸山尽没,此若浮,故又名“浮山”。灵应夫人祠旁有妆镜泉、龙池泉,水清泠不竭,或愆阳,酌其水雩祭则雨。北一泉较大,若浴盘止水,盈坎不流。

在这条中提到灵应夫人祠,并提到祭祀“祈雨”之事。又在“祠祀”之“庙祀”中进一步专门记录了“尧山灵应夫人祠”的祭祀情况:

旧志在尧山,唐咸通中有碑云自古灵应一方,不知肇兴何代,行祠在东门内。宋崇宁二年封敕曰“雨暘之祈,应答如响,有司以闻,在所旌异”。旧有石刻,八分书甚工,因拓摸者众,邑苦之,碎其碑。明天启尹王佐,因祷雨,申请入祀典,清明日祀。

在该条记载中,除提到尧山圣母的起源、封敕外,更为主要的是说明尧山圣母被敕封和崇祀的原因,并因祈雨灵验而被官方认可,载之祀典,并成为一种礼制,规定于清明日祀。

其实向尧山圣母祈雨并不奇怪,蒲城是典型的北方旱地,在“舆地”部分的序言里提到蒲城的旱灾:

境内止漫泉一曲,可灌苇地数顷,余平路、晋王数泉龠合水耳,故岁常苦旱。

同时联系卷二“祥异”篇里对各类灾害的记录,历史上对蒲城一地的旱灾尤为严重。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到明崇祯十四年(1641),共发生过四次大旱荒,饿死百姓无数,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状。具体到蒲城县的水利,由“舆地”部分的“渠堰”可知,蒲城县仅在县西和县西北的边缘地带有两条渠堰可供灌溉,但水利甚微。灵应夫人祠旁两泉恐尚不足为水利,但其“清泠不竭”、“盈坎不流”之状已足使尧山苦旱的民众感到此两泉的宝贵。由此可以推断出,作为北方旱地中的尧山圣母,其神力主要是体现在“祭则雨”的功能上。

除此之外,有关尧山圣母的史料主要还保存在尧山圣母庙的庙碑碑文和摩崖题刻里。自唐宋以来千余年间,这些碑文与题刻多涉及到尧山祈雨或祈雨成功还愿修庙之事。如在北宋崇宁二年(1069)《尚书省牌碑》中,就明确提到尧山女神赐雨之功被封为“灵应夫人”。碑文内容如下:

礼部状,太常寺申华州奏,依赦书勘会,蒲城县尧山夫人,自古达今,每逢久愆时雨,邻近州县乡村赴祠所,祈请圣水。近者三日,远或七日,无不感应。乞依赦书封号。本寺看详合依赦书及本寺令节文。妇人之神初封夫人,今欲拟灵应夫人。本部欲依本寺拟到事理施行,伏候指挥。……

崇宁二年十二月日牒右正议大夫守右丞吴□左银青光禄大夫守左仆射□[4]

在尔后许多碑刻中都有因尧山灵雨而修庙立碑的记载。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浮山灵雨记碑》、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修尧山圣母庙碑》、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浮山重修南大殿碑》、清康熙五十年(1711)《成公增修尧山功德碑》、清乾隆八年(1743)《创修尧山圣母·华极记碑》、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创修高山圣母庙碑》、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祷应灵雨碑》、民国二十二年(1933)《尧山圣母降雨灵验碑》等都提到“蒲地苦旱久矣,麦苗全枯”、“求于尧山圣母”、“不崇朝而遍雨乎四境,则尧峪之灵也,汪秽神浆,沐我黍稷,谷我士女”。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的碑文在传讲尧山圣母灵验之事时,并不是简单地复述以前的传闻,而是用加入当时祷雨灵验的实事,以印证前闻之实的方式,为圣母降雨灵验添加“实证”。近半数的碑文记录有明确时间、前后经过和结果的祈雨事件。

当然,尧山圣母作为求雨女神的功能还体现在当地民众口口相传的传说中。传说中的神秘性或灵应性更加强化了女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人们传说尧山女神能管天上三分雨,连龙王也听她调遣,经常赐雨给人间,所以求雨最灵。“求雨后三日内必定下雨”、“借力驮水”、“用雨云送水”和“扮成老太婆送水”等,是这类传说中较为常见的模式化情节。而这些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则是尧山庙及庙碑来历的民间注脚,展示出在干旱地区求雨活动中官民合作和建庙还愿的地方传统。

在传统中国,农业是根本,与农业相关的神灵众多,自古以来,春祈秋祭,人们对农神礼敬有加,特别是在农业减产歉收时,民众大多求助于祭祀仪式。虽然人们并不会把丰收的希望全部放在神灵的庇护上,不会丝毫松懈自己的努力,但他们还是会把是否风调雨顺、是否丰歉与神灵联系起来。[5]在尧山一带,主要的祈雨之神不是龙王等水神,而是尧山圣母,在天旱之年,官员群僚也常去尧山朝祭祀圣母,民众更是求之不得,每每诚虔祷告。

(二)尧山圣母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女神信仰多元功能分析

作为神灵,为了满足民众的不同需求,往往不只有一项神功,其功能亦为多元的,当然尧山圣母也不例外。中国民间宗教的社会功能基本上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神层次上的慰藉功能和行为层次上的实用功能,对执着于务实求存这一价值标准的乡里民众而言,他们固然希望从“诸神救劫”的说教中获得精神支撑,借以消解由于社会压力而引起的心灵焦灼,但他们更希望这种精神慰藉能够落实到社会行为领域,以解决人生的实际需要为归宿。[6]作为尧山南北村落的地方神,除因作为女神的求雨功能外,还有着求子灵验、惩恶扬善等神功。也正是这种多元并可满足民众实际需要的功能造就了尧山圣母信仰,同时也表明了中国传统民众的信仰世界。

尧山庙周围的人曾说,“谁不是尧山爷那儿求下的”,意即所有的孩子都是从尧山圣母处祈求而得。因此,当地人都对尧山圣母尊敬有加。尤其是当地妇女,几乎没有谁不去向尧山圣母祈子。其实,妇女向神灵求子的习俗自古有之,它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传统中国社会以“孝”为本,人们最忌讳断子绝孙、灭了香火。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男权社会,女子没有财产继承权,生儿育女(主要生儿子)不仅事关父系生命的延嗣,而且关系到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妇女只有生了儿子,才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因此妇女婚后期盼生子的欲望特别急切,但她们又无法决定自己的生育取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神灵求助。[7]而尧山圣母所表现出的温柔善良的个性,伟大的同情心正符合民众特别是女性的心理需求,体现出一种母性爱,她以母性的伟力抚慰她的子民。于是,尧山南北村落的民众即把庇佑他们的地方神灵尧山圣母作为了求子的对象。这样,尧山圣母被赋予了求子的神功,不断受到民众祭拜。

关于尧山圣母“惩恶扬善”的功能,有许多流传于尧山南北的故事。故事中圣母常常为人解危治病,如变为老太婆解救一个受狼威胁的小孩,与孙思邈一同采药为民治瘟病的故事等。还有一些关于尧山圣母保护民众人身安全的故事,如尧山不伤人、小娃走失了求圣母、牲畜走失了求圣母等。这表明在当地民众的观念里,尧山圣母不仅是一个可以送来雨水的女神,而且她神通广大,可以全面地保佑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平安。

人们心目中的女神尧山圣母,其性格有对于人的恩赐与慈善的一方,也有常常施行惩罚和严厉的一面,而后一种性格似乎更为强烈。归纳起来,被惩罚的对象主要是五类行为者:偷庙里东西者、不敬神者、捣乱社事者、违其意愿者和品行不端者。传说中女神这种性格的表露,可能与现实有某种联系。现实中尧山十一社间和各社内部都有不断发生的冲突,为了维护和平衡其社区秩序,需有一种力量和规范对其制约,神的力量便在当地所流传的故事中得以体现,并使民众形成敬畏心理,甚至不在十一社的人也会受这种力量的影响。她帮助历史人物故事中,连皇帝也敬其三分,说明圣母的威望至高,也说明了在当地民众已形成了对尧山圣母的虔诚信仰。

四、结语

尧山圣母是陕西蒲城尧山南北村落民众心目中,能带给他们庇护与福祉的地方性女神。对于这个北方干旱村落的民众来说,农业收成与子孙的繁衍是生命的必需,尧山圣母正是他们的祈雨求嗣无比灵验的神。在当地民众的观念中,这位女神和他们之间是存在着神亲性质的拟亲属关系,因此眷恋和照顾这方水土。尧山南北村落的民众就是带着这种极强功利心理崇奉尧山圣母,树立并逐渐巩固她作为地方神灵权威的地位和形象。总之,陕西蒲城县尧山圣母信仰体现了尧山南北村落的民众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组织文化和精神文化传统。

[1]秦建明、吕敏编著:《尧山圣母庙与神社》,24页,中华书局,2003年。

[2]秦建明、吕敏编著:《尧山圣母庙与神社》,25页,中华书局,2003年。

[3](清)邓永芳修,(清)李馥蒸纂:《蒲城县志》,清康熙五年影印本。

[4]秦建明、吕敏编著:《尧山圣母庙与神社》,202页,中华书局,2003年。

[5]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68页,三联书店,2002年。

[6]程歗:《晚晴乡土意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54页,1990年。

[7]张进:《泰山娘娘与女性宗教信仰》,《管子学刊》,2007年第3期。

曹丽娟,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猜你喜欢

圣母女神信仰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女神”不易做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
印度 圣母节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