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定三藩之战中康熙的作战方略

2011-08-15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4期
关键词:吴三桂清军康熙

喻 辉

(西安政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西安 710068)

平定三藩之战是清初的一场大规模对内战争,从康熙十二年(1673年)开始,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结束,历时八年,战火波及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陕西、甘肃等十二个省份,最终康熙所领导的清政府成功地击败了三藩等所领导的割据力量,巩固和加强了清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统治。在这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中,康熙虽未亲征,但他一直起着清军总指挥的作用,他所采取的正确的方略是最终取胜的重要基础。

一、以武促统,反对割据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首先上书自请撤藩。康熙担心藩镇旧握重兵,因而早就有了撤藩的意图。在他的授意下,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商议上报,康熙很快下诏撤除平南藩镇。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听闻这一消息后,也相继上书请撤藩封,以窥探朝廷意图。康熙仍令议政王大臣与户兵二部先议,撤除靖南藩镇的决定很快得到通过,但在撤除平西王藩镇的问题上,由于吴三桂兵多势大,大臣们出现了分歧,以大学士索额图为代表的大部分大臣都认为不应撤藩,他们提出:“吴三桂镇守云南以来,地方平定,总无乱萌。今若将王迁移,不得不遣兵镇守,兵丁往返与王之迁移,沿途地方民驿苦累。且戍守之兵系暂居住,骚扰地方亦未可定,应仍令吴三桂镇守云南。”[1]569-570支持撤藩的仅有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及苏拜、赛克德等少数人。由于廷议未能统一意见,大臣们只好请求康熙“圣裁”。尽管大臣们担心吴三桂会因撤藩而反叛,不支持撤藩,康熙仍然力排众议,决意撤藩,他指出:“三桂等蓄谋已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随后康熙下达了撤藩的命令。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吴三桂起兵反叛的消息传来,一时举朝震动,鉴于吴三桂的汹汹兵势,一时朝中大臣们都很恐慌,有的提议安抚吴三桂,大学士索额图竟然提议杀掉主张撤藩诸臣,向吴三桂谢罪。康熙断然否定了这些意见,决心以武力撤藩,他说:“此(撤藩)出自朕意,伊等何罪?”[2]5“朕自少时,以三藩势焰日炽,不可不撤,岂因吴三桂反叛遂诿过于人耶?”[3]124这种镇定自若的态度有力增强了朝臣们撤藩的信心。

康熙十三年四月,吴三桂在攻克湖南和四川后,看到年轻的康熙并未惧怕,反而不断增兵准备与自己打持久战,便送还了撤藩使臣折尔肯、傅达礼,并呈上奏章,使得紧张的局势一时得到放松,但康熙并未因此而将希望全放在吴三桂能悔过自新,投降认罪上,他仍然将武力平定吴三桂作为自己的首要考虑,他在给宁南靖寇大将军勒尔锦的谕旨中说:“朕思吴三桂素多狡诈,此中疑有诡计,如吴三桂服罪请降,王及将军等仍议招致之,益家警备,毋堕奸谋。即吴三桂束身归命,王等但以礼受降,其官属当益加严防,不可分散兵力,急于前进,务相机以行。”[4]611

康熙十四年四月,在战局僵持的情况下,达赖喇嘛受吴三桂之托向康熙进言:“若吴三桂力穷,乞免其死罪;万一鸱张,莫若裂土罢兵。”康熙给予了严厉的驳斥,他说:“朕乃天下人民共主,岂容裂土罢兵?但果悔罪来归,亦当贷以不死。”[5]704再次表明了反对分裂割据,坚持以武促统的决心。

康熙以武力为后盾保障撤藩行动的坚定决心,保证了清军能及时展开部署,争取更有利的形势。

二、预置兵力,抢控要地

兵贵神速,为应对吴三桂的反叛,康熙开始迅速开始调集兵马,抢占战略要地。他首先派前锋统领硕岱带每佐领前锋一员,兼程前往“咽喉要地”荆州,以固军民之心,并进据常德,以遏贼势。为防止“官兵沿途住歇秣马,必至迟误”,他还“著派户部贤能司官于每日宿处齐备草豆应付”。[6]585

考虑到四川与云南接壤,康熙又命西安将军瓦尔喀进四川,抢占四川的险隘要地设防。

康熙十三年正月,在听闻偏沅巡抚卢震弃长沙奔岳州的消息后,康熙派都统觉罗珠满领兵速赴武昌,康熙说:“朕念武昌重地,不可不预为防守,尔可率兵即往。如有贼至,务期保固地方;贼势倘众,勿轻与战。或武昌无警,即于岳州以北水陆要地驻防。”[7]596康熙又宁南靖寇大将军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将所部护军每佐领拨一名,速赴珠满军前。为确保江南安全,康熙派江宁将军额楚、镇海将军王之鼎各遣副将一员,领兵千名,由水陆分路先往防守江南上游要地安庆,以防止吴三桂军顺流东下攻掠江南。江西东接福建、南界广东,西通湖广,为三省要地,为了控制江西,康熙十三年二月癸亥(1674年4月4日),康熙以令前往兖州副都统根特巴图鲁、前往安庆副都统席布率兵速赴江西省城。

由于及时控制了各处战略要地,并屯驻重兵,即便在后来三藩同时反清,王辅臣反于西北的这种乱起四方,所在鼎沸的危急情况下,清军才能将三藩和王辅臣的军队控制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陕西、甘肃等十二个省份,并有效阻隔了三藩和王辅臣军队之间的相互连接,避免了战火的进一步扩大,保证江、淮等富庶之地的安全,使得这些地方的财赋能有效转输,保证了清军作战的庞大开支。清军在河南、安庆、太原、西安、兖州、江宁、江西、湖北所屯军队也能够快速灵活的实施机动,对形势吃紧的战场及时进行救援。如在湖南紧急时,调集安庆的军队增援湖南,再将河南的军队调赴安庆驻防,最后从京师设法抽调军队到河南,在四川战场吃紧时,则将西安的军队调往增援,再将太原的军队调往西安,在福建战场吃紧时,将江宁、江西的军队调往应援,再将兖州的军队调往江宁,再调兵补充兖州的兵力空缺,使得清军在各个战场的作战都能具有兵力上的优势。

三、选用良将,灵活指挥

在战争之初,康熙主要选用满族王公贵族担任各个战场的军事指挥官,并以八旗军队为作战主力。康熙十三年六月,康熙在给兵部的谕旨中对此解释说:“所以遣王等者,非谓诸将才能不足,念诸王、贝勒皆朕懿亲,指挥调遣,无可牵掣;守御征剿,足增威重。”[8]630但由于这些王公贵族平日养尊处优,已经没有了清朝开国时期满洲将领的作战能力和勇气,因此屡次出现迁延不进,贻误军机的情况。如宁南靖寇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身为荆州统帅,却无所作为,初至军,言马未肥,又言天热多雨难行,以各种借口来搪塞,迟久不前,以致常、澧相机皆陷。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及时调整用人策略,不再仅仅依靠王公贵族和满族大臣,逐渐重用汉人将领和绿营军队。如康熙十四年二月,甘肃巡抚华善疏言:“逆贼王辅臣今据关山迤西、岐山迤北、黄河迤南,与蜀贼连接,加以西番土回乘隙屡犯,河西危甚,其得免于沦陷者,提督张勇之力。目前情势非提臣不能守,非提臣不能破贼,恢复第事,权不重未免掣肘,请敕便宜行事。”[9]卷78康熙于是下诏授张勇为靖逆将军,并谕部臣凡总兵官一下官员听张勇调遣拨补。张勇果然不负众望,在此后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并被封侯,不仅如此,他属下的总兵王进宝和他推荐的天津总兵赵良栋也都在平定三藩之战中受到重用,成为一时的名将,封为子爵。魏源曾在总结康熙的这一不分满汉的用人策略的成效时评说:“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奋于陕,蔡毓荣、徐治都、万正色奋于楚,扬捷、施琅、姚启圣、吴兴祚奋于闽,李之芳奋于浙,傅弘烈奋于粤,群策群力,敌忾同仇。”[10]72-73

尽管康熙随时依据所报告战场变化情况对各个战场的将领们的作战行动下达谕旨进行直接指挥,但康熙同时也给予了将领们充分的自主指挥权和用人权,让各路将领自己根据战场实际作出决策。如张勇在康熙十四年三月取得一系列胜利后,康熙对其提出嘉奖,并下谕旨进一步增强张勇通兵作战的自主权:“凡用兵筹饷,一切机宜,均专责任所属,文武各官,毋违节制。”[11]卷78为了防止满洲将领轻视汉人将领,导致莫洛激变王辅臣的情况,康熙十四年七月,康熙又给与张勇同在西北战场的董额的下谕旨:“将军张勇劳绩甚茂,慎勿轻侮,致滋嫌隙。尔等殚心谋国,运筹制胜,尚期一德同心,早奏荡平,以副朕倚毗至意。”[12]卷17这些举措调动了各路将领的作战积极性,保证了指挥调度的顺畅。

四、剿抚并用,重点打击

在接到吴三桂起兵的报告后,康熙采取区别对待的措施,迅速下令停撤平南、靖南二藩,防止出现另两藩同时起兵响应吴三桂的不利局面,而这也暂时稳定了尚可喜和耿精忠的叛逆之心。康熙十三年四月丁未(1674年5月18日),平南王尚可喜就将吴三桂派来的信使连同书札一同上报了朝廷,康熙为此下旨嘉奖尚可喜。尽管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在看到吴三桂起兵之初势如破竹的占领湖南和四川之后,也先后起兵反清,但这毕竟为清军调集兵马,展开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

康熙一面调兵进剿吴三桂,一面对吴三桂控制省份的军民进行招抚,以削弱吴三桂的后方统治基础。由于吴三桂在起兵之前就苦心经营十余年,散财结士,笼络人心,在他起兵之初,各地纷纷响应,如贵州巡抚曹申吉、贵州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柱就投降了吴三桂。其兵锋所指,无不望风披靡。康熙十三年正月已丑(1674年3月1日),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官谭弘、吴之茂等以四川降吴三桂。康熙十三年二月,吴三桂兵至澧州,城守官兵以城投降,同月长沙副将黄正卿、参将陈衡以城叛降吴三桂。针对这种情况,康熙是十三年四月甲寅(1674年5月24日),康熙指示兵部对投降吴三桂阵营的文武官员进行招抚,他在谕旨中说:“有能自悔前罪,或献城池,或率兵卒,或斩逆贼头目献其首级者,俱行免罪,给以原官,仍论功议叙。若愚顽武弁,执迷不悟,助恶不悛,其部下之士,有心怀忠义,或擒斩逆渠,或约献城池,或率领党类来投,俱从优议叙,授官給赏。尔等通行晓谕。”[13]616

在后来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陕西王辅臣、广东尚可喜先后兵变后,康熙也继续延续了这一招抚政策。康熙的剿抚并用的政策在平定三藩之战中随着清军在各个战场上逐渐取得军事上的优势而显现成效,反叛耿精忠、尚之信和孙延龄所部也先后归顺清军。吴三桂死后,清军又进一步对其属下的将帅进行招抚,也起到了较明显的效果,不但加速了取胜的进程,也减小了人员伤亡,节省了军费开支。

三藩之中吴三桂在云南和贵州经营多年,势力最为雄厚,首先起兵举事,并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迅速占领四川和湖南的大部分地方。康熙认为,吴三桂首倡起兵,势力最大,其他各地的叛军都在观望吴三桂的进展情况,只要消灭了吴三桂,再剿灭其他的反叛力量就不会太难。因此在战争初期,他就将吴三桂的军队作为打击的重点,由于吴三桂亲率主力在湖南作战,康熙又将湖南作为打击吴三桂的主要战场。康熙十四年正月,康熙在给定远平寇大将军硕安亲王岳乐的谕旨中分析战局时指出:“逆贼吴三桂久据湖南,奸究乘势窃发。滇、黔、川、闽遂尔沦陷,广西、陕西逆孽猖獗,湖南一隅,诚贼根蒂,四方群寇所观望。必速灭吴三桂,底定湖南,则各地小丑闻风自散。”[14]683因此,清军除了由顺承郡王勒尔锦领兵由湖北向在湖南北部门户岳州、澧州方向展开攻势,还由安亲王岳乐领兵从江西进攻湖南的南部,成功地将吴三桂的主要兵力限制在了湖南战场,尽管吴三桂亲自在湖南督战,但始终未能冲出清军对湖南的围攻,最后死于衡州。吴三桂死后,其属下各将领之间缺乏了有效的指挥协调,湖南守军迅速被清军击退。

综上所述,清军在平定三藩之战中取胜与康熙的精心筹划与调度指挥密不可分。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上双方军队之间的冲杀,在战场之外,将帅的选拔、军心的稳固、战略要地的控制、兵力的机动、后勤的保障,都是影响平定三藩之战进程的重要因素。

[1][3][4][5][6][7][8][13][14]世祖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清]昭梿.啸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

[9][11]王中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清]魏源.圣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2]平定三逆方略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吴三桂清军康熙
清军中火器的来源、使用情况与作用
多尔衮巧降吴三桂
康熙朝南府、景山机构的设立与演变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浅析后金军(清军)攻城方略
康熙下象棋
康熙隐忍除奸
清初吴三桂控制下的云南社会
浅析清军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的火器装备因素
吃货康熙定三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