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轮省志撰写中类悖论问题分析

2011-08-15寇旭华

黑龙江史志 2011年20期
关键词:森林抚育志书事物

寇旭华

第二轮志书的试写稿总体来说轮廓比较清晰,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前志的一些问题。第二轮志书时间跨度不像第一轮志书那么大,时间1986~2000更接近于当下,许多资料尚未被归纳、提炼过,特别考验著述者和主编们的驾驭材料和宏观把握行业发展情况的水平。在具体记述中,对于许多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修志理论素养,缺乏对指导思想的深入把握,未在修志实践过程中用心领悟是无法做到准确到位的。

笔者从事省志编修指导工作多年,一些单位的撰稿者反映,在撰写志稿过程中会遇到表面上与续志指导思想似乎有所矛盾的类悖论问题,因而产生困惑。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初入门的专职修志工作者所容易纠结的问题。本文就这些常见问题试做一个浅显的分析与辨识。

述而不论与记述的深度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第5项第16条强调“加强记述深度”,《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四章“内容”里面也规定,“内容完整,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反映事物基本特征,记述有深度”。

那么与以往志书编修的规定,如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关于编修《吉林省志》(1986~2000)质量标准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志、记、传的编写,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述而不论,寓观点于资料之中”,似乎形成一种矛盾,既然不能够进行主观阐述和议论,那么如何做到记述有深度呢?这种深度如何体现?

笔者认为,述而不论和记述有深度并不矛盾。述而不论,是说著述者不能跳离书中内容进行主观的议论和阐述,但著述者依然存在着。他并没有消失,而是像电影导演一样隐身在幕后,他的主观能动性还是非常重要的。他是用材料说话,并且显示出他所掌握的对某一行业、社会的某一领域发展状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资料越全面,站位越高,视角越宏阔,则记述就越有深度。他不是简单的进行记录、拷贝、汇总的人,而是整合材料的同时也注入了灵魂和思考。

第一,站位要达到一定高度,胸中有丘壑。应站在时代、历史的高度,反映整个事业的发展历程。地方志不同于某一时期的工作总结。不能列举几条成绩,讲几个存在的问题,总结几条经验、教训,就算了事。重点是理清两种脉络:一是事物发展阶段的脉络,主要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和进程;二是事物发展阶段中重大问题研究决策过程的脉络,主要反映事物发展中的转折和变革。我们试比较下面两段志书章节下的无名文字:

例1:森林抚育改造(摘自某省第一轮《林业志》试写稿)

吉林省林业对天然中幼龄林经营,按经营措施划分为抚育型、改造型、利用型、封育型四类。另外还有人工林抚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森林实行合理经营,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在森林经营工作坚持“全面规划、因林制宜、抚育为主,抚育、改造、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森林经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1966年,吉林省中幼龄林抚育面积完成64626公顷。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动乱,林业工作遭到了很大损失。1971年,吉林省中幼龄林抚育面积下降到28834公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森林经营工作开始好转,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恢复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经济改革。1980年开始中幼龄林扶育作业面积和质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至1985年全省完成中幼龄林面积达123040公顷,是吉林省林业历史上的最好水平。

例2:森林抚育

森林抚育是营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森林经营培育措施。省里十分重视森林抚育工作,从1986至2000年15年间,全省把森林抚育纳入计划,地方林业成林抚育面积145.45万公顷,抚育改造出材量1893.99万立方米;国有森工企业成林抚育164.85万公顷,抚育改造出材量1576.95万立方米。全省1996~2000年中幼林抚育计划面积113.85万公顷,实际完成130.96万公顷,计划完成率115.0%,质量合格率90.44%。这个阶段由于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工作,在治危兴林,实现森林资源消长平衡,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摘自某省第二轮《林业志》试写稿

两段无名文字都做到了述而不论,而且内容近似,基本可说是不同时期的同一项工作。但例2就要比例1有记述深度。首要优点是站位高,站在时代、全省的高度来俯瞰、运用资料,层次和脉络非常清晰,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后变化、因果规律明晰的彰显出来。没有废话,每一句都包含有效信息。它的层次分析如下:首先是记述事业下限的整体状况,然后是具体工作对象、内容和重要意义。然后是发展历程,包括发展、转折和现状,在吉林林业发展史中所占的地位。

例1的毛病是站位高度不够,未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资料,还存在阶段性工作总结的痕迹,有些记述有效信息少或是模糊,对象不清楚,层次也不够清晰。内容还不够翔实。试调整如下:

吉林省森林抚育是森林经营培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地方林业成林抚育、国有森工企业成林抚育和中幼林抚育。1986~2000年,地方林业成林抚育面积145.45万公顷,抚育改造出材量1893.99万立方米;国有森工企业成林抚育面积164.85万公顷,抚育改造出材量1576.95万立方米。其中1996~2000年,中幼林抚育计划面积113.85万公顷,实际完成130.96万公顷,计划完成率115.0%,质量合格率90.44%。由于15年间省政府将森林抚育工作始终纳入林业重点工作计划,使这一工作充分发挥了治危兴林,实现森林资源消长平衡,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重要作用。

即使调整完,仍有需要补充的要素。如政府将此项工作何时、纳入什么计划,中幼林抚育工作,工作的地位。

第二是发挥主体性,变被动为主动。不能让资料牵着走,而是您要在胸中勾勒出事物的总体的真实的面貌和规律,然后根据这一规律去剪裁分析归纳材料,在述而不论的同时,著述者隐在材料后面用表述精当的素材深入的记述和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说好导演和普通导演,特级厨师和小饭店掌勺的,同样的材料作出来品味风格高下立见。比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曾国藩对太平军屡战屡败,为防止朝廷责怪,左宗棠便建议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果然受朝廷嘉奖。同样精品佳志和刚合格的志书,区别在于对素材的驾驭功力,不像诗歌散文比的更多是文采。除了在资料上下苦功夫,下笨功夫,从各个方面去尽可能地搜集和掌握全面的资料外,还要善于分析提炼。不能仅仅堆砌、罗列某一些状况、堆砌某一些零碎的事例,来取代和反映总体情况和内在规律。因为缺乏对基本面的分析和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孤立零散的点,不见总体覆盖的面,结果记述反映不出总体状况,读后让人一头雾水,看不出整个事物的眉目和脉络,看不出系统和行业的全貌。这样的记述自然不会具有深度。

发挥主观能动性当然不是无限制的,不能偏离第二轮志书的指导思想,要深入领会新的第二轮志书《凡例》的第一条,“《吉林省志》(1986~2000)的编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记载吉林省行政区域时限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我们所说的新一轮志书的灵魂和内在规律一定在这个指导思想范围内,大方向是决不能跑偏的。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成果就是我们探索各行业发展内在规律时要牢牢把握的核心所在。反映矛盾和不足同样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处理。

生不立传与以事系人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第2项第6条规定,“坚持‘生不立传’原则,对有重大影响、有突出贡献、有代表性的在世人物,主要采用以事系人的方式记述;在人物简介、人物表(录)中需要反映的,要严格掌握收录标准,其原则由省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确定。”

有些同志会发出疑问,究竟要不要写人,写人要写到什么程度。主要在于志传混淆,把“生不立传”误解成“生不入志”。人物不是不可以入志,而是由于受“生不立传”原则的拘囿,对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或者堪称社会中流砥柱的在世人物,采取“以事系人”的记述方式。“以事系人”是指在记述某项事业的发生发展时,连带记述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类人物。它要求只记述其人与此事有关的一些内容,而不是评价其人的全部历史。以事系人不是事事系人,人人皆系,主要是系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在社会建设中有突出成绩的在世人物和其它人物。以事系人常用的方法是水乳交融法,就是把人与事、人与物揉合记述,人随事出,人随物出。

“以事系人”也有它的局限性:因志书记述的分散,人物得不到集中体现;一部分在世的人物因某些人为的标准或篇幅所限不能入志。这显然是新方志的一大缺憾。

因此《意见》规定志书除了单设人物志外还可按其必要性设人物简介、人物表等。“人物简介”重点记述在世人物的事迹、成果及影响,其他生动的描写式的细节略记。优点是在世人物能入志,使一幕幕鲜活的社会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得到凸显。这样既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又不把正在发挥重大作用和影响的人物拒之人物志外。当然,“人物简介”要适度,视志书具体情况而定,而非凡志必设。

无论“以事系人”也好,人物简介也好,人物入志理应遵循“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则,记述对自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的人。不论职位高低,重在影响和作用,充分考虑社会的多层次、多角度、多行业的特殊性。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搜集历史资料,客观记述人物的成就和贡献,包括不足和缺憾,并给予公正的评价。

全面翔实与详略得当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中第5项第11条规定,“内容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并恰当处理政治、经济与自然、文化、社会等各部分内容的比重关系。”

“志乃一方之全史”、“志贵周详”,这些修志界经常引用的经典之言,说明了志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记述要全面,内容要完整。志书编修的全面和周详,一般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横不缺项;第二个意思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纵不断线。这些问题既体现在志书的篇目设计上,同时也体现在志书的具体记述中。

但在要求内容全面的同时,我们也强调详略得当。《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第5项第11条规定,“内容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并恰当处理政治、经济与自然、文化、社会等各部分内容的比重关系。”可见内容全面并不是要求事无巨细毫无选择的罗列记述,而是要合理剪裁。其中“恰当处理政治、经济与自然、文化、社会等各部分内容的比重关系”对于反映综合性地情的市县志来说容易理解,对于省级行业志来说,则可按照行业工作所包含各项,或每项工作组成要素的重要性来处理详略比重。

具体到我们的撰写过程中,首先对于整本书来说,要突出专业特点。所谓特点就是重点,也是自身的行业特点。专业志记述的是一个行业在一定地区范围、一个历史时期所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其中必要的、次要的,重要的、一般的,特殊的、普遍的内容,在志书篇目的安排上,要有简有繁,主次分明。

一部专业志,其共性内容可粗写略写,代表本地区本专业特点的具有地方个性的内容应该详写细写,“专”字突出,独具特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篇目的覆盖面要广,大项不缺,但要突出重点和特点,不能过分求全。这方面常见问题就是特点不突出,人员组织、管理机构等共性内容占了不小的比例,包括政党、群众团体、机构演变、历任领导人名单等,似乎是一部部门资料汇编,这是对“横不缺项”的误解。详特略同,必须把重点放在本专业所特有而其他专业所没有的特点上,以本专业为中心反映全貌。职业教育、财务管理、党群机构等属共性内容,做法大同小异,成绩突出的也要从简处理。专业志的主体框架是该事业的发展史,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不排除技术资料的记述。凡属地方特有或首创,对地方经济、对人民生活有较大影响的技术项目,可以在专业志获附录中作简要介绍。

第二具体到每一条目中来说,对资料要吃透。理出该项事物兴衰起伏的进程,然后选取那些最能体现该项事物特点的、反映规律性的、能彰明因果的资料,比如数据和典型事例,理出该事物的主线,串起一个个典型资料和数据,这样一来,一项事物独具的特点就自然地反映出来了。

猜你喜欢

森林抚育志书事物
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的重要性实践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辽西地区森林抚育的理念与实施
情系志书藏古今
县级森林抚育工作存在问题与策略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