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团队创新建设思考
2011-08-15杨光羲
杨光羲
(哈尔滨市呼兰区救护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目前,档案工作要想有所发展和突破,主要取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状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优劣,则主要取决于档案编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编研工作主体性过于突出,编研工作主要由档案部门独自承担,由于档案人力资源结构单一,编研力量相对不足,思路内敛等原因,闭起门来搞编研所形成的信息产品往往差强人意。为适应编研工作的新趋势,笔者认为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研创新团队。
一、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已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更注重档案编研成果的深度和广度
传统的档案文献编研往往选题角度单一,内容狭窄,只着重于“编”而忽视了“研”,显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有特色才会有形象,有精品才会有影响,只有高质量、深层次的编研成果,才富有生机和活力,才能在社会上产生应有的效益。不断开拓编研题材的深度和广度,是目前和将来档案编研工作的主旋律。
2.档案编研技术手段现代化
传统编研是手工操作,进度慢,信息的时效性差。现代档案编研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同时应用通信与网络等先进技术和设备,迅速、及时地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编辑发布,为信息用户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了传统的编研工作方式和流程,加快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3.档案编研工作针对性更强
传统的档案编研以“自编自看”居多,少有符合社会需求的精品。现代档案编研要以社会需求为己任,通过广泛、经常性的调研活动来确定编研工作的思路,树立超前服务意识,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编研工作总体规划。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做文章,应做到中心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编研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4.合作编研的趋势明显
传统编研一般“独角戏”的形式居多。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系统、全面的信息,档案编研越来越呈现出合作编研的发展趋势。合作编研的客体除档案部门所保管的馆(室)藏档案外,还包括有关单位、部门甚至个人拥有的各种类型和形式的信息资源。合作编研,使各单位、各部门保管的各类信息集中起来,把分散的信息加以有效的整合,使编研出来的成果,既具有时间跨度,又有地域、行业关联;既具有凭证情报价值,又有文化休闲功能,能满足社会对信息的系统性、全面性需求。
二、创新编研团队建设构想
人是管理要素中的主体和第一资源。因此,档案部门要以人本思想努力转变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陈旧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广纳人才,尊重人才,成就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造力的编研团队。这支团队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人员结构方面和人员素质方面:
1.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者
这主要是指档案部门的负责人。档案编研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把手”工程。编研中的人力调配、组织协调、联络公关等重要管理环节都落在领导者的肩上。从档案编研团队建设角度看,档案部门的领导,特别是分管档案编研的领导处于这支队伍的“金字塔顶端”,他们——认知人、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成就人的人本观念对于档案编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档案编研专业人员
这主要是指档案馆(室)中专门从事编研业务的人员。他们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档案编研是围绕一定选题,对档案信息的选择、加工、输出(出版发行)、信息反馈的活动,在整个过程中,编研工作者信息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编研过程能否实现有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编研者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即编研者的信息素养。同时,编研人员还应具备基本的文字功底、历史学、文献学、编辑学以及计算机和外语等基础知识,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3.信息用户
陈智为先生提出“编研作品要从孤芳自赏走向社会大众”,档案编研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满足社会对档案编研信息的需求,编研产品才有市场,才能顺利传播。档案编研工作要勇于跳出传统的旧框框,采用互动的编研模式,将利用者的参与贯穿于档案编研活动的始终,真正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公众的档案信息需求,找准档案编研与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吸收信息用户参与编研还可以扩大档案的宣传面,提升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4.与选题有关的信息资源所有者
传统的编研模式是靠单个的馆(室)藏和少数馆员搞编研,在人手少,编写任务重、占有的档案信息薄弱的情况下,想编纂出有份量、有影响力的精品是不现实的。档案部门应不断完善编研工作网络,借用外力搞编研,扩大编研信息来源,将兄弟单位的档案、图书情报及民间档案资源纳入选材视野,广泛吸收与选题有关的信息资源所有者参与编研,加强编辑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发展的格局。
5.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离不开先进的自动化网络系统,将网络技术运用到编研工作中去离不开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只有他们参与到编研工作中,解决网络环境下编研工作的技术难题,才能将编研信息通过网络迅速收集和传播出去,为档案编研插上飞翔的翅膀,真正改变过去编研工作中信息量少、传播速度慢、利用率低的状况。
三、建设创新编研团队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档案部门领导能力素质建设
档案部门的领导者对档案业务的开展乃至档案事业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部门的领导能力素质建设,应在四个方面下功夫:高站位、有专长、勇创新、干实事。一个好班子能带出一支好队伍,既懂业务,勇于创新,又有管理能力的领导才能为编研工作的深入、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2.进一步更新编研工作者的信息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与日俱增。这使得档案编研工作有条件而且必须从传统的、封闭的地域性视野和自满自足意识向开放式的国际化视野和外向开拓意识转变。而适应信息时代的创新型档案编研观则需要具有宏观视野和外向发散性、开拓性思维取向。要适应这种观念的转变,编研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要有不断学习的自我发展意识和知识更新意识。真正认识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必须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3.让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转化成具有信息素养的编研人才
档案部门真正缺的不是单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在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成败的关键是实施和应用问题,是把信息技术和档案编研业务怎样结合,怎样“转化”的问题。因此,档案编研团队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善于“转化”且愿意“转化”的技术人才,他们不仅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和技能,还同时要具备相当的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
4.开拓多种多样的信息交流渠道
档案编研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参加信息专业的各种新技术、新进展、新动态的报告和专题讲座,参加相关学科的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把握整个信息学科和信息业发展的脉络。同时还要注意扩大与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而不是仅仅把目光局限在档案部门,如同上海档案局局长刘南山所言,要“跳出档案看档案”,要开阔视野,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考察和把握档案编研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