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对策的探讨

2011-08-15苏云顺

云南畜牧兽医 2011年4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疫病

苏云顺

(姚安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姚安 675300)

动物防疫是保障动物健康及其产品安全的一项系统性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大事。随着我国畜禽总体规模大幅增加,规模饲养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但在农村和半山区乡(镇)散养户仍占较大比例,而兽医管理体系不完善,农村散养户养殖水平不高,特别是动物防疫工作没有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而有根本的改观,以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农药、兽药残留等的加剧,疫病风险增大。基层动物防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严峻的疫情形势矛盾不解决,将制约畜牧业的发展。本文就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1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基层薄弱的防疫队伍与繁重的动物防疫工作之间的矛盾突出

多数县(市)幅员面积广,养殖户居住相当分散,边远山区村落与村落之间要走1h以上,村与村之间要走3h以上。1个防疫小组每天起早摸黑只能免疫生猪30头左右,牛羊10头(只)左右,家禽40只左右。春秋两季的常规防疫1户必须去4次以上,因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能与其它疫苗同步注射,需要至少间隔1周以上免疫,所以每季防疫彻底结束必须5个月左右,但6~8月份气温太高不适宜开展防疫工作,现有的防疫队伍根本无法完成防疫任务。

1.2 基层防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新的防疫工作要求

目前乡、村兽医组成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偏大,大多数村级畜牧兽医员都是自小跟师学艺的“江湖郎中”出身,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理论水平偏低。而目前生猪的防疫工作除了完成各种疫苗的注射外,还要填写详细的免疫档案,戴耳标以及通过信息采集器录入防疫信息等,要完成这些工作必须有初、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

1.3 基层设施设备简陋

村级防疫员的办公条件相当差,常用的消毒、冷藏和无害化处理设备短缺,监测手段相当落后,常规的检测器械没有。

1.4 副反应客观存在,影响免疫密度,留下了安全隐患

部分疫苗应激反应率较高,反应治疗费和死亡补偿费没有落实或经费较少。

1.5 分散饲养,难以推行科学免疫程序

山区县养殖不成规模,一家一户分户饲养很难推行科学的免疫程序,主要表现为应免疫的疫苗没有免疫,免疫的剂量不够,免疫有效期已过加强免疫未及时补针,免疫抗体水平还很高又开始补针。养殖户养殖风险很大,不相信防疫效果,严重挫伤养殖积极性。

1.6 疫情复杂多变,现有的防疫水平和检测手段难以应对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农药、兽药及添加剂的滥用,各种病原菌变异较快。原来的部分病原菌发生基因突变成高致病性和人畜共患的病原菌。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病原菌也不再受区域的限制,各种新的病原菌随物流和人流潜入本地,疫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本地的防疫工作仍停留在国家规定的几种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上,实验室仅留在检测几种重大疫病的免疫效果上,对疫情的监测全凭经验,难以用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来指导本地的防疫和防控,科学防治难以落实。

2 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2.1 健全三个体系

2.1.1 动物防疫体系

防疫是控制疫病的基础。健全的防疫队伍是搞好防疫的保证。组建以乡(镇)兽医防疫人员为骨干,村级协防为补充,县级专业技术人员为指导的系统防疫队伍。政府保密度,专业技术人员保质量,变过去被动防疫为主动防疫,下功夫提高免疫密度。

2.1.2 检疫体系

以检促防,抓检保防。首先要发挥产地检疫在动物防疫中的纽带作用。防要确实,抓包段抓标识;检要全面,抓检疫证抓印花,防检结合,堵塞漏洞。健全县、乡、村三级检疫网络,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划清各自权限,保证体系内部运行畅通。其次县以下检疫机构必须设立报检点延伸网络,扩大覆盖面。

2.1.3 监督体系

监督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执行主体。它对外监督从事动物饲养加工的单位和个人行为,对内监督防疫机构的计划免疫进展和检疫工作深入程度,依法指导行为规范,保证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2.2 落实四项措施

2.2.1 经济支撑

养殖业的最大风险是疫病,疫病大于市场风险。根据目前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概况,建议尽快设立动物疫病风险基金,可采取政府补一些,养殖户交一点,畜牧专业合作组织贴一点,实行专款专用。另外,政府、畜牧主管部门从发展和稳定的角度,为了解决养殖户买难卖难后顾之忧,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可建立滞销保护资金,由畜牧主管部门掌握。

2.2.2 技术支撑

技术的载体是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畜牧主管部门根据畜牧业现状及发展目标,可建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来保护畜牧业的发展。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抓紧解决畜牧防检机构存在的实际困难,特别是乡(镇)一级防疫队伍和村一级协防员队伍的建设,解决好生活待遇问题,以增强畜牧兽医队伍的后劲。

2.2.3 法律支撑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实施,标志着动物防疫工作开始迈向了法制轨道。以《动物标识及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章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使动物防疫事业得以统一、协调、有序、高效地运作。一是大力宣传提高养殖户的法律意识,二是严格执法。随着一些人畜共患病的发生蔓延,应引起高度重视。动物防疫管理部门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2.2.4 行政措施保障

随着一些烈性传染病的发生,一是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已形成了共识,切实把动物防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政府每年年初都与各乡(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乡(镇)政府保密度,技术人员保质量提得很响,保障了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研究制定动物防疫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层次地防疫保障措施。三是树立政府行为的强制性。政府与畜牧主管部门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五强制”措施,对一些烈性传染病坚决实行“五强制”,全力推进了畜牧产业化。四是明确职责,明确机构。县(市)畜牧局下设畜牧兽医站、动物检疫站、兽医卫生监督站共同管理动物防疫工作。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初步形成了重防疫,以检促防,以监促检的防、检、监防疫工作的新格局。五是积极推行“防疫双轨制”,由县(市)政府、畜牧局安排,与各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合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提供药械、疫苗及具体实施注苗免疫工作,双轨运行,保障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推广五项技术

2.3.1 仔猪防疫技术

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疫病控制方面,推广仔猪防疫技术十分重要。通过对仔猪的免疫、驱虫、药物预防等,均能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也是保证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2.3.2 春秋防疫技术

规范和加大春、秋两季防疫力度,是提高家畜免疫力,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环节,春、秋两季防疫,可利用农闲时节集中大面积防疫,为提高免疫密度,增强动物免疫力创建一个良好氛围,群众也乐于接受。

2.3.3 无规定疫病防制配套技术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地疫病流行特点,确定无规定疫病病名目录,向社会及广大养殖户公布,宣传动员广大养殖户采取自繁自养,按程序化防疫,严格执行“检、免、处、消”方法,控制和消灭烈性传染病。

2.3.4 疫病快速诊断技术

诊断实验室以省、市为主体,省级实验室能检测一类传染病(即重大疫病的确诊、定性);市级实验室能检测二类传染病及一般疫病的确诊、定性;县级机构及派出单位能具备一定的快速检测手段。

2.3.5 抗体监测技术

抗体监测是解决疫病趋于复杂化的有效措施。在目前疫病广泛流行的情况下,只有长期坚持监测,掌握疫病流行规律,才能定出合理的防制措施,取得控制疫病的主动权。

2.4 建立六大防疫制度

2.4.1 建立“全进全出,封闭饲养”的基本防疫制度

无论是规模化养殖场,还是其他经营模式的养殖户,都要树立这一防疫观念。

2.4.2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严格的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乃至病毒,减少病原污染,是切断传染病流行途径的有效方法。

2.4.3 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

变易感动物为非易感动物,形成动物群体保护屏障,切断疫病传播的生物链,提高动物保障水平,达到灭病目的。

2.4.4 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

对控制动物疫病流行、防止疫病远距离传播和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2.4.5 建立动物防疫合格证管理制度

对动物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规范管理极为重要,规范生产者明确承担的基本义务,使之尽快达到或保证达到防疫的基本条件,杜绝疫病的扩散、蔓延。

2.4.6 建立动物卫生监督制度

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定期和不定期对辖区内管理对象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对屡教不改的严厉打击,创造一个良好的防疫工作氛围。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疫病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