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课题实践思考

2011-08-15崔冉亮胡海燕褚玉晶邓艳秋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3期
关键词:创新性本科生医学生

吕 朴,崔冉亮,戎 凯,胡海燕,褚玉晶,张 琦,丁 楠,邓艳秋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天津 300070)

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课题实践思考

吕 朴,崔冉亮,戎 凯,胡海燕,褚玉晶,张 琦,丁 楠,邓艳秋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天津 300070)

一流的本科教育以构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为直接目标。大学生创新性课题,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本文结合自己作为医学专业本科生主持大学生创新课题的实践体会,对大学生创新课题的优点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供大学生创新课题的管理人员、申请者和指导教师参考。

医学;大学生;创新;体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教育部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基础医学院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于2008年开始设立大学生创新课题基金。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在病理生理学科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2009年基础医学院的大学生创新课题“糖基化修饰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在课题立项和实施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课题对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点,但是大学生创新课题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认真思考解决,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1 大学生参与创新课题的益处

1.1 大学生参与创新课题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组内讨论和做报告的方式进行交流,设计实验、共同协作完成实验,最后分析数据做出结题报告。实验涉及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动物实验学等多学科知识才能完成。这个过程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特别是增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理论教育大于实验教育,实验设备数量少,技术落后,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多数医学生背起课本头头是道,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却手忙脚乱,漏洞百出。医学生参与创新实验后,能得到较多动手锻炼的机会。如在我们的课题实践中涉及小鼠的立体注射、脑部的取材、水迷宫的训练、自由基的检测等技术,我们获得了实践和动手机会,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大有裨益。

1.2 大学生创新实验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是大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只有独树一帜的想法才有可能创新;其次,实验中不断涌现的困难需要大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去探索、解决,比如我们在进行小鼠水迷宫实验时发现水迷宫仪器的追踪摄像装置,由于周围环境的干扰,记录的小鼠运动轨迹容易出现偏差,于是大家开动脑筋,想出手动追踪轨迹结合软件图像处理,得出了准确的运动轨迹。毋庸置疑,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医学生创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大学生创新课题实践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国家、学校和大学生三方面[2]。

2.1 国家资助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资金有限

国家对创新实验的实施上存在资金不足。2007年和2008年教育部各批准50所左右参与学校,共资助3,000个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2009年和2010年,共资助4,500个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这些院校多为一流的综合性院校,独立的医学院校几乎没有。政策和资金的缺乏使得大多数医科院校缺乏大学生创新项目,仅有的一些创新实验多是依附于学校的拨款和教师的科研经费,不能充分发挥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亟需国家加大对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创新实验的投资,并且呼吁医疗企业设立奖学金和医学基金会等研究机构的资助。

2.2 在资金和政策的保障下,高校承担着项目的具体开展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创新实验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可缺少。可以说,没有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指导教师队伍,将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由于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导致实验成果发表的风险性较大,加之多数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教师的积极性不够。多数教师不愿意参与这项投入多回报少的活动。为此,需要有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医学生创新实验中。切实可行的是在教师工作业绩评定、职称的晋升、津贴、以及教学奖项评定时,考虑将教师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方面的工作列为评估指标[2]。对此,我们提出一种“导师-研究生-本科生”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将教师和学生分配以不同的任务,教师只承担引导工作,而将绝大部分工作交由研究生,再由研究生带领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若发现问题,再向教师请示解决办法。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一个教师带多个大学生”而又不会疏忽每个人,目的也是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实验,最大程度的节约教师资源,提高效率。

其次,是公共实验平台的缺乏。公共实验平台的缺乏是我国目前医学创新实验的障碍之一。国外多数高校拥有24小时开放的实验室供不同时段的研究者的需要,实现资源共享。由于本科生平时需要上课,做实验只能是在休息日,所以需要一个公共实验室去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实验。

最后,是大学生创新课题的学术交流平台的缺乏。大学生创新实验的成果既具有论文的实践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有其不成熟性和可塑性,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升华。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够与一般的论文竞争发表,而需要专门的期刊或栏目来支持其发表与共享。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实验的交流平台以赛事为主,如挑战杯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实验成果和经验交流不够充分。从高校内部来看,交叉学科间的创新实验缺乏合作。对此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规模小以及各学科间联系紧密的优势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活动。不仅有利于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更能拓展思路,相互促进。

2.3 医学专业大学生作为创新的主体也存在诸多问题

大学生是创新实验的首要承担者,其专业素质和创新潜力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笔者作为一名大学生,亲身经历过创新实验的全过程,对其中的问题有深刻认识。

首先是知识储备不够,投入实验的时间不足。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是建立在阅读大量相关领域文献基础之上的。进行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往往需要定期、定时,并且极为耗时。如我们进行的小鼠水迷宫实验就要求连续一周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约需要2小时。时间精力不足给课业负担较重的医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学业与实验之间的矛盾是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问题。国外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将创新实验纳入学分制,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学生完成创新实验获得相应学分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投入实验。另外,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进行实验也是一个既不影响正常教学,也没有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4]。我们实验小组在暑假期间进行了预实验部分,寒假期间完成了小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检测的工作,结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也是在寒假期间完成的。

其次,是一些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实验的灵魂。在参与创新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多的本科生毫无自主创新,一味依靠导师,这样的现状背离了创新实验的初衷,不仅对创新能力的开拓无益,反而有害。导师应该鼓励本科生更加独立地思考,从立题到申报、实验设计、预实验、正式实验、以及最后论文的撰写,导师都应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是锤炼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机会。

另外,就是学生医学专业英语水平较低。最新的医学科研成果多源于国外,要想了解必须能够流畅的阅读英文文献。阅读水平滞后限制了医学生借鉴国际一流的实验思路,写作水平的滞后则限制了本科生向国际一流杂志投稿的机会。因此提高大学生专业英语读写能力是创新成果升级的跳板。对此,我认为应将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基础课同步进行,这样相互促进和强化,效果将胜于孤立的专业英语学习。除此以外,学生平时也要分配一定的时间来提升专业英语水平,创新的思路需要流畅的表达。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对下一代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国民教育(包括中小学和大学教育)所必须高度重视的核心任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实验形成“创新性”的成果,而是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4]。值得肯定的是,创新实验在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施推广这一计划,达到预期效应,让更多大学生认可它并从中受益,最终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教育环境或模式,需要国家、学校与大学生三方面的通力合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一定会越办越好。

[1]喻良文.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探讨[J].教育论坛,2008,5(19):99 -100.

[2]陈 曦,冯希平.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2 -13.

[3]颜建云,陆立鹤,许继德,等.暑期科研在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12,7(6):657 -659.

[4]王祖源,毛骏健,吴於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7(9):26-28.

Experience of Innovative Projects for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LV Pu,CUI Ran-liang,RONG Kai,HU Hai-yan,CHU Yu-jing,ZHANG Qi,DING Nan,DENG Yan-qiu
(Pathophysiology Department,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China)

The direct goal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o construct a prefect system for producing innovative talents.The innovative project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rovide a very good platform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s’innovative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This paper,by relating our own experience in presiding over students’innovative projects,discusses deeply the advantages,existing problems and related solutions during project practice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administrators,applicants and guidance teachers for students’innovative projects.

medicine;college student;innovation;experience

G642.0

A

1006-2769(2011)03-0471-03

2011-01-07

国家自然基金(30973156);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8 890);天津市科委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基金(08JCYBJC27500);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20070203);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2010)

吕 朴(1988-),女,本科生。

邓艳秋(1966-),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猜你喜欢

创新性本科生医学生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