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昭阳农业实现新跨越
2011-08-15昭阳区农业局657000迟焕彩
□昭阳区农业局 657000 迟焕彩
五年来,在昭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按照“稳粮、强烟、兴畜、优果、增菜、转移”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为昭阳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回顾十一五,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1.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201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20.03亿元,比“十五”末的10.77亿元增长8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 226元,比2005年1 491元增长116.4%。粮食产量达28.04万t,比2005年 16.08万 t增长75%。苹果、马铃薯、蔬菜等经济作物产值达10.2亿元,是2005年的3.72亿元的3倍。肉奶蛋总产量实现7.23万t,比2005年的4.61万t增长56.8%,畜牧渔业总产值达11.38亿元,比2005年5.1亿元增长123.14%。通过五年的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明显提高,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农业规划的目标。
1.2 粮食高产创建成绩突出
昭阳区农业局高度重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荣获了农业部粮食生产先进县、省政府粮食生产一等奖等多项表彰奖励。2010年创办大春粮食科技样板4.76万hm2。其中部、省、市区级以上样板1.1万hm2,高标准、高质量的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引领了抗旱保春耕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抗旱保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了省委李纪恒副书记、东南亚马铃薯专家、全省农业系统领导和专家、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领导的充分肯定,带动了昭阳区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1.3 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优势产业基地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苹果种植面积现已从 2005年的 1.1万 hm2发展到2010年的1.5万hm2,成为昭阳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2万hm2,总产46.4万t,产值4.6亿元,已在靖安、小龙洞、大山包、洒渔等马铃薯生产大乡建立6 666.7hm2高产高淀粉加工型丰产基地;蔬菜种植达2.3万hm2,总产量70万t,产值2.8亿元。2010年生猪出栏69.45万头,产值9.66亿元,占畜牧总产值的84.8%,规模养殖发展迅速。
二是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初显成效。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48家,比2005年增1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2010年涉农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是2005年1.06亿元的4.62倍。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22家,1 000万元以上的有17家。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11.6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占总农户数的60%以上,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
三是知名品牌创建取得突破。我区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HLB”牌水煮猪鬃(国际名牌)、“威宝”淀粉(中国名牌)、“满园鲜”中华圣桃(云南名牌)等一批知名品牌。“SOD”苹果获云南优质农产品金奖,“大山包”荞、燕麦荣获“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全区共有苹果、西瓜、番茄、黄瓜等11个农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认证,有鲜鸡蛋、活鸡2个无公害畜、禽产品获产品认证,有苹果、梨2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有6个苦荞系列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
1.4 农机装备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2005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以来,农机发展较快,农机总动力年平均增长1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央财政支持我区的购机补贴资金从2005年最初的30万元到2010年的513万元,补贴范围已覆盖了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2010年完成农机耕耙、机收作业1.67万 hm2,比2005年的0.64万hm2增长160.4%。坝区粮食作物、烟地机耕、机耙作业水平达到60%左右,水稻收割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农机作业正在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发展,农业机械化已逐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5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取得实效
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切实加大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旱育稀植、动物免疫和冻精改良等实用技术,自2006年到2010年累计开展种养殖业技术入户培训会846场(次),培训16.82万人(次),全区16万户农民中有13.6万户有一人以上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掌握一门种养业技术,占全区农户的85.1%,比2005年提高5.8个百分点;良种良法科技覆盖率达90%以上,科技成果贡献率达70%以上,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的全面提高。
1.6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一是随着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业环境监测站、基层畜牧、农技体系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农业生产安全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高稳产农田建设顺利推进,随着渔洞水库南北干渠配套工程的陆续竣工使用,2010年全区水利化程度达43%,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增强了抗旱排涝的能力,促进了生产的稳定发展;同时,2009年开始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综合措施,对制约示范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彻底根治,将低洼地、坡地和中低产田地建成高稳产农田,两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9 080hm2,有效提高了综合生产水平。三是农村能源建设顺利实施。“一池三改”建设力度加大,逐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纵向比,昭阳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昭阳区农业生产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体现在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城乡统筹发展难度较大等方面。而横向比则与发达地区有着很大的差距,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农业经济总量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二是受多种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涉农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农民增收渠道狭窄,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五是城镇化水平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2 展望十二五,昭阳农业必将实现新跨越
一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严格稳定全区6.67万hm2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入,积极创建粮食高产样板,集成农业综合技术,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二是发展壮大五大优势产业。①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国投中鲁果汁有限公司,加快苹果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区苹果规模达2.3万hm2,产量45万t,产值10亿元。②依托现代农业蔬菜生产基地的带动,到2015年实现蔬菜复种面积2.67万hm2,其中商品蔬菜1万hm2,产量80万t,产值5亿元。③围绕威力淀粉厂对加工原料的需求,在山区和二半山区建设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6 666.7hm2提供优质原料15万t,建设商品薯生产基地6 666.7hm2,生产商品薯15万t。④依托现代农业生猪养殖项目带动,以发展生猪产业为主,引导和支持建设养殖小区,实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发展年出栏生猪300~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100家以上,带动昭阳区生猪年出栏由现在的60万头发展到100万头以上,实现生猪产值10亿元。⑤充分发挥山区草山和饲草料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节粮型肉牛生产,着力抓好中央财政支持发展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引导农民承包土地向种田能手和大户集中,改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使土地有序向大户、公司、专业合作社逐步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后劲。①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力争“十二五”末将耕地有效灌溉率从目前的40%提高到50%。加强中低产田改造。②完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后续建设项目,建立农业病虫植保信息网和乡村农作物保护联防系统。③完善区、乡两级动物疫病防疫体系设施建设。④建立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⑤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完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2万户。
四是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进程。①全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优化农机结构,以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设施农业等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为重点,实现农机作业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服务发展。②完善区、乡二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点。通过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实现信息共享,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服务,配置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开展网上交易,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市场信息及交易平台。
五是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依托面向四川、连接黔渝、通往东盟,辐射长江经济开发区、攀西经济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注重建立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扶持昭阳区红云果蔬商行、昭阳区祺祥农业开发公司等企业在昆明、上海、重庆、贵阳、广州等城市建立完善销售网点。注重建设优势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培育和发展专业产销协会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化农产品流通组织,搞活大流通,将昭阳区农产品流通市场建成国际国内苹果、马铃薯、蔬菜等农产品物流基地。
六是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科技转化率。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积极引进先进农业设备和技术,切实把苹果、蔬菜、马铃薯、生猪等优势产业培植为生产示范基地、教学科研基地,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发挥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七是加强推进基层农技改革示范县建设,提高农技干部队伍服务“三农”水平。2009年我区获得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试点建设,属全省第一批27个建设县之一,以实施玉米、马铃薯、蔬菜、生猪为示范主导产业,建设10个试验示范基地,每年培训100名技术指导员,指导1 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示范户2万户的项目建设,经农业厅对2009年项目实施情况考核后批复续建。2011年1月开始启动永丰、炎山、北闸、靖安4个乡级农科站办公设施建设。我局将加倍珍惜项目建设机遇,争取利用今后3年时间完成其余17个乡级农科站办公设施建设,区、乡两级农技人员全部经过一次省级技术培训,更新业务知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建立健全竞争上岗机制,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等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农技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更新,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农技干部队伍,为建设“十二五”现代农业提供技术保障。
展望“十二五”,我们充满信心,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昭阳区现代农业建设必将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