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学习心理影响的调查研究
2011-08-15黄泽龙
黄泽龙,卢 静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调查报告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学习心理影响的调查研究
黄泽龙,卢 静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大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动存在时间、空间的便利性,心理共融性、情感发展同期性等,对大学生学习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学习心理特点,以期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充分调动同辈群体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力,适当发挥三种心理效应在同辈群体学习中的作用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
大学生;同辈群体;学习心理
1 问题提出
同辈群体是指由一些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较为接近,并且经常在一起互动组成的群体。大学生同辈群体是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互动而形成的。在互动的过程中,个体通过观察、尝试、比较等方式主动寻找兴趣相似、年龄相仿、态度趋同的同辈人,并有选择地进行互动,直到从陌生人到熟人,形成自己的小团体[1]。高校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不同学历班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域入学的大学生之间,形成各具特色的同辈群体。大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动在客观上存在时间、空间的便利性,主观上存在心理共融性、情感发展同期性等易发性,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同辈群体的社会化、人生观、价值观的研究,而少有关注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学习心理产生的影响。本文立足于研究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同辈群体之间在学习上的相互影响状况,具体发现大学生同辈群体学习心理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心理效应,使大学生能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学习心理特点,使教育工作者能采取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学习心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
2 研究方法及调查结果
2.1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查阅文献及与学生访谈的方式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同辈群体学习的现状,初步设计调查问卷,选取100份问卷做了预测,针对预测中出现的问题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完善,最后形成了大学生同辈群体学习心理调查问卷。研究对象是广东药学院的在读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72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695份。
2.2 调查结果
问卷中主要涉及班级、宿舍、社团等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同辈群体间的学习问题展开,共有24道题目,可以归纳为对大学生学习认知、情绪情感、行为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从认知角度看,在调查大学生学习态度主要受谁的影响时,有69.2%选择同辈群体,15.1%选择教师和家长,可见同辈群体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调查对提高学习动机影响因素时,提高朋友间的互助合作氛围、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的比例分别为:36.1%,27.6%,24.2%,其他因素仅占12.1%,同辈群体之间的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调查中,有65.2%的学生选择会因为周围学生的影响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大学生重视自己成绩在同辈群体中的排名,59.9%的大学生在意班级同学之间的排名,20.4%在意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间的排名,13.09%重视宿舍成员之间的排名,仅有6.62%的学生表示不在意在同辈群体中的排名,大学里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相对中学阶段对于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有一定减弱,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认知上还是很在意自己学习成绩在同辈群体中的排名,尤其是班级同学间的排名,这也提醒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辩证的认识班级成绩排名,让其成为学习的动力,避免盲目的恶性竞争的发生。
从同辈群体之间的学习情绪调查来看,有75.4%的学生认为,跟同辈群体在一起的学习情绪主要是积极的、愉快的,有16.7%选择紧张、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7.9%选择其他平静等一般情绪。大学生学习情绪受同辈群体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有19.42%选择影响程度很大,68.78%选择影响程度一般,11.37%选择影响程度很小,0.43%表示没有影响。当调查你周围的学生有人成绩很优秀并多次获得奖励,大学生的反应情况时,有55.3%表示会产生压力,并调整自己的目标,有31.1%表示会以他为学习的榜样,1.6%表示会产生嫉妒情绪,跟他疏远,12.1%表示没有影响。
从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学习行为来看,在调查大学生学习时的竞争情况时,有63%的学生表示主要是良性竞争,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23.2%表示竞争对自己没有影响,10.6%表示不存在竞争,3.2%表示对自己的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当问到周围的学生在休息时间看书学习时,有56.5%的学生表示会感到有压力从而采取行动去学习,有28.2%表示会感受到压力,但不付诸行动,15.3%表示感到和自己没关系,不去管他们;当问到如果周围的学生在玩,而你还有学习任务未完成时,有54.2%的学生表示会受到干扰,但是还是会控制自己,继续完成任务,31.2%表示会受到干扰,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不能完成任务,仅有14.5%表示不会受到干扰。
3 分析与讨论
3.1 充分调动同辈群体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力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会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未完全发展成熟,认知上存在鲜明的模糊性特点,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标都会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而调整。芬达的研究表明,有高成就动机组成的同辈群体有较高的学习期望,彼此分享学习经验,互相激励,能提升整体的学习素养[2]。由此可见,提升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学习认知水平,对引导大学生学习心理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跟同辈群体在一起学习时,大家的情绪状态也较容易彼此干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会营造良好的情绪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不良的情绪氛围会产生一种消极的磁场,对大学生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同辈群体表现出一种趋同性和盲目性。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指出,社会行为的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的。他人的行为就像一个信息源,而观察者通常利用这些信息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如果能清楚的辨明积极和消极影响,做到趋利避害,则会让大学生形成规范的学习行为,提升大学生总体的学习心理素质。
3.2 适当发挥三种心理效应在同辈群体学习中的作用力
通过调查,总结出三种普遍存在的心理效应。一种是从众效应,大学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往往受到团体内存在的无形压力影响,迫使个体在认识与行为方式上与团体中的多数人趋于一致。积极从众可让同辈群体之间产生相互鞭策,激励,在学习上共同进步,而消极从众则会让群体内成员产生更大的惰性。班级、宿舍的学风是发挥积极从众效应的典范 ,构建良好的班风、舍风,使每个成员为维护集体荣誉,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一种共同努力,追求卓越的目标。发挥积极从众影响,避免消极从众效应的发生,对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有重要意义。
一种是社会促进效应,指的是当群体作业时,会产生一种刺激激发个体成员的行动力,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当大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时,看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优秀时会产生强大的动力,看到别人努力学习时也会转变自己消极的状态,调整学习目标,采取积极的学习行为。同辈群体之间的“好朋友”群体是一种相对稳定、持久的社会关系,他们在一起时彼此感到舒畅、轻松,相互了解、分享信息、相互支持、相互依靠,许多研究证实了同辈友谊对学生的在校动机和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发挥同辈友谊的社会促进效应,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成绩[3]。
还有一种是社会惰化效应,指当群体作业时,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学生同辈群体在一起学习时,也经常会出现这种社会惰化效应,比如在合作学习中,会有个别人因为责任模糊,自觉性降低,不付出百分百努力,导致整体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还有学生看到群体内其他学生不努力学习时,大部分学生表示都会受到干扰,降低学习效率。
适当发挥三种心理效应在大学生同辈群体中的作用力,让积极从众和社会促进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扩大群体形成的积极向上学习氛围的影响力,让个人在群体中保持高度的自觉性,避免社会惰化效应的发生。这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大学生同辈群体学习的心理特点,进一步掌握同辈群体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去构建同辈群体学习、互动的平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发展。
[1]胡文靖.大学生同辈群体的特征与类型初探[J].文献研究,2009(2):205-207.
[2]Finder M.Just Girls:Hidden literacy and life in Junior High school[M].Urbana,IL,New York: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7.
[3]龙君伟,曾 先.论同辈学习环境及其作用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3):48-51.
G442
A
1006-2769(2011)06-1237-03
2011-10-24
广东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医药院校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SZC201008)
黄泽龙(1976-),男(汉族),广东汕头人,硕士,广东药学院医药化工学院副书记,高教研究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学生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