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课程改革言论的反思性研究
2011-08-15林天皇
林天皇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1363)
关于体育课程改革言论的反思性研究
林天皇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1363)
自新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学术理论界就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大讨论,许多人参照新课标的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对以往的学校体育进行强而有力的批判,并就学校体育存在的不足发表个人观点。本文就几个典型的观点进行反思研究,结果认为:我国学校体育不存在过于强调运动技能的传授,不存在过于关注学生体质的提高,不存在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竞技体育项目成为主要教材是理所当然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技能;学习方式;体质
1 学校体育是否存在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的倾向和无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校体育一直都有主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习惯,这不是新一轮课改出现的新事物,而是由于过往的学校体育进程中在实践中被忽略,在这次课改中,为了引起人们对加强这方面的培养着重强调而已。之所以学生个性的培养在今时显得如此重要,不是在实践中人们提高了对其的认识,而是随着心理学对这方面的重视与宣扬,通过改变人们意识形态使其变成实践上的需要,而不是实践上要求变成理论上的呐喊。因此,在实践中,还没有多少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即使是优良的种子在错误的季节上播种,它也不会如人愿地生长,很多时候即使开得了花,也结不了果。
“放羊式”教学充斥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否存在着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为中心,过分追求技术细节的教学,注重技术的“精雕细啄”呢?另外,再观察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来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在技能传授方面的成效是不成功的,在高校选项课里会看到,很多学生虽然学了10余年的体育,步入高校时仍无体育特长可言。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还不高,在高校体育仍然教基本的技术。根据和针对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学校体育不存在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而是根本不够,需要加强的问题。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不是克服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而是要加强运动技能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一方面要加强运动技能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人的个性充分发展,通过主动而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促进技能的提高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在技能教学中我们除了运用较常用的讲解、示范、练习的方法外,同时可以运用讨论法、合作法、竞赛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并在此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要克服将运动技能教学看作简单的技艺传授,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坚持锻炼的习惯。
2 斥责竞技体育,热棒民族体统项目、新兴体育项目,把学生学不好、学不悦归究于竞技性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合理
体育学习的内容,是为生活服务,为强身健体服务。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们传授的都是基本的技术,还没上升到技能层次,从现实角度来讲是不存在“繁、难”的问题,不管是从事所谓的竞技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等,还是民族传统项目所教的内容都很难用一个“难”字来理解。对高校教师而言,表露出来的是学生技术水平的无奈。越是竞技性的项目,越贴近现实的社会生活,司空见惯,日常有接触,可以通过媒体、社区体育学习。反而现在叫好声一片的民族体育项目、新兴项目远离学生生活,因为这类项目日常生活很少见,较多只能在专业的国内外比赛中出现,在社区体育中难觅其影,从事的都是专业运动员,群众基础十分薄弱,更能体现其“竞技性”。
竞技体育项目、民族传统项目、新兴体育项目三者中,竞技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材中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无可厚非。竞技体育在社会普及程度高,能进入人民群众的视野、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人们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项目,具有长盛不衰的特点,更符合青少年的特点。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只能作为一种遗产存在于学校体育之中,是体育教材的有益补充,亦是弘扬民族性的体现,但因其普及程度低,很多学生对这些项目闻所末闻,在学校领域零星开设授课,其影响力低,不便学生间交流、校际交流。而这类项目所需的场地、设施、器材在日常生活中较少见不利于日常健身锻的情况。笔者对学者们过分指责竞技体育项目充斥校园表示不解,斥责竞技体育项目热棒民族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有点脱离实际标新立异之感。体育项目有很多,如田径、篮球、足球、毽球、武术等,把这些项目分为竞技性、民族性,本身就有不妥之处。民族性本身就是竞技性的。像毽球、武术在国内外都有各层次级别的比赛。我们不能把体育项目是否是奥运会正式项目来划分竞技类与非竞技类。再回到现实的教学中,各类运动项目教学方法、手段如出一辙,不见得民族体育项目的教学有何新颖之处,亦不见得民族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较之竞技体育项目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总不能为了呼应《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改变;而非要在体育中挑骨头、找毛病吧?
同一个学习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定的教学方法对某一教学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虽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而这类型的学习方法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预防纠正练习、强化练习是符合技能形成的教学规律;在技能学习之初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只会产生更多的错误动作降低技能学习率,任何无视这种规律试图另僻蹊径都是不会成功的。虽然在这过程中可以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之名,但对于教学的主要目的而言,有点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味道。
3 学校体育是否存在过于关注学生体质提高的教学
学校体育过于关注学生体质提高的教学,这一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是自欺欺人的,是不负责任的。1995年,我国体质健康调研显示,学生在耐力、柔韧性、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等方面,有显著下降。学生近视居高不下,学生肥胖率快速增长。并且这种下降趋势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得到证实,结果表明,2000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力量素质等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水平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等问题令人担忧。学生体质的一降再降,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阳光体育活动”和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如果真能做到过分关注学生体质的提高,学校体育就不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
我们国家很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是直接从外国引进,但在实践要立足国情批判地继承,不要人云亦云。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程度已经很高,民族体质也很高。根据和针对我国学生体质现状,目前不存在过于关注学生体质的提高,而是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4 学校体育是否存在体育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目前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极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素质教育”之名,倡“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音,发出强势的声音。理论探索和实践中,有人认为:“值得一提的是,《课程标准》提倡新型学习方式并末全盘否定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无论在什么时代,何种教育教学指导下,接受性学习均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接受性性学习。”“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方式,自然成了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占主导地位向发现式占主导地位,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然而这却忽略和无视现实,使得课改越往纵深发展其阻力越大,从中不能简单归结为教师们的观念和能力问题。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考虑到现实的各种困难,在实践中许多人常常把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点缀或补充”。其之所以不能上升到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那是教学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尊重广大教育工作者选择,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越广泛存在,越证明它在当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合理性就越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基础教育传授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那么接受式学习永远在教学中处于主要支配的地位,而不是“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接受性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极力倡导探究式、自主、合作学习,这都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我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独到的效果、药到病除。
[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77.
[2] 陈良业.论竞赛法教学体育教师的不良行为[J].体育师友,2008(5):43-44.
[3] 吴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体育教学,2009,17(6):53-56.
[4] 宋晓芬.关于两个“健康第一”的正确理解与认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24-25.
[5] 杨贵仁.狠抓《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落实促进学生体质增强[J].体育教学,2007,15(3):6.
[6]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G812.5
A
1674-151X(2011)05-01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5.006
投稿日期:2011-01-04
林天皇(1981 ~),助教,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