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舞龙的技术风格研究

2011-08-15蔡利敏

武术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龙身舞龙动作

蔡利敏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部,北京 102206)

中国舞龙的技术风格研究

蔡利敏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部,北京 102206)

舞龙运动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经过社会大众的不断创造和逐步完善,中国舞龙正在朝着竞技化方向快速发展,并为越来越多的国人和世人所接纳和喜爱。舞龙运动不仅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通过解读舞龙运动的技术风格,以进一步增进人们对舞龙运动的了解与认识。

中国舞龙 技术 价值

1 引言

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往往使用某种动物的形象作为民族的象征。而中华民族把龙作为民族的象征,把中国比作龙,把中华民族比作龙,让龙文化印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和繁荣昌盛的过去。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勤劳、奋进、勇敢、拼搏精神的象征。龙的影响波及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龙文化。舞龙运动就是在龙文化的基础上诞生的一种运动。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气势磅礴、雄浑豪壮,广泛流传在祖国辽阔疆域的南北东西,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必有舞龙飞腾滚跃,成为凝聚龙的传人的一股巨大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舞龙运动已经逐渐由一项传统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始形成为一种独有的体育竞赛项目和体育文化活动。本文在论述中国舞龙的起源发展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舞龙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进而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更好地推广这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 中国舞龙的起源与发展

八千余年的龙文化在中国民间有着深厚的积淀。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活态部分,凝结、保留和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情感、智慧和经验。舞龙是在龙文化的基础上,以表现龙的精神为载体出现的。中国舞龙,也叫“龙舞”、“龙灯舞”、“耍龙灯”。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沃土,蕴含中国传统哲理与奥妙,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所以它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百花园中一直鼎盛不衰。它凝聚着中国人千百年来创造的艺术精华,记载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中国舞龙以欢快、喜庆、吉祥的象征性和赏心悦目的技艺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运动形式。它是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成为激发人们爱国热情、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精神力量。

2.1 中国舞龙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出于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心中构造了一种拥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等特征的神兽,并赋予它翻云覆雨的神力,这就是龙。龙产生之后就与雨有不可割舍的关系。人们把龙当成掌管雨水的神,向他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商朝甲骨文的研究发现,我国早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上就有祭龙求雨的记载,而舞龙就起源于这一最早的求雨祭祀活动。因而在旱情严重的年月,人们就用泥沙做成“龙”的模样,用地上的“龙”感应天上的“龙”,以求得天降大雨。人们之所以用舞龙来求雨是因为地上的龙和天上的龙相感召、相会合,龙就可以昂首挺身,飞到天上去了,就要变成滚动的云团、叱咤的雷电、壮丽的彩虹了。这样舞动,天上的龙就会普降大雨,润泽四方。

2.2 中国舞龙的演变

龙是中国舞龙的载体,龙的表现能力和它的载体有直接的关系。因而,中国舞龙是随着龙形的不断丰富而演变成的。舞龙运动在想象中夸大地突出了龙的形象,点睛开光仪式使之有了生命和灵魂的寄托。这条通过艺术而制成的“龙”,匠心独运,舞动起来威武雄壮、出神入化、美观生动、色彩夺目、栩栩如生。汉代早期的农民为求春雨而舞青龙、为求夏雨而舞赤龙或黄龙、为求冬雨而舞黑龙。我们今天看到舞龙表演中舞动的龙,已经是最完美的中国“现代龙”的形象,与古代的龙有着迥异的体形和神态。而又因各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风俗习惯不同,舞龙也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和特点。譬如:四川的“断龙”别具一格,龙头和龙尾精雕细琢,而龙身却很简单,只有一根竹竿和黄绸缎构成,龙头和龙身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了五彩多姿的画面。上海的舞龙注重装饰,用来观赏,也叫“看龙”,龙身因颜色不同分为青龙和白龙,按节数的多少又分为大、小青龙,大、小白龙。陕西的“板凳龙舞”,先用麦秆、稻草、麻绳扎成龙形,外面糊上彩布或彩纸,表演者各执一条龙腿,扭转翻跳,动作自如,活泼可爱。中国舞龙表演形式十分丰富,无法一一描述,仅四川重庆地区舞龙就有“小金龙”、“蠕龙”、“黑龙”、“扁担龙”、“肉龙”、“桔子龙”、“采龙”、“虾子龙”、“板凳龙”、“活动龙”、“火龙”等十多种。

3 中国舞龙的技术要求

在中国舞龙中,龙珠、龙头和龙身三个要素要协调配合,珠引龙走,龙跟珠行,节节相随。舞龙表演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要素本身的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各要素之间的技术组合关系是否合理。只要各要素之间的技术组合关系达到最优化,舞龙套路才可能取得妙趣横生的效果。舞龙动作按它的动作形态特征可分类为:

3.1 八字舞龙动作

“八字舞龙”时,要龙头以龙嘴方向带动龙身运动。龙头在人体左右绕8字,并尽量使龙头在身体两侧成立圆舞动。速度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也可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要求龙体运动轨迹要圆顺,人体造型姿态要优美,快舞龙则要突出速度、力量。如湖南衡阳县的疙瘩龙,就是因为许多构图是将龙衣结成疙瘩串而得名的,穿绕缠结,其程度之复杂,连接之巧妙,画面之精美,几乎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3.2 游龙动作

“游龙动作”时需运动员较大幅度奔跑游走,通过龙体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进行,展现婉转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龙的动态特征。从简单的直线行进、曲线行进、走圆场等,发展到空中造型的游龙动作,都要求龙体循着圆、曲、弧线的规律运动,运动员协调地随龙体的起伏行进。

3.3 穿腾动作

龙体运动路线呈纵横交叉形式,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下穿过,称“穿越”;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上越过称“腾越”。在穿越和腾越时,龙形要保持饱满,速度均匀,运动轨迹流畅,穿腾动作轻松利索,不碰踩龙体、不拖地、不停顿。“穿越”、“腾跃”类动作,体现的是一种壮美,一种雄浑之美、一种刚阳之美。

3.4 翻滚动作

“翻滚动作”即龙体呈立圆或斜圆运动,展现龙的腾越、缠绞的动势。龙体作立圆或斜圆状连续运动,当龙身运动到舞龙者脚下时,舞龙者迅速向上腾起依次跳过龙身,称“跳龙动作”;龙体同时或依次作360°翻转,运动员利用滚翻,手翻等方法越过龙身,称“翻滚动作”。翻滚动作必须在不影响龙体运动速度、幅度、美感的前提下完成,难度较大,技术要求也高,龙体运动员轨迹要流畅,龙形要圆顺,运用技巧动作要准确规范。如在舞步龙中,通过舞龙人举着龙把在头上作半圆形的连续运动,同时一边走一边舞,它在画面中起着纽带的作用。可见,在滚动的同时,一方面舞者要循着一定的队形活动,另一方面在滚动的过程中又能构成不断变化着的各种画面,并且可以加强画面的动态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3.5 组图造型动作

“组图造型动作”也就是指龙体在运动中组成活动的图案和相对静止的造型。要求活动图案构图清晰;静止造型形象逼真,以形传神、以形传意;龙珠配合协调;组图造型连接和解脱要紧凑、利索。

无论是哪种动作,每个龙节都必须把自己看成是整体的一部分,不能有丝毫的自由发挥。如果动作过快,就会破坏整个龙体的运动节奏,甚至造成龙体折叠;如果动作过慢,则会影响动作的幅度和速度,破坏舞龙套路整体的流动性。

4 中国舞龙的风格特点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各族、各地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舞龙。龙的舞法,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这种风格是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作用下而逐渐形成的,呈现出东方文明所特有的气质和风范。

4.1 “南柔北刚”的地域风格

中国舞龙运动的运动学特征,除去个别的、特殊情况,大致可以划分为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和黄河流域以北地区的南、北两大民间舞龙体系,呈现出“南柔北刚”的舞龙运动特征。“柔”的力学因素体现在动作时间相对较长及动作速度相对较慢;“刚”体现为动作快速,短促有力的变化。

南方的龙在道具上相对矮小轻细一些,造型上也显得更加精致,颜色清晰,线条柔和;北方的龙在道具上一般较为高大粗壮,体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造型上更注重浑实雄伟,线条直硬刚劲,动作刚猛有力。

在形象的描绘上,一般南方的龙额高鼻隆,角短口圆,造型比较圆润。而北方的龙脸宽眼大,角长嘴阔,显得异常凶猛。

舞龙正是受南北地域性及文化、体形和性格的影响,才具有了不同的特殊美学品格——壮美与秀美,因此产生了不同的舞龙技术风格不同的动作要求。

4.2 “圆缠滚跃”的运动风格

“圆”——是所有形体面积的极限。在实际的舞龙运动过程中,一个“圆”字是舞龙运动的基本美学原则。“圆”的形式美,体现在舞龙时间、空间的特点,使得龙的动态活泼、生动和流畅。在“圆”的制约下,造型刚柔平衡,生动地突出了龙的形象、性格和风采。例如,中国舞龙中的“顺逆走圆”、“八字舞跳斜圆”、“大立圆”等动作,都是通过圆线的流动,在有限的场地中显示出无限广阔的空间,展现了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

“缠”——是龙在舞动时围绕人体形成的圆形动作。如“缠头”、“缠腰”等动作,构图路线交织之繁,结构之紧,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

“滚”——是整条龙是舞动中的转向和人的翻动。例如“龙翻滚”、“盘龙升空”等,翻转腾空,直冲云天,都体现出龙翻江倒海、腾云驾雾、气势磅礴的动态。这瞬间的时空变化,塑造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让人们在游龙的翻滚中享受美,品味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跃”——指舞龙人跳龙身、跳龙把和跳转身等。在龙衣不停的舞动中,舞者就要在龙身上跃过一次,龙就犹如一个动态的圆圈,不断翻滚。

4.3 传承链的牢固性

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极显赫的地位,在距今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文化中,就已经出现神奇怪异的龙的形象。自此以后,龙文化就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中国舞龙与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它就是在这样大的龙文化背景下,经过人们不断加工和改造发展来的。在民俗活动中生存、发展,并以强大的生命力世代传承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适应时代精神的部分会逐渐褪去,而富有生机的文化因素,会不断地发挥作用,从而增加中国舞龙的时代感。伴随着现在竞技体育的出现,舞龙也逐渐由文艺舞台扩展到了体育竞技场。竞技舞龙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并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不仅在内容上有了新的扩充,在技术和方法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大胆的创新,其结构紧凑,套路编排新颖,创造了许多高难度的舞龙技巧动作,具有很高的体育锻炼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中国舞龙,既传承着本民族的特色,又升华为时代赋予的产形成的一种态势,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战略规划、具体实施的谋筹和自强不息的努力才可能实现。武陵山区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最为重要的是要突出两点,即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加强区域间协作,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

[1]吴 桥,彭立群.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解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4):86-91.

[2]陈再祥,陈 实.提升武陵山民族地区产业文化附加值的路径探索[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4):19-23.

[3]余 勇.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互动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98-100.

[4]郭熙宝,胡汉昌.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2.

[5]吕学芳. 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0-74.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from the Cultural Ecology Perspective

Li Xingping1Li Xiangyang2Li Xuyang3
(1.NationalKey Research Base of State Sport GeneralAdministration for sports in 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 416000;2.Sports schoolof Jishou,Jishou Hunan 416000;3.Tourism schoolof Zhangjiajie,Zhangjiajie Hunan 416600)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Wuling Mountains area,related factors and their developing strategies,and finds out that their development hasgreat meaning for constructing Wuling mountain area econom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se sports.

cultural ecology Wuling mountain area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G85

A

1004—5643(2011)09—0088—03

蔡利敏(1980~),男,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龙身舞龙动作
舞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龙 王
中秋舞龙
动作描写要具体
清代古典家具龙纹饰绘的什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