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下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存在现状及体育教学研究

2011-08-15

运动 2011年15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

庞 宇

(四川泸州医学院体育系,四川 泸州 646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教育公平下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存在现状及体育教学研究

庞 宇

(四川泸州医学院体育系,四川 泸州 646000)

以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现状作为出发点,深知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问题的重要性。在这类特殊学生群体的出现下,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将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问题的原因采取实施思想教育、针对性鼓励、选设教学内容,制定因材施教、通过多种角度的评价等解决对策,掌握大学生的整体结构,逐步改善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真正实现在平等教育下维护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权益,对实现高校体育重大教学目标起着推动的作用。

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现状;实施对策

教育公平是当前国际、国内教育界的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之一,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与重视,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体现了全世界对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关注和维护。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要以他们的各个因素为出发点,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关于“弱势群体”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由于他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等不足,考试难以达标,在体育领域方面包括体育运动和比赛方面处于劣势的境况,弱于强势学生群体。为此,本文通过研究现状提出解决对策。

1 分析高校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所存在的因素

1.1 教育模式制约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发展

目前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模式其中的主要缺陷是没有根据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实质需要,重视书本知识忽略实际行动。如今的教育制度只是表面指出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任务是死板地掌握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课程的排版缺乏让学生实践社会、培养对社会做出全面、正确判断的能力。各个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特别还有一些学校已经放弃了体育教学的这个课程,无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1.2 学习因素制约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发展

1.2.1 学习动机影响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所有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有一定的动机来激发的,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也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成功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性。基于生活基础和教育模式以及个人因素、思维方式和人性特点的不同,同一个学生在学习才中往往受多类的动机影响,年龄的变化、环境的改变,对学习动机发生变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如果受到错误的思想动机或者间接的思想动机的影响时,自然就不会对体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1.2.2 学习效率影响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当今教育重点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在很多学校以学习成绩为最终目的,以分数判高低,严重忽略体育活动,这样反而是降低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脑部活动非常激烈,消耗大量的体力。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受到体力消耗的影响导致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下降。根据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焦虑、恐惧、敌对、偏激、抑郁、精神病化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

1.3 身体素质制约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发展

在身体素质上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诸如身体过度肥胖、先天发育不良造成的身材矮小,由于先天和后天原因造成的运动能力缺乏的学生群体

1.4 心理因素制约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发展

1.4.1 感情受到打击很多高校学生逐步进入了爱情的世界,无论是情趣相投,还是感情寄托,大学时代的爱情成功率不超过20%。大学生大部分缺乏独立生活的意识,缺乏稳重的性格和冷静的思考,感情失败,心理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产生绝望和孤独的心理,严重者直接走向极端。1.4.2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弱点大部分表现在独特的个性和意识品质上,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任性、孤独、意志薄弱等情况。这类学生不懂得与别人进行良好的心理交流;另外还有个通病怕吃苦、懒惰、受不了打击、经不起挫折等。1.4.3 竞争压力太大改革开放的速度加快,生活节奏紧凑,工作压力变大,高校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前途问题。学生如果失败或者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会产生自卑、消极的情绪。

1.5 经济因素制约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发展

1.5.1 经济困难影响体育项目的发展新兴时代的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经对学习传统的体育项目和教学内容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他们更多地是愿意挑战有冒险性、时尚性、生活化的体育项目。例如,街舞、攀登、网球、跑酷、轮滑等项目,学校提供的体育场所和器械都非常有限,部分喜欢锻炼的学生都去校外的健身俱乐部或者野外集训营等收费的场所,贫困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参加这些活动。

1.5.2 经济困难影响学生业余时间的支配部分高校比较注重贫困生的问题,为这类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校内勤工俭学只能解决少部分学生的贫困,而且这类机会有限,所以很多学生进入社会,在社会上做家政服务、家教,或者运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在公司兼职,做产品的推销等脑力型的工作来寻求更多的机会。这样在某些方面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但是也基本上占用完了学生所有的业余时间,所以这些贫困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2 维护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权益做好体育教学的研究对策

2.1 采用“成功体育”的教学方式来帮助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

成功体育的教学方式要做到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积极开创条件,使每一个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体育关键就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获得自我超越的成就感,让身心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敢于挑战新目标,不断地积累如何获得成功的过程和成功的感受,逐渐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敢于掌握运动技术的自信心。

2.2 针对先天性因素不合适参加运动的弱势群体进行康复式的体育教学课程

在众多学生中有病痛、残疾、肥胖、体质瘦弱的学生情况,针对这类学生开创康复式教学课程,促进学生在参加恢复健康的体育活动的同时,享受运动的乐趣、培养顽强的意志、克服自卑的心理、勇于挑战困难的人生目标。

在了解这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可以开设比较轻灵的体育运动,如远足、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养生运动项目,同时多灌输一些有关运动保健健康知识,让这类学生慢慢掌握简单的急救措施和方法,针对心理上对体育课程存在抵触的弱势群体,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2.3 在教育公平下维护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

当今社会教育公平下,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权利作为学生群体的组成部分学校重视不够,应该对此部分学生加强关爱,以他们的权益为主体,制定专门的教学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检测体系。

2.3.1 构建完善的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问题教学管理体系针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问题,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和丰富可行的教学课程安排;开创独立的弱势群体学生检测体系;针对弱势群体学生定期给予体质健康检测、指导;帮助学生量身打造符合科学的个人体育锻炼方案;加强体育保健课的教学。

2.3.2 大学人文教育下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生命呵护当今大学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一般都是关注正常学生,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没有给与生命的关怀,教育是以育人为主,提升人本质灵魂的传授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学会相互关心,尤其是普通学生对于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怀,懂得照顾他人,学会欣赏生命,鼓励生命和完善生命。在教育公平下,没有人文关的大学教育是非常失败的教育,从根本上忽视了对人的生命的呵护和完善,无法对生命给与价值的提升。呼吁全校师生共同营造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生存的温馨环境,提高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认识,加强校园内宣传报道、播放有关弱势群体的电影,促使正常学生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交流,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要,体现大学教育下的人文关怀。

2.4 和谐社会下维护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

弱势群体在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中一直都是政府的重要工作,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明确自身的责任,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责,才能慢慢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支持和关怀的问题,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是社会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务必发挥学校的优势,真正意义上建立保护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环境。

3 结 语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问题不仅是高校的教育工作问题,也是社会一直很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体育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出发点,关心他们的心理和思想行为的变化。针对高校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现状,提高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重视掌握和研究体育弱势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以心理教育为出发点,加强体育弱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克服体育心理障碍的信心,结合体育教学新方法和人性的评价标准,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形成积极学习体育的态度,从意义上落实素质教育,实现高校学生体育教学目标。

[1]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2]毛伟胜.学生工作视野下高校“弱势群体”体育个性化教育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9(11).

[3]刘成.体育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5(5):13.

[4]徐启欣.对体质差生个性差异与体育教学特点的研[J].体育教学,1985(4).

[5]史斌.影响高校学生体能弱势的因素分析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4):99-100.

[6]季浏.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4):16-25.

G807.4

A

1674-151X(2011)12-11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55

投稿日期:2011-07-23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庞宇(1975 ~),讲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我们的“体育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