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2011-08-15董长松
董长松
(扬州市邗沟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7)
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董长松
(扬州市邗沟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7)
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学对象具有流动性强、心理问题突出、个体差异大等特点。因此,农民工子女学校需要建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实行差异教学,促进学生同步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形成农民工学校体育特色,有效开发和利用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农民工子女学校 ;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1 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学对象分析
农民工子女指6 ~ 14周岁(或7 ~ 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1年以上的有学习能力的流动人口。有关资料显示,全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数量达到1400多万。全国沿海大中城市中,学龄儿童中农民工子女占到20%以上。这些学生除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在公办学校借读或者民办学校就读外,大部分都是进入农民工定点学校就读。就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而言,表现出许多特点。
1.1 流动性强
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作大都不稳定,从而造成居住场所的不固定。来到现读学校以前,他们可能来自于天南海北的不同地区和学校,而在现读校也可能随时有变更学校学习的可能性。这样的流动性,首先造成的是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无法跟上城市学校的教学进度,不能完全具备新授课程的知识准备。其次是不利于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应付现有的学习任务,而且没有稳定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流动性强也给教学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学生对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学校与家庭也不便建立稳定的联系与沟通,更容易引发各种管理上的困难与问题。
1.2 心理问题突出
农民工子女过去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心理发展不平衡。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缺乏团体归属感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易引起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另外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1.3 个体差异大
在城市中,农民已不再只具有单一的“农民角色”,他们通常还具有“工人角色”“商人角色”等。经济收入各不相同,地区文化的长期影响,往往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待子女学习的态度,从而直接导致子女的学习需要上的差异。而农民工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大多数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也造成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加大。农民工不同的家庭境况和地区差异以及工作流动性的影响,还造成了农民工学校学生之间的年龄跨度一般较大。
2 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1 对体育课程的价值认识不到位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所处的特殊的边缘化地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目标与一般的城市居民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的学生家长只是希望子女到学校学点未来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获得一个基础文凭,并不对子女在成人、成才方面有太高的期望。体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是短期内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就不是学生家长所关注的。家长的态度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校的体育教学观念,因此一般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对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
2.2 体育教学缺乏严格的规范
农民工子女学校由于生源状况、学校规模、教学资源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体育教学在宏观管理上的困难。学校特点过于鲜明,也就使得校际之间在体育教学的操作层面上缺乏普遍认同的体育教学管理方案和实施方案,仅凭体育教师的一己之见来安排教学,没有教学工作文件的制约,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体育教学的随意性大,缺乏严格的教学常规,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工作内容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也就缺乏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动力。
2.3 体育课程资源匮乏
农民工子女学校由于升学压力不大,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些学校的期望低,因此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与一般公办学校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体育师资配备薄弱,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都普遍偏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有限的投入很难保证用于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上;体育教学资料、教材等教学媒体不能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课程资源匮乏作为农民工子女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4 体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强
农民工子女学校如何针对农民工子女这个特殊的教学对象群体开展有效的教学缺乏足够的研究,体育教学活动只是采用传统的一般性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缺乏创新,不能对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
3 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学对策
3.1 建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
体育对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绝不局限于对身体机能发展促进的生物学价值,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于农民工子女这个特色的学生群体来说,对心理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则更具有现实的挖掘意义。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体育教学,要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根据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特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他们在身体得到锻炼和体育文化素养丰富的同时,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成功、挑战、合作等乐趣,培养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等精神品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平等与温暖,体验到做人的尊严,这种尊严不是空洞的、虚设的,而是在与其他同龄人享受到同等教育、同等对待的现实环境中切身体会到的。树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即通过体育来实现自我价值,强调参与体育过程中自律性、自立性和创造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使之迁移到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新人。
3.2 实行差异教学,促进学生同步发展
体育教学中,由于农民工子女的既有生活经历、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不同,会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差异,体育教师要容纳有不同需要的有差异的所有学生,并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让他们接受有效的体育教育。首先,要正视差异,认识到差异不是衡量学生好与差的标准,只是表明他们之间的不同而已,从而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合作与互动的关系;其次,要正确对待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既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通过教学达到基本的要求,又要通过差异教学,挖掘每个学生在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特长,促进每个学生的特长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道德上的、人格上的、生命上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的愉快;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平等对待城市农民工子女,把农民工子女看成课堂的主人,充分相信他们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农民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逐步学会自我组织、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使他们从中去亲身体验运动的真正乐趣,从而促进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
3.3 严格教学常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自于不同地域和学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体育素养和不同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对这些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规范不仅是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促使这些学生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从而使体育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拓展和延伸。教学中要通过严格的教学规范,教育他们要自己做事情,自己去管理自己,学会生活,养成独立自主的精神。教育学生讲团结、爱集体,形成良好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感。要求他们练习时按秩序、游戏时讲规则,培养他们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公共道德。
3.4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形成农民工学校体育特色
现行的学校体育教材一般都带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对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基础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农民工子女学校的适用性不强。农民工子女学校应在研究学生特点和学校教学资源以及学校体育传统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农民工子女体育教育的特点,形成自身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既要保证国家对同龄学生的体育素养要求,又要有利于学生的特长发展,并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材内容要尽可能走出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体系,选择多样化的游戏类和休闲类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意识。
3.5 有效开发和利用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明确体育在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加大体育的投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成本低、使用效率高的体育器材资源,特别是小型多样的游戏竞赛类器材,与体育校本课程形成有效的对接。体育教师应积极利用本地区、本校的现有资源,自制体育器材,满足个性化体育教学的需要。
4 结 语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体育教学,也不单纯是一般意义上的身体教育,而是广泛设计身体、心理、社会教育的综合性教育问题。在这个没有专家、学者涉足的领域中,却深深地影响着一个巨大学生群体的未来和发展,没有理由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这个领域研究的重视,本身就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作为抛砖引玉之见,更希望以此引起有关各方对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工作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以促进成千上万农民工子女享受到有效的体育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 1 ] 李峰,李百春,岂宏图.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讨[ J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 2 ] 张意忠.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
[ 3 ] 尚细顺. 城市农民工子女体育全纳教育研究[ J ].南昌高专学报,2009(2).
[ 4 ] 吴素娟.农民工子女的体育与健康教学[ J ].科技信息,2010(9).
G807.0
A
1674-151X(2011)12-079-02
投稿日期:2011-09-11
董长松(1964 ~),中教二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