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1-08-15岳春艳

运动 2011年5期
关键词:聋生心理健康体育

丰 慧,岳春艳

(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北京 100191)

聋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丰 慧,岳春艳

(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北京 100191)

根据中学体育的课程标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本文分析了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阐述了体育教学对聋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在体育课程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聋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是整个聋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和身体健康整体观来认识这个问题,从习惯的狭隘的思想模式中跳出来。事实上,体育教学不但对促进聋生的身体健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提升聋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聋生心理健康状况

现代理念将“健康”界定为“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聋生是指听力残疾的学生,由于种种诱因使听觉系统受损造成聋生从小甚至先天性丧失听力。聋生由于听力缺陷导致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十分明显,如自卑感较强,害怕与别人尤其是健全人交往,不信任健全人,生活圈子狭窄;猜疑、嫉妒心理较强,常怀疑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尤其是当自己某些方面有缺陷或是有了过错时更严重,而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常常不服气,故意找对方的茬或贬低对方;逆反心理较强,遇事急躁易发火,常常不分场合、地点顶撞父母、师长;是非观念淡薄,当看到别人做了坏事时很少加以阻止,而对自认为的“朋友”则一味包庇、纵容;模仿心理较强,无论好与坏都要模仿。

2 体育课程标准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二期课改”的体育课程定位上面指出:“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可见,体育课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如何运用体育课程,帮助学生克服生理缺陷或者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心理问题是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3 体育教学对聋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由于其多样的教学形式、形象的动作练习,远离了枯燥的知识讲解,深受广大聋生,特别是男生的喜爱。体育教学也对聋生的心理健康促进起着重要的影响。

3.1 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

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不同项目,如田径、足球、体育舞蹈等对体质和素质的不同要求,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由此,可根据他们所达到的程度和取得的成绩来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使他们意识到优异的成绩是天赋加刻苦锻炼得来的,同时接纳自己的不足和不好的成绩,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薄弱的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教育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刻苦的学习和努力能够提高成绩,但努力所达到的程度都有极限。因此,不可狂妄自大,也不用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通过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激励自己。

3.2 进行情绪疏导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容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但如果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处理,必然会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可能由于挫折情绪的积累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在聋生中广泛开展体育锻炼,借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提供一个有效的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使他们在有趣、专注的体育锻炼中抛弃一切挫折烦恼,这可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被压抑、束缚的思维解放开来,重新转换考虑问题的视角,以饱满、积极的情绪面对一切挫折考验。

同时,体育教师平时应深入了解聋生的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现状,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是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亲密友好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充分挖掘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3.3 培养聋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情感,因而强意志。”可见,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

由于聋生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过度保护,聋生普遍心理素质较弱。体育教学是以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为特征的身体活动,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如耐力跑、定向越野、球类比赛等,要想取得好成绩或取得胜利,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努力的过程就是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的过程。

3.4 培养聋生的交往能力

体育教学在培养聋生的交往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聋生由于自身缺陷,在交往中存在自卑心理,面对健全社会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会感到更加迷茫和难以适应。他们与周围的人们又缺乏沟通,心中有事无处讲,这是聋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体育教学中,利用一些项目。例如,排球的对垫练习、体操的保护与帮助、 篮球的教学比赛、课堂小游戏等,为学生创设交往的平台,帮助和督促学生进行接触。在体育教学中,聋生由于相互学习的需要,产生了交往的勇气,在交往的过程中,掌握了交往方法,形成了交往技巧。并且,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与配合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克服他们因自身缺陷而造成的自卑心理,改善因缺乏交流而形成的不良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占胜自卑、提高自信。实践证明,那些在锻炼中积极、活跃的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体育课程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4.1 加强和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水平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师的人格特征以及不适当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另一方面,聋生心理健康发展及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的改变,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辅导。

4.2 充分考虑聋生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聋生的年龄、身体素质、体育知识技能的基础和气质、性格不同,接受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就有较大差异,因而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培养体育活动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个性。教师应充分考虑聋生的基础与需要,初步了解其家庭背景和体育学习的经历,在课程的安排上,结合聋生身体发育特点,如初中阶段应以速度、相对力量和耐力为主,适当考虑无氧耐力等;高中阶段应以发展力量耐力为主,适当兼顾速度、力量。同时,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对其实施体育教育。如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如篮球、足球、排球、集体接力、拔河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单杠、双杠、跳马等),以及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 对急躁、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下棋、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以及游泳等项目;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 对自负、逞能学生则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如健美操、技巧、跳高、跨栏等项目。

4.3 培养聋生自我锻炼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5 结 语

体育对于聋生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任何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聋校体育教师要积极有效的利用体育课程,有意识、有目的地发挥其独特作用,有效促进聋生的心理健康。

[1] 安淑萍.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77-79.

[2] 王皓.论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77-80

[3]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4] 郑世芳.融心理健康教育于中学体育教学中[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79-80.

[5]马宏霞.体育教育促进高校聋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培养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79-180.

G807

A

1674-151X(2011)05-15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5.073

投稿日期:2011-01-28

丰慧(1983 ~),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聋生心理健康体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我们的“体育梦”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