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研究
2011-08-15李颖侠孟峰年
李颖侠 姜 婵 孟峰年
(1.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体管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研究
李颖侠1姜 婵2孟峰年2
(1.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体管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文章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民族精神及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学校体育 关系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各少数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之中,反映着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风情,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1]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到学校体育,既可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还可以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将其进入学校体育教学当中,它的健身效果是现代体育难以取代的。基于此,本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研究。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内在联系
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共同点
1.1.1 本质功能相同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都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的最本质功能,健身最能反映学校体育的本质特点和属性,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是学校体育最本质的特点。由此看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有着相同的本质功能。
1.1.2 健身作用和效果目标相同
学校体育在其授课中指导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强化锻炼意识和提高体育能力,使全体学生了解和懂得身心健康是当前成长以及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心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这种健身理念十分重要。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其传承中也贯穿着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达人的精神,在练习中体验身体的康健和心理的愉悦,达到身心的健康。由此可见,它们都有强身健体、身心兼练的功效,以及促进民众素质提高的作用,并通过积极参与,宣扬一种终身体育的理念。
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是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的最终效果,主要包括学校体育过程的教育、教养、发展、增强体质和课外体育训练等达到的实际效果。[2]虽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离于学校体育边缘,但追求的健身效果目标是十分显著的。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异同点
1.2.1 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同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人口众多。长期以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加上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项目的内容上、活动的形式上都存在着差异。正因为如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民族特色独具魅力。这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人文特色等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等主要目标。其内容和活动形式也充斥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如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因此,两者之间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区别。
1.2.2 文化内涵不同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格,兼容着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丰富的内涵,是体育与音乐、舞蹈、诗歌的有机结合。[3]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和总结下来的人体健身实践经验的结晶,讲究“身心合一”、“形神兼备”,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而学校体育主要以西方竞技项目为主,讲究身体肌肉的外在健美,以追求人体的极限为目的。正是由于这种文化内涵的差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相得益彰,决定了在学校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补性
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学校体育这个平台的支持
学校是体育文化传播的阵地,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学校这一平台的支持,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为全人类作出贡献。
2.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学校体育人文环境的支持
学校作为教育和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校园人文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校园这一过程中,校园人文环境对其支持必不可少。作为原生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特定社会和自然条件的产物,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经过学校这一熔炉的锤炼,甄别出优劣,并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客观评价与分析,摈弃一些落后的、不符合现代体育科学原理的、甚至与现代文明相悖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内容,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一种肢体行为符号和强身健体的工具,而且是中国民族文化内涵的张扬。一方面,进入学校通过校园文化阵地的传播,得到普及与提高;另一方面,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内容,以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大有禅益。
2.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学校体育软硬件的支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与学校体育融合,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人们不仅把西方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人来进行传承,学校的体育教师就要担当起这一重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学校体育师资的支持,从而来保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广泛普及与传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子文化,它产生于农耕文明,来自于民间社会,项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地域性。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必须谋求更先进的发展之路。学校体育优良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和交流的平台,通过相互间的融合,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不仅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
2.2 学校体育需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与补充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改造,已经进入了我国体育的竞技运动体系,成为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体现出了很高的发展水平,如珍珠球、毽球、高跷、木板鞋、龙舟等[4]。这些已经竞技化了的项目,无论是在场地器材、运动形式还是在竞技规则等方面,基本具备了在学校进行教学的条件。其它的没有进入我国体育竞技系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的从内容、运动形式分析则可以直接进入学校体育体系,还有一些项目在场地、器材、规则等方面经过改造、包装后就可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像踩高跷、滚铁环、抽陀螺等项目所用的器材都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体系,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还可缓解因投入不足导致的场地、器材匮乏现象,是我国学校体育内容的重要补充。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的必要性
3.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学校体育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将决定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必须进一步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而道德品质的修养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5]。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它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和德艺统一的思想,以及伦理道德规范渗透在这些具体内容之中,对净化人的灵魂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参与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学校体育有利于终身教育思想的落实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绝大部分是可以终身从事的运动内容,它与西方竞技体育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不仅在形式与内容上比较贴近民族生活,而且可以在心理上得到情感的体验,使人在活动中更自由,心情更舒畅。它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改造,运动量可大可小,运动形式可随心所欲,以适应自身的素质水平和能力,这就摆脱了技术规范对人的制约,容易形成运动习惯。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终身进行民族文化规范教育的最好载体,各少数民族文化的规范要求沉淀在运动项目之中,对人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很大帮助。
3.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学校体育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
2003年我国颁布了体育教学新课标,新课标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突破了原体育教学大纲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6]。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落实新课标的具体体现。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走进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新课标的实施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体育课模式中,体育课程体现的是竞技化倾向[7],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运动技术却成了课程的唯一目标,学生只不过是简单的运动机器而已,评价也变成了一种对学生的变相甄别。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各民族生活,它们所具有的民族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不仅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而且对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合。因此,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健身价值和教育作用,对新课标的实施至关重要。
4 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异同,但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将其引入学校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是必然的趋势,不仅为学校体育提供了优质的课程内容资源,而且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弘扬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1]谭秀松.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J].体育科技,2008(2):26-29.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3.
[3]孟峰年.民族体育之光[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7-41.
[4]孟峰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11-114.
[5]曹 宇,韦旭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04(3):63-64.
[6]蒋东升,杨 放,何 林.新课标理念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理论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3):39-41.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and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Li Yingxia1Jiang chan2Meng Fengnian2
(1.The Sports Management Center of th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Lanzhou,Lanzhou Gansu 730070;2.P.E.Schoo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Based on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s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and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aims to promote the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the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al heritage.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relationship
G85
A
1004—5643(2011)05—0091—03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SBG[2009]GXG151);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0901-20)。
1.李颖侠(196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2.姜 婵(1984~),女,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