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2011-08-15王亚琼罗建新
王亚琼 罗建新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 都匀 580000;2.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王亚琼1罗建新2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 都匀 580000;2.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悠久的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有着自身突出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功能,它反映出独特的民族个性和丰富的民族情感内涵,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体现了贵州原生态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贵州 原生态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资源 调查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贵州是我国西部由贵阳、遵义、安顺、毕节、六盘水、铜仁、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组成的以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为主,有49个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原民族省份。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给贵州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也加快了贵州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步伐。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悠久的贵州民族文化孕育出以武术、竞技能力、嬉戏娱乐、配合节庆习俗为主的四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群,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自身突出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功能,它表现出独特的民族个性和丰富的民族情感内涵,反映了贵州各民族人民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和不同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的轨迹,体现出贵州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这些古老而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如今有的已濒临灭绝,为此,面对二十一世纪,挖掘和整理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研究其生存发展状态,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为当前贵州民族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对当前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研究对象
(1)贵州黔南、黔东南、黔西南三个民族自治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民族的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2)上述三个民族自治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民族的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传统体育项目。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从大量文献中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3.2 实地访谈法
深入实地走访贵州三个民族自治州部份山寨寨老、民间艺人及有关研究民族的专家教授,召开座谈会进行访谈调查。
3.3 田野调查法
深入实地到贵州部分民族地区山寨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录像。
4 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调查与分析
4.1 项目普查
为了解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及发展变化,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笔者一行对贵州部分民族山寨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录像。结果表明,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种类。
4.1.1 武术类
拳术:苗拳、“象步虎拳”、彝拳、布依拳、水家拳、仡佬拳、水家猴拳、八步追拳、水家太极拳、板凳拳、八宝拳、四门开、八步追拳、梅花拳等。
器械:金钱棍、打花棍、苗刀、苗棍、水家刀、水家棍、铁链械、把式舞(兵器舞)、铁三股叉、猫叉、龙爪戟、双锏等。
4.1.2 以竞技能力为表现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体能类:划龙舟、划竹排、划三板船、摔跤、登山、抢花灯、“雄鸡打架”、扭扁担、板腰、打斗等。
竞技类:赛马、斗牛、射箭、射弩、多高贝、抢花炮、上刀梯、跳火绳、高脚竞速、拔河、踩高跷、地牯牛、骑颈马、掰腕子、打陀螺、打石仗、投标杆、抱花腰等。
技艺类:狮子登高、接龙、高台舞狮、翻桌子、舞龙耍狮等。
4.1.3 以嬉戏娱乐为主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游戏类:打秋千、玩杂耍、翻跟斗、斗雀、游方、打手毽、打耗子、跑马、打香瓜仗、打磨秋、跳凸背、打抛、踢鸡毛毽、丢花包、赶坳玩山、斗画眉、玩山、莲花十八响、跳子门、点帕子、扯萝卜、老鹰抓小鸡、丢石子、羊吃麦子、卷晒席、摇摆、猫捉老鼠、捡子、打地老鼠、耍纲花、打鞋、斗鱼、打水枪、水上飘石、游水追鸭等。
棋艺类:侗棋、水族棋、猪崽棋、草秆棋、竞勒升等。
歌舞类:苗、布、侗、土家、彝、仡佬、水族等的歌舞及对歌、打花鼓、花灯舞、摆手“社巴巴”、“手古斯”、铜鼓舞、斗角舞、芦笙舞等。
4.1.4 节庆习俗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宗教祭祀类:如苗族的龙舟节、布依族的祭祖节、侗族的“祭祖母”节、土家族的祭风神、彝族的祭山节、水族的端节等要举行盛大的赛马、划龙舟、斗牛、舞龙耍狮、登山等活动。
新春伊始类:如苗族的苗年、布依族的赶桥会、水族的借端、侗族的侗年、土家族的春节等要举行狮子登高、接龙、高台舞狮、翻桌子、坚旗、舞龙耍狮、射箭、射弩、抢花炮、赛马、上刀梯、拔河、踩高跷、龙灯、花灯、抢花灯等活动。
农事生产:如苗族的吃新节、侗族的播种节、布依族的牛王节等要举行打秋千、踢鸡毛毽、举石担、举石锁、托篾球、赶坳玩山、斗画眉、玩山、游方、打手毽、纺花赛、拍线球、跑木马等活动。
婚恋郊游类:如苗族的花坡节、布依族的四月八、侗族的赶坳节、彝族的歌节、水族的端节等要举行对歌、丢花包、跳芦笙、摔跤、赛马、斗画眉、踢鸡毛毽、踩鼓等活动。
娱乐狂欢类:如布依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跳月节、侗族的芦笙节等要举行盛大的对歌、丢花包、打花鼓、花灯舞、摆手“社巴巴”、“手古斯”、武术、铜鼓舞、斗角舞、芦笙舞等活动。
4.2 文化特征
4.2.1 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反映创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的群体性格。贵州共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占贵州总人口的38、98%。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形成了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和活动规则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它仍始终保持着初创时的原生态民族烙印。据资料记载,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日,各民族地区要举行舞狮、傩戏、斗牛、赛马、对歌、丢花包、赛龙舟、抱花腰等系列传统民俗民间活动,各族人民身穿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在欢乐的民族氛围中积极参与各种民族体育活动,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4.2.2 地域性
贵州民族地区地域宽广,气候宜人,依海拔、气温等自然条件形成了高山、丘陵、河谷等独具特色的地域环境,是典型的山地高原。贵州复杂的地理状况造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其中,每个环境的相对独立则为一定的文化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高山峻岭便于狩猎生活、河谷盆地宜于农耕文明、丘陵地带易于经商贸易等。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而带来的自然条件不同,各民族都在自己文化的背景上,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由此可见,这种相对独特的生态环境,使长期居住在此的贵州民族先民们自然受到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的影响,因而成为不同类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渊源。
4.2.3 交融性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体系,它是一个相对封闭而又开放的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及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渗透,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结构到形式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民族人民在进行民间体育活动的同时,能将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相互交融,共同学习,接受改造,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据资料记载,抱花腰是布依族古老的原生态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发展至今在其比赛形式和方法、场地规则的要求等方面均含有“民族式摔跤”的成份,由此可见,民族体育文化的更新和发展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
4.2.4 适应性
据资料记载,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动作规格、技术结构、方法运用、规则要求、表演风格等各有差异。健身价值高,教育功能强,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经费投入少、简单易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需要,人们可根据需要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项目进行健身活动。如少年儿童可选择运动量小、趣味性高、娱乐性强的打陀螺、踩高跷、踢毽子、掰腕子、滚铁环等项目,中青年可选择难度大、技巧性高、竞技性强的赛龙舟、抢花炮、抱花腰、舞狮、赛马、扭扁担等项目,老年人可选择赶坳玩山、斗画眉、玩灯笼、斗鸟、打花棍等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4.3 贵州传统体育文化在民族山寨中的生存状态
(1)调查表现,贵州传统武术现存只有苗拳、金钱棍等17项,其它均已失传,没有痕迹。就从以上仅有的项目来看,参与的人群不多,数量有限,规模太小,仅局限于少数民族长辈和成年人自身保存。没有任何组织形式和固定的活动时间及活动地点,只是休闲时少数民族长辈和成年人偶尔自发地在空地与儿孙自娱自乐。民族山寨基本上无人组织子孙后代传承苗家、布依家、彝家、水家、仡佬家武术,当地学校没有开展本民族的武术活动,而地方政府和民间也从未组织过任何形式的武术比赛,由此可见,目前贵州民族传统武术已面临严峻的失传问题,令人担忧。
(2)调查表现,以竞技能力为表现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划龙舟、摔跤等多在传统节庆、参观活动及农闲时由村委会、寨老、政府、民间或自发组织进行,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村里自筹、事主出资。其活动地点以山坡、公路、平坝子、街道、会场、田间地头、事主家门口为主。人们根据项目的特点来有选择性地自由参与。民族山寨的少年儿童喜欢趣味性高、竞争性强、简单易行的活动,而成年人则偏爱竞技水平高、表演能力强、对抗强烈的项目,但唯有赛马、划龙舟、舞龙耍狮、踩高跷、抢花炮、丢花包、打陀螺等深受民族人民男女老少的喜爱,每逢过节,全民参与,竞争激烈,男儿显能,乐趣无穷。目前除上述项目在贵州民族地区得到广泛开展外,其它项目均发展得不尽人意,且竞技功能退化。
(3)调查表现,以嬉戏娱乐为主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打秋千、玩杂耍等主要以儿童游戏为主,其组织形式多为自发。在民族山寨,随时可见少年儿童在放学或休闲时三五成群地自由组织进行游戏玩乐。特别是水家的男女老少都喜欢下水族棋,以至迷到人们在劳动休息时,就地随手在田间地头画上一个棋盘,捡几颗石子、草棍等杂物当棋子,便可对阵厮杀。而具有水家风情的对歌在端节举行,端坡上情歌绵绵、打情骂俏,情深意长,它是青年男女求爱的主要形式。以上项目受社会现代化的影响,原生态从内容到形式上均发生变化。
(4)调查表现,节庆习俗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划龙舟、斗牛、抢花灯、丢花包、舞龙耍狮等是贵州民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水族的赛马,每到端节,该日早上祭祖后,男女老少便穿上新衣,欢天喜地涌上端坡,观看那人山人海、紧张激烈的赛马比赛。参赛骑手不分年龄大小、马匹优劣,只要组成3至5人就可比赛。在赛马之前,要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老举行开道仪式,比赛才能开始。男人比赛,女人助威,人欢马叫,辛苦了一年的水族同胞在端坡赛马中得到尽情宣泄。而歌舞、斗牛、狮子登高、舞龙耍狮则在各种形式的参观、节日和祭祀活动中进行表演。贵州民族的赛马、划龙舟、斗牛、铜鼓舞、斗角舞、芦笙舞、狮子登高、舞龙耍狮等历史悠久,带有神奇的宗教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其组织由村委会、民族山寨寨老、事主和民委、体育局出面,经费自筹或政府拨款。以上节庆习俗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与原生态有一定的差异性。
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由于受到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已失传灭绝;大部分能保持开展的项目传统体育活动参与的人群相对减少;传统体育活动的价值功能退化;一些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划龙舟、斗牛、抢花炮、丢花包、舞龙耍狮、踩高跷、打陀螺、水族棋等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蓬勃发展;有的项目在民族社会中得以现代化发展而不断变迁,与原生态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赛马,调查发现,水族端节传统的赛马活动在水乡山寨的生存状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显著特征表现为:全民性依旧,娱乐性减弱,竞技性增强,组织性提高。
由此可见,民族传统节日庆典、嬉戏娱乐、闲暇消遣活动中蕴含的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侧面反映出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轨迹,涵盖了民族传统的文化内在。
4.4 民族传统体育特点
4.4.1 武术类
调查发现,贵州民族传统武术动作小巧,善于变化,不打虚招,刚柔并进。强调以近身短打为主,放长击短,后发制人。一招一势均有攻防含义,注重多行拳而少腿法,多行步而少跳跃。练功方法以正桩、侧桩、卧桩、肘等为主,有明显的桩法、身法、步法、手法、进法、顾法、气法和三性调养法。民族武术具有动作朴实、刚劲有力,以十字路线往返,四方开合,左右对称等风格特点。
4.4.2 以竞技能力为表现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以竞技能力为表现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指游戏娱乐中所包含的竞技心理,它是一种以竞赛体力、技巧、技能为内容的娱乐活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项目较多,范围较广,从参赛人数看,有单人、双人和多人参与。从竞赛规模看,小至个人、乡镇对抗,大到全民参与。竞赛场地空间以室外为主,田间、地头、山坡即可开展,具有竞争激烈、对抗性强,但注重全民和谐参与,淡化功利意识等特点。
4.4.3 以嬉戏娱乐为主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以嬉戏娱乐为主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指少数民族人民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神灵的礼赞,以闲暇消遣、娱乐健身为主要目的,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的民俗身体活动。该项目虽有一定的规则,但以嬉戏娱乐为宗旨,没有严格的要求,具有嬉戏娱乐、闲暇消遣、娱乐健身、满足身心需求的特点。
4.4.4 节庆习俗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节庆习俗是少数民族人民特有的传统庆典活动。在这个传统庆典活动中,它以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为民族间的互相交流和文化传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端节是水族人民最喜庆的节日,在端节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图腾崇拜“鱼”是水族人民心中的神,祈求上天神灵赐福,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赛马、斗牛、狮子登高、舞龙耍狮及歌舞表演等传统庆典活动。端节的赛马,具有全民参与,竞争意识相对淡薄,注重展现个人表演骑术和勇敢精神等特点。通过端节的赛马活动,不仅加强了水族间的人际交往,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同时也延续了水族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原始古朴的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有着自身突出的文化教育、强身健体、高尚娱乐、技击对抗独特的价值功能及审美追求和极为丰富的民族情感内涵,它反映出独特的民族个性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现代体育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性。
5 结论与思考
(1)历史悠久的贵州民族文化孕育出以武术、竞技能力、嬉戏娱乐、配合节庆习俗为主的四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群,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和适应性等文化特征,它深刻地反映出贵州各民族人民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和不同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的轨迹。
(2)原始古朴的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有着自身突出的文化教育、强身健体、高尚娱乐、技击对抗独特的价值功能及审美追求和极为丰富的民族情感内涵,它反映出独特的民族个性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体现了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贵州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由于受到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已失传灭绝;大部分传统体育活动能保持开展的项目和参与的人群相对减少;传统体育活动的价值功能退化;一些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划龙舟、斗牛、抢花炮、丢花包、舞龙耍狮、踩高跷、打陀螺、水族棋等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蓬勃发展;有的项目在民族社会中得以现代化发展而不断变迁,与原生态有一定的差异性。
(4)贵州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令人担扰。调查发现,贵州民族地区只有两所学校开展本民族的传统武术活动,政府职能部门从未举办过贵州如苗家拳、水家刀等民间传统武术比赛,民族传统武术已面临濒临灭绝,所剩无几,而其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只有少数在民间节日中展现。为此,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挖掘和整理贵州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力度,普及推广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
(5)贵州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状态面临严峻的困境,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与全国横向相比呈严重的落后状态。从客观上讲,贵州民族地区自身的生产力低下,人口增长过快,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落后,教育发展滞缓及历史的变迁和受到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是制约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从主观因素来说,政府对弘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制约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1]周伟良.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M].贵州民族工作五十年.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3]李 华.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
[4]周瑾瑜.黔南民族节日通览[M].都匀:黔南州人民印刷厂,1986.
[5]刘之侠,石国义.水族文化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9).
[6]黄义仁.布衣民族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7]王亚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思考[J].贵阳:贵州民族研究,2002(3).
[8]冯胜刚.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3).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Original-form Traditional Nation Sports in Guizhou
Wang Yaqiong1Lou Jianxin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Duyun Guizhou 558000;2.School of P.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01)
This paper carried out the investigation of original traditional nation sports in Guizhou by means of documents,interview and fieldwork etc.The result shows that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in Guizhou which have outstanding culture feature,important value and deep found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reflect the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s,enrich national emotion,Guizhou people'swisdom and self-strengthening national spirit.
Guizhou original form traditional nation sports culture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G85
A
1004—5643(2011)05—0088—04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编号:09GHO25);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重点课题(编号:2008Z08)。
1.王亚琼(1958~),女,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