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防技击回归武术套路教学的研究
2011-08-15杨帆彭昕
杨 帆 彭 昕
(四川外语学院体育部,重庆 400031)
攻防技击回归武术套路教学的研究
杨 帆 彭 昕
(四川外语学院体育部,重庆 400031)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教育技击缺失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武术套路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防身自卫主体需求之上。文章对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武术套路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从武术套路内容本身着手进行调查研究,指出武术套路教学内容需要包含更多的技击动作,以激发学生练习武术的动机,提出攻防技击回归武术套路教学,以新的武术套路内容诠释武术的技击含义,保持武术的技击本质。
攻防技击 武术套路 武术教学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它来源于技击,而在现阶段的武术套路教学中,却很难找到技击的踪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因为武术套路内容枯燥单调,内容空洞,缺乏技击性,导致很多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在当今的学校体育中,武术已逐渐淡出学生视野,在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中,很难发现学生练习武术的身影;组织的各种武术比赛中,观众也是寥寥无几,运动员既是观众也是参赛者。究其根本原因,正是武术套路没有彰显出武术的攻防技击,而是难、美、新的体操化花样动作。我们必须对武术套路的编排和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定位,力求攻防技击性的回归,推动武术的发展。
1 武术套路的技击思想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远古祖先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同野兽而展开的攻防搏斗,以及在各种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武术。武术套路正是基于各种武术技击,踢打摔拿等招式中发展的一系列以攻防、技击为主的武术运动形式。当今关于武术比较权威的定义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清朝王先谦《荀子集解·扬京注》载:“技材力也,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孟康兵家之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学习武术所强调的是技击,以用于军事之需要。明代名将戚继光认为:“凡武艺,不是当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你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他决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我们可以看出,技击是武术的主题思想,学习武术的目的就是要掌握技击,以便在攻防搏斗时候,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每个武术动作是武术套路中的一个基本单位,武术套路以多个基本单位有效的联系起来,以攻防为基础,体现武术的进退、虚实、闪展、腾挪。套路体现的是一种程式化的、灵活多变的理想化打法。就其武术套路的宗旨来看,是以技击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方式。即使在各种“象形拳”中,例如猴拳、虎拳、鹰爪拳等中体现的手法也是以抓、夺、拿、取等攻防技击动作组成的。毫不例外的体现了武术的技击功能。
2 武术套路技击性缺失
自从195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竞赛制度暂行规定(草案)》,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武术套路无形之中向艺术方面发展迁移,以健身和艺术表演功能为主的武术套路成为发展的重点。相反,以攻防技击为主的实用民间武术的发展空间则受到制约。此后武术套路在“高、难、美、新”的规则下与武术的本质——攻防技击越走越远。目前全国各级学校均开设了武术课,特别是高校以及中学开设最为普及,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棍术以及24式太极拳。相对来说学生对健养身心的太极拳最感兴趣,对长拳类项目、器械项目没有兴趣。当问及学生原因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前的长拳类以及器械类武术套路缺乏攻防技击性,是好看不实用的花架子;且内容枯燥单一,动作复杂,不易练习,无法激起学练的兴趣。学生最期望武术套路中包括的内容是攻防技击,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主要是想学到实用的攻防技术和具有健身价值的武术套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武术技击方法以及自身防卫能力。当谈及是否能对所学武术套路进行演练时,基本上没有人能够独立完成整套动作,很多都是回忆,靠同学的提醒;不是在练习武术,而是在一个一个动作的拼凑,更谈不上武术美感。而现行的武术套路教学内容陈腐,没有推陈出新,多年来一直是不变的“老三样”(初级长拳三路、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编排武术套路教学内容时,从实际出发,编出新版武术套路教材,提高攻防技击性,在传授学生套路的同时保持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攻防技击。
3 武术技击性回归教学的思路与对策
3.1 武术套路要加强基本动作的教学
通常,我们在进行武术套路教学的时候,都是先介绍拳、掌、勾三种基本手型以及弓、马、仆、歇、虚五种基本步型,接着是漫长的动作学习,反而忘记了重点介绍三种手型在实际中的应用,没有了例如冲拳的专门教学。反过来看看现在学习了武术的学生们,他们与其说是冲拳,不如说叫把拳摆到位置,根本不能体现出冲拳所包含的技击意识。因此我们要反过来,首先加强拳法腿法练习,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打沙袋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用力方式和体会动作,强调基本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拳拳到肉”的真实性,在掌握了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再进行完整套路的学习。
3.2 武术套路的编配要简单易学
跆拳道运动的动作非常简单,就是由正踢、横踢等一系列基本腿法所组成,但却风靡一时。练习者练得容易,练习成果也出得比较快,这是跆拳道盛行的一个非常大的原因。现在的武术套路,包含旋风脚、腾空飞脚等较高难度动作,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很不容易体会到动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协调性较好的学生能够完成动作,这在一开始就给了学生压力,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因武术套路经常变换方向,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记忆错乱,尤其是初学者。因此简单易学是武术套路的又一个标准,让学生能做到一练就上手,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一个动作就能记住一个动作,能够熟练地把套路中的每个招式用于不同情况下的格斗,让学生从简易的动作中体会到武术的实用性,让他们体会到阶段性的喜悦,不断学习,最终完成全套动作。
3.3 武术套路应突出实用性
著名教练曾乃梁认为:“攻防东西过去是要求的,旧社会必须讲攻防,现在也要讲武术攻防意识,健身也应该有攻防。”长拳中的“单拍脚”,它本是由一个非常舒展大方的踢腿和连续的空中击响动作所构成,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却很难掌握这个动作,理解其意义,并且就这个动作本身来说是不具有攻防实用价值,学生在学的时候也觉得这是个没有实战意义的花哨动作,没有实际意义。既然是武术,就要突出武术的技击性,编配教材从实际出发,在各招各式中表现出武术的实用价值,体现攻防技击,让学生一看就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编撰套路教材时可以仿照军队士兵所练习的军体拳,加入摔法、擒拿,多添加攻防动作,让学生在枯燥的训练中感受乐趣,并且能将套路中的技击动作用到防身自卫当中去。这不仅有利于武术本身价值的体现,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武术技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武术内涵。
3.4 武术套路教学内容应包含各种常规器械的使用
自从李小龙电影在全世界的上映以来,大家对其使用的双节棍非常熟悉,也非常想学习这种实用的功夫。然而,武术教材却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学生想学的东西学不到,学生的技击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从专业的武术训练角度来看,双节棍属于软兵器,难教更难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有实际攻防意义的拳种和器械。因此我们可以在器械套路中编入短棍等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后,能够提高自己的防卫能力;另外在器械训练中,初级剑术和初级刀术中的点、刺、劈、砍、挂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感受使用这些器械的用力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一旦用到这些器械,能够充分发挥学到的技艺,在格斗中能够用到课堂中所学到的武术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防卫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武术套路的器械教学应是对所学器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不应是实用器械进行简单的身体轨迹运动,而不是突出每个姿势的位置摆放和造型的安排。
4 结论与建议
(1)根据目前的武术套路教学状况研究发现,现在的武术套路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加入更多的技击内容于武术套路教学内容之中,体现武术技击精髓。武术教材应体现出基础性、技击性、实用性和健身性。
(2)武术教师是武术课程的教授者,应大力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传授更多的实用攻防技术,多做示范,耐心讲解武术技击动作的攻防含义,并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对抗性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的对抗中切身体会和理解武术技击动作。
(3)转变武术套路教学思维,武术套路的学习,不仅是掌握每个动作的正确身体运行轨迹和协调身体动作,更应该强调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在练习武术套路的时候强调“真和准”,淡化“体操化”的武术动作,狠抓武术攻防技术,推动武术套路教学的发展。
[1]梅杭强,邱丕相.武术套路形成根源的人类社会学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31-33.
[2]李 龙.技击:亘古不变的武术教育主导思想[J].搏击·武术科学,2008(3):19-20.
[3]邱丕相,杨建营.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2007(7):66-68.
[4]张胜利,郭志禹.中国武术的体育化进程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7(9):52-54.
[5]谭作军. 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突出攻防技击本质之导向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9):92-96.
[6]赵国庆,李早英,等.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实行“格斗文化”教育的培养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6):92-96.
The Research of Defending and Attacking Return to the Teaching of Wushu
Yang Fan Peng Xin
(P.E.Section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
Through analyzing the lack of defense and attack education in Wushu routine education,the paper finds the teaching aim of Wushu routine teaching should at the needs of students self-defense.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Wushu routines teaching,the study finds out the problems in it,and from Wushu routine,the study find that routin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include more defense and attacking skills to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e of practicing Wushu,so the study suggest to return defense and attacking into Wushu routine teaching,to explain Wushu routines conten in a new way to keep the essence of Wushu.
defense and attacking Wushu routine Wushu teaching
G85
A
1004—5643(2011)05—0070—02
1.杨 帆(1981~),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