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园开展传统武术的可行性
2011-08-15张杰
张 杰
(泰山学院体育科学系,山东 泰安 271000)
论高校校园开展传统武术的可行性
张 杰
(泰山学院体育科学系,山东 泰安 2710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全面认识传统武术以及高校校园开展传统武术的优势。旨在弘扬中华武术,推动传统武术健康发展的进程。
高校校园 传统武术 优势
1 前言
传统武术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运动项目。它是在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身体文化形式。它融通着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历史血脉和记忆,是我们民族的信仰、崇拜、生活模式、文化思想的身体语言的写照。它完全体现着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兵家谋略、审美情趣和道德伦理。它以技术动为载体,传播着真实且彻底的传统中国文化。因此,传统武术的传播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有“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之说。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在努力保护和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无异于失去了根本,其存在也必然是暂时的。然而,当今传统武术正承受着多方面的冲击,正面临着流失。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在高校校园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以使传统武术得以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2 全面了解传统武术
系统论把武术划分为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哲学为导向,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并伴随着历史的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全民族大多数所认同的修身养性、自卫御敌、娱乐观赏等价值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由于产生的地理位置是中国本土,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融合佛、道、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传统文化为一体,体现出特有的东方文化气息。它是地地道道农业文化的产物。它追求完美,但拒绝名利;它体悟竞争的技巧,但厌恶竞争的方式;它追求技术的艺无止境,但更追求道德伦理的规范和升华。传统武术尽管运动在其中占有重要的成分,但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文化。学习传统武术不单是接受某种运动技能,更多的是传播文化,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潜心修炼,以达到身心合一,形神兼备,内外相融的高境界。
3 高校校园开展传统武术的优势
3.1 文化优势
在武术传播的研究文献中,有关于学校武术传播的纵向研究中多次提出学校是武术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主阵地”,特别是高校。高校的教育对象都是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更具有选择性和洞察力。他们在武术学习方面更希望学习具有文化特性和实用性的传统武术。中国文化历经了大浪淘沙,也赋予了中国武术深邃的文化内涵。同时,中国武术自身的文化特点又完美了传统文化。传统武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吸收了历史上各族文化特征,把其与自身发展性质进行融会贯通而成为今天的形态。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武术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融合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等诸多理论,融合了易学、哲学、兵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从而构成了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博大精深的武文化。
体育理论教育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体育能力的基础。高校校园是重视理论和文化的群体。传统武术过于注重使用技巧而轻视理论思辨,过于注重对变化过程的把握而轻于对存在的认知,过于注重实践方法的策略性而轻于对原则与规则的遵循的文化特点,这是传统武术无法突破工匠式文明而走向系统科学的主要原因。虽然我们不认为这种没有走向系统科学的工匠式文明一无是处,甚至我们也并不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如果真的出现系统科学就一定比工匠式文明高明多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人的这种以事物关系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的实用理性,只在解决具体问题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而很难引导人们去认识与推动一个新的世界,自然也就无法引导人民理性的建构一个思想完备的现代武术学科体系。抽取了武术的文化内涵,而追求其意没有文化支持的外壳,无异于是“杀鸡取卵”。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与现代科学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健康发展。高校校园无疑是武术的肢体运动、文化内涵与现代科学有机结合的最佳场所。
3.2 时间优势
高校校园体育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早操、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外俱乐部、社团等,锻炼的时间空间广阔。传统武术以其独特的理论特点和非凡的功能构架,令世人仰慕。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它的技击功法变化万端,出神入化;其攻防招式的内涵博大精深,引人入胜。就整体而言,传统武术的功能优势,并不是表现在技击、健身、表演等其中的某一个别方面,而是表现在具有的技击、健身、表演、自娱等功能的复合性。武术的肢体运动与武术的文化内涵的结合,需要练习者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和感悟才能体会的到。武术外形肢体协调一致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武术要求的劲力,首先要做到用力顺达,讲究发力顺序。武术有“三节”、“六合”的说法,手和脚为梢节,肘和膝为中节,肩与跨为根节,这六个部位在运动中的和谐,称为“六合”。一般来说,上肢发力应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下肢发力则是“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牵涉到上下肢动作则是“起于腿,发于腰,传于肩,顺于肘,达于手”,使腿、膝、跨的力量,通过腰部做媒介,以送肩、顺肘而达于拳面,使上、中、下三节都贯通起来。武术除了讲究发力的顺序外,还有做到发力的刚柔变化,肌肉的松紧配合要得当。通常动作开始时要放松、逐渐加速、力达末端时达到最高速,这种劲力迅速敏捷又有弹性。武术的“精、气、神”以及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更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来感悟。
3.3 知识互补的优势
高校是知识与文化层面较高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理科学生,他们对力学有更深的认识。传统武术的动作也是符合力学原理的,是科学的。通过力学原理来确认动作的合理性,这无疑可以区别动作的真伪。文科学生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他们的参与对武术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充实,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传统武术的精神魅力,并不在于其对所谓的“高、难、美、新”等技术规格的人为设计,而是在于简单朴实的动作运动中包含的宗教信仰与人文关怀。体育专业学生的参与可以给规范动作、合理安排运动量提供科学依据。传统武术的历史形态,无疑是中国古人之生活状态的产物。传统武术要发展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要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要,就必须清晰地认识主体与客体,加大技术的科学构建力度。这对于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4 师资优势
高校有专职武术教师,他们受过专业教育。他们不仅掌握规定套路,而且对传统流派有相当认识。他们不仅掌握武术武术竞技内容,而且对武术健身养生、娱乐表演和技击格斗的内容也相当了解。他们不仅通晓武术的技术,而且明白武术的深层理论,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他们不仅教学,同时也是学校武术社团的指导老师。有了他们的指导,将是传统武术在高校校园开展的技术保障。
4 结语
中国传统武术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要充分利用教育的渠道来聚集。传统武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师生的主体素质是高层次的,这注定了高校传统武术在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地位。伴随着我国传统武术国际化进程步伐的加快,高校校园作为传统武术传播的圣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学生在校园中习得的传统武术知识与技术,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就会成为传统武术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外,在高校开展传统武术,对大学生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也有积极影响,对他们今后确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有积极的意义。
[1]王 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程艳伟. 传统武术在体育高等院校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9(8).
[3]程丽芬.学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价值与特征刍议[J].搏击·.武术科学,2010(2).
[4]颜辉萍.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整体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0(1).
[5]麻江利.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审视[J].搏击·武术科学,2010(1).
On the Feasibility of Carrying out the Traditional Wushu in College Campus
Zhang Jie
(Sports Science Department of Taishan university,Tai'an Shandong 271000)
By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and so on,the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Wushu and the advantages of carrying out traditional Wushu in college campus,aims to promote Chinese Wushu,and to promote the processof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college campus traditional Wushu superiority
G85
A
1004—5643(2011)05—0026—02
张 杰(1965~),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