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有效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再思考
2011-08-15尚文进
尚文进
(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6)
构造有效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再思考
尚文进
(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6)
2009年初如东县下发了关于“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文件,该主题就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为此全县各所学校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付诸于行动之中。我们认为,课堂高效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进步或有所发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体育课堂的高效教学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常为45分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动作技能与技术,它的终极表现就是学生体质的增强、体能的发展。近年来,茗海中学顺利地以高分通过了县局的验收,笔者作为体育学科的主要负责同志,回顾近两年的工作感触颇深。
1 认知学生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由于先天与后天的因素,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运动技述水平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这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师来说,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所有”,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区别对待,组织其有效参与。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自然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求知欲,它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可以注入不竭的学习动力。所以,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知道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最需要什么,然后再有选择性在在学生兴趣与爱好的方向上做深层次的引导;其次,要知晓学生的运动技能储备。众所周知,运动技能是促成学生体育学习的“支点”,它储备的量与质对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术的效果起着至关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确切地了解到学生现有的运动技能以及他们以后能够拓展与开发的空间,从而为学生量身打造一套适合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才能在教学上做到有备无患,更有现实意义;最后,还要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两种。内向型的学生一般不善于表达自己、做事拘谨,对此我们要以鼓励与表扬为主;而外向型的学生往往是善于表现自己,做事张扬,容易引起老师的好感,对此我们不能做过多表扬,同时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要及时而又严肃地批评。
2 建设教材
教材是教与学的材料,它是教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得以顺利开展的主要载体。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一般的说这种“原生态”的知识体系都有其普遍性,简单的说就是适用范围广。但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诸如人(教师、学生等)的因素、物(教学设施、学校环境等)的因素等等。所以,如果能科学地建设好使用的教材,必定能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植入一粒强有力的催化剂。
2.1 乳化教材内容
乳化是根据教材难度系数的大小以及适用的范围,分别细化成若干个“片段”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使得他们都能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如篮球教材,它的内容是相当的丰富,有其共性也有个性,共性的东西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技术层次的人群,如一般的球性练习;而个性的东西就要考虑到不同年龄、运动技术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如跳投、复杂的技战术配合等。教者只有恰到好处的把握好自己实施教材内容的层次,教材的使用才会有针对性,才是有效的。
2.2 演绎校本教材
演绎教材的首要条件是把握好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因为它是实施(教材)教学的关键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精髓所在。教师准确地把握好它们尤如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把脉一样,只要切中要害就能做到“药到病除”。在此基础上,再着实考察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学校现有场地器材的配备以及师资力量等情况,变通性地把“现成教材”演绎成校本教材,一则可以丰富校本课程,二来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如笔者学校就是把武术教材和基本体操有机地结合起来,速成了校本课程武术操,集体演练时气势恢宏,受到全校广大师生的喜爱。
2.3 渗透教材方法与步骤
方法与步骤是实施(教材)教学的途径和手段,即便是同一个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步骤,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者要在熟悉上述两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与步骤上要再三地推敲与研磨,力求找到最佳的教学手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无论是教师的指导也好,还是教师的讲解示范也好,才能更到位、更准确,点拨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保护与帮助时能做到游刃有余。
3 实施策略
策略是一种行动方针,更是一种“斗争”艺术。组织的是否严密、执行的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犹如一部影视力作,只有“导”得水到渠成,“演”得倾情投入,才能获得高额票房收入。因此,笔者从以下3个维度来谈谈构造有效体育课堂的策略问题。
3.1 教学手段上体现“优势互补”
教学手段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传递信息和锻炼身体的媒体或设备,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实施体育教学进而对学生实现育体增智的一条途径,它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现实中的人(一个活体,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倘若我们只选择一种教学手段的话,显然有其局限性。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并合理地进行组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1.1 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学手段仅仅是一种方法,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即便是选用同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如果缺乏其必备的条件,如课堂的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会使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的。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等因素,有选择性地选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做到扬长避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1.2 课次的教学目标 从本质上说,教学手段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而体育课次的教学目标是由运动知识、学生的智能、意向、心理品质和体质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元素,做到“内外兼顾,表里合一”,必须根据各自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才能尽可能地实现课次的教学目标。
3.2 教学评价上实现“明理有据”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它是体育教学过程的“遥控器”与“驱动器”,指引着体育教学活动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直至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达成。所以,我们在制定体育教学评价的相关指标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去征求学生的建议或意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明白其中的“条条、扛扛”的含义(道理)以及它的依据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让学生不仅仅是知其然(怎样评价),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往往都能找到自信,看到离自己不远的那片“曙光”,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达到了空前,提高体质、增强体能也就不难实现了。
3.2.1 量化评价 对于一些可以用分数直接反映出来的相关评价指标,首先我们教师在制定时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做到区别对待,不能实行一刀切、齐步走,定的标准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切忌那种高的遥不可及、低的踮脚即触;其次,这种量化性的评价指标要体现多元性(学生的出勤率、运动技能等第、身体素质达标情况等)与过程性(运动素质提高幅度、运动技能等第的升降等),也就是说从多个角度和体育学习的“全过程”去客观地评价学生情况,尽可能公正、公平地来给学生“亮分”。
3.2.2 质化评价 对于这种难以用分数直接表现出来的评价,我们要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因为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是他们所渴求的,也是点燃他们体育学习激情的火种。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我们对学生体育学习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时,要以激励的语言为主来肯定他们的体育学习成绩,即便是有些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太理想,我们最好也要用委婉的语言来指出他(她)们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体育学习的潜力,来保持学生体育学习的热度。
3.3 教学反思上力求“瞻前顾后”
一堂体育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相关的反思,它可以让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这种反思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能让教师的参与更为直接、有效。
3.3.1 得与失 辨证地说,无论是一堂优质公开课还是一堂普通的家常课,都有其可以借鉴或是美中不足的地方。作为教者来说,都要进行认真反省,总结出那些可以借鉴的方方面面以及足以删减的点点滴滴,如课的组织方面、运动强度的大小、练习时间与次数(组数)、学练法策略的选取等。对于上课的老师来说,这些都是价值不菲的教学财富,都为教者日后的教学提供了“第一手”的教学资料。
3.3.2 值得商榷的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此与彼”的对决,正如同一个故事有的人讲了能给听者的感受是声情并茂、意味深长,有的人讲了给听者的感受是残缺不全、干枯乏味。对于同一个问题,教者用此类方法解决或者用彼类方法去解决,也许得到的结果会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对于课上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课上即刻生成的问题,由于教者的层次不同,如教学经验的多少、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驾御课堂的能力等,处理起来效果往往也是有差异的,这些都是教者在课后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请教其他的老师来共同研究、探讨,集结大家的智慧后最终拿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案来解决问题,这一做法将会大大地提高教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 语
通过一年来的摸索与实践,笔者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正因为体育课堂上实施了有效教学,2009年度学校的学校体育才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校广播操堪称一只独秀——荣获如东县初中组比赛第1名,并代表如东参加南通大市比赛喜获一等奖;校乒乓球队荣获县比赛一等奖第2名;体育中考成绩斐然——满分率达历史最高,位居全县第1;因为有了实践才有更多的真知——多篇教学心得体会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学刊》《体育教学》《考试》等各类期刊发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只要我们真抓实干、务实求真,凸显“课堂高效”这个关键词,我们体育教师也许就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领导(同事)的“另眼看待”。
[ 1 ]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 2 ] 岑国桢,李正云.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4 ] 尚文进.彻底的认知学生[ J ].中国学校体育,2008(9).
G807.3
A
1674-151X(2011)07-106-02
投稿日期:2011-01-21
尚文进(1974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