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排球发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的探讨
2011-08-15林斌
林 斌
(宁波市明楼中学,浙江 宁波 315040)
理论与方法探索
中学排球发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的探讨
林 斌
(宁波市明楼中学,浙江 宁波 315040)
1 问题的提出
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训练”通常应用于运动技术比较复杂的运动项的训练中,如篮球、健美操、排球、武术、射击、游泳、撑杆跳高等运动项目。“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实验性研究来完成的,并且得出了一些较为一致的结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以加快动作技能形成速率,提高动作技能的完成质量;(2)在教学中表象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3)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动作技能的改善。
排球发球技术是一项不受他人制约的技术,在完成发球动作时,学生完全是独自一人来执行整个发球过程的。此时,学生的情绪状态,如是否能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自我排除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完成发球动作;学生对各技术环节的处理,如抛球、击球部位、击球用力、完整动作的协调用力等都会影响到发球的质量。
在中学排球发球教学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发球者身上时,发球的学生可能就会一时慌了神,不知所措,甚至大脑一片空白,忘记了如何完成动作;二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往往是掌握不好击球的部位和击球的时机。
借助“表象训练”研究成果,将“表象训练”方法应用到中学排球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就成为中学体育教师一直想探讨的问题。
2 在中学排球发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的探讨
进行“表象训练”,就是利用所有的感觉对经验进行重现或再造的过程,即利用有关运动的所有适宜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以及和运动经验有关的情绪或心境状态,在脑中进行演练,如重现过去的运动经验,创造新的运动形象或运动情境。简言之,即有意识、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
2.1 教会学生“表象训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象能力”是进行表象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一般可以从3个环节来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象能力。
2.1.1 感官觉察的训练,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动作如练习“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技术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抛球的高度、位置、速度,体会将球稳定、柔和地抛到身体侧前方、在腹部高度时的用力感觉;要求学生仔细体会选择合适的击球时机、击球力量的大小与球飞行远近的关系、击球的部位与球的落点的关系等。
2.1.2 清晰性训练,要求学生仔细地、清楚地回忆过去的各种感觉体验如在“感官觉察的训练”后,练习“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技术时,要求学生在发球练习前,先回忆上次发球的动作,在头脑中像“过电影”似的回想“抛球(位置是否合适、球是否很平稳)→挥臂(手臂是否伸直,保持适度的紧张)→击球(用手臂的哪个部位击到了球的哪个部位,是否用掌根击球的后中下部)→球是否过网、是否落到了自己想要打到的位置”,在完成这些动作时,当时的
2.1.3 控制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对表象进行操纵或塑造在前面两个训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改进动作,提高发球的质量。如用正确的方法将球发过网,控制好球的落点。
2.2 在中学排球发球技术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的方法
“表象训练”的一般程序是自然站立→微闭双眼,全身放松,思想专注→“表象训练”演练→实际技术动作练习。学习排球发球技术时,其教学程序是看示范、听讲解→粗略练习发球技术→“表象训练”演练→精细发球技术练习。下面以“排球正面下手发球”的“表象训练”为例介绍表象训练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是新学教材(右手击球为例)。
(1)教师讲解、示范“排球正面下手发球”的动作方法。通过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方法的概念。
(2)学生粗略练习“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技术。从操作上感觉、体验动作的方法,如抛球的位置、如何挥臂击球、找到球的后下部、全手掌或掌根击球时的用力感觉、球是否过网、是否落到了自己想要打到的位置等。
(3)“表象训练”演练。学生自然站立→微闭双眼,全身放松,思想专注→在头脑中“过电影”似地回想刚才自己的动作,对照教师的示范、讲解,改进动作,想象用正确的方法将球发过网时的动作感觉(单手或双手将球平稳抛至身体右侧→右臂由后向前直臂摆动→用全手掌或掌根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身体重心前移,进入场地)。
(4)精细发球技术练习。仔细体会动作,用正确的发球方法进行练习,提高动作的质量。可以借助教师指导、同学帮助的途径来改进动作。
3 进行“表象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3.1 专门对学生进行“表象训练”方法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表象能力”
教育学生学习运动技术“要多动脑筋,不能光练不想”。同时,通过提高学生的“表象能力”,解决学生动作练习过于紧张、动作掌握不稳定等问题,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紧张、焦虑状态,增强学习技术的自信心。
3.2 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感知技术动作
教学中,除教师的示范、讲解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幻灯、模型、录像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技术动作形成准确而完整的感知,再通过练习初步建立动作表象后,方可进行表象训练。
3.3 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表象训练”,是“表象训练”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
“表象训练”一般用于技术的学习阶段,特别是初学技术或在技术练习中碰到困难时采用,收效更大。教学中可在课堂复习、课堂练习间隙,课堂总结及课下学生自我练习时采用。
总之,体育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以加快动作技能的形成速率,提高动作技能的完成质量,缓解学生没有掌握技术时的焦虑情绪,增强学生学习技术的自信心。
[ 1 ] 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2 ] 丁雪琴.运动心理训练与评价[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
[ 3 ] 雷慧.表象训练研究状况综述[ J ].甘肃科技,2005(2):188.
[ 4 ] 王东良.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J ].兰州学刊,2004(5).
G841
A
1674-151X(2011)07-12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7.059
投稿日期:2011-02-07
林斌,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