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和“硬汉”形象在《一天的等待》中的体现
2011-08-15王海英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太原030008
⊙王海英[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太原 030008]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和“硬汉”形象在《一天的等待》中的体现
⊙王海英[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太原 030008]
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和“在当代文学风格方面所发挥的影响”而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笔下的人物,多以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出现。海明威对于世界文学的主要贡献还在于他的“冰山原则”——简约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在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中,海明威的这些写作特点,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冰山原则 硬汉形象 语言特色
《一天的等待》是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九岁的小男孩Schatz早晨感冒发热,父亲请医生给他看病,经过诊断,医生告诉父亲孩子的体温为102度(华氏),但没有关系。父亲得知后,比较放心。他让孩子服药躺下休息,之后就外出打猎去了。Schatz只知道人的体温在44度时就会死去,但并不知道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区别,所以他就开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死亡的到来。父亲打猎归来,发现儿子表现异常,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就给他解析了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区别,Schatz这才从紧张的状态中放松下来。小说通过叙述Schatz把轻微的发烧看成是死亡的前兆,竟花了一天的时间等待死亡来临的心路历程,揭示了这个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全篇小说语言简练含蓄,主人公性格鲜明,主题突出,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式的叙事风格和措词习惯。
一、硬汉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海明威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屈不挠、绝不认输的“硬汉”形象。在这些人物中,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面对困难、厄运时,都表现出一种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在《一天的等待》中,Schatz由于知识的缺乏产生对于温标的误解,一整天都在等待“死亡”,然而,即使是在这样沉重的压力下,他仍表现出过人的冷静与勇敢。这篇小说题材虽小,但主题深远;落笔不多,但含意隽永,再加上通俗浅显的日常口语,显得十分自然真实。全文除了三个段落比较长之外,其余都是短句和对话,这些对话朴实、简练,但却能够传出人物细致、微妙的思想感情:
“你的体温还好,”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不过我没法不想。”
“别想了,”我说,“别急。”
“我不急,”他说着一直朝前看。显然他心里藏着什么事情。
细读这些对话便能发现,Schatz在面临“死亡”这样的重压时所显示出的过人的勇气和镇定,对于父亲的焦虑与关切,他仅仅用“我没事”、“我不担心”、“我不急”来回应。海明威用精练、朴实的日常用语道出了Schatz孤独中“勇气”的优美和富有魅力的“小硬汉”精神。Schatz与海明威笔下那些与战争、社会、人生、恐惧、灾难及自我抗争的主人公一样,是海明威钟爱的“硬汉”形象。
海明威笔下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往往在逆境中顽强抗争,在压力下保持优雅的风度,他们的男性内敛特征在冷酷、残忍的世界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都以某种方式受过伤,但他们是人类精神的楷模,他们顽强执著、坚忍克己、勇敢无畏、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往往给读者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如《太阳照常升起》的主人公杰克·巴恩斯。他在人生角斗场上无疑是个失败者,但是,他并不是那种逆来顺受,可怜兮兮的“小人物”,他有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无论命运对他多么残酷,多么无情,他却从不抱怨,也从不唉声叹气,而是以一种超然、洒脱的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战争“硬汉”形象——罗伯特·乔丹,面临爱情与战争、事业与个人、胜利与毁灭、生存与死亡的抉择,最终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献身。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以深邃的思想,用简洁、流畅、精练、准确的语言塑造了他一生创作中最完美的、不屈不挠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达到了创作的巅峰。饱经风霜的老桑提亚哥在与浩瀚的大海、凶猛的鲨鱼进行顽强拼搏时,显示出非凡的毅力和崇高的人格,而且具有更为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老人最终并没有成功地战胜鲨鱼,但海明威却赋予他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他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
二、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海明威将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即他的“冰山理论”。他说:“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我总是按照冰山的原则来写作。也就是说,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你知道的东西可以略去不写,这样反而加固了你的冰山。略去不写就是含而不露……”他主张删除一切冗赘的说明和比喻,由读者自己从即便是一言半语当中来探索、领会意在言外的“潜台词”,获得某种与人物心灵上的沟通。海明威曾经是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报界的严格训练使他练就了驾驭文字的硬功夫。在创作中,他惜墨如金,刻意追求利用简洁的白描手法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那些鲜明生动的场景活生生地尽现于他的笔下,使人于平淡处感到新奇,于一粒沙中看到整个世界。他主张“要用短句”,“要有明快的风格”,而不是依靠“修辞术”。在措词上,他偏爱英语中最核心、最普通的词汇——即含义具体、音节不多的常用词,他常常一连用几个简短的陈述句,用and连接一切。没有纷繁华丽的词藻,没有潇洒的起承转合,但这种简约洗练的文字却表达出丰富的内容,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做到了深蕴含蓄,动人心魄,让读者透过纸面努力地追求、解释、咀嚼,这就是他“冰山原则”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天的等待》全篇只用了1058个词,父子之间的对话尤其简洁洗练。小说中人物的感情,无论是恐惧还是孤独,都没有过分的描写。海明威省略了父亲出去打猎时孩子躺在床上的心理活动——他如何经受独自面对死亡时的惊涛骇浪般的恐惧,如何忐忑不安地熬过这一天,海明威是把冰山的八分之七空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凭经验去填充,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你干吗不想法睡一会儿?要吃药我会叫醒你的。”
“我情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要是你心烦就不用在这儿陪我,爸爸。”
“我没心烦。”
“不,我是说如果使你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
字里行间没有着意的渲染和概括,没有繁杂的心理活动和冗长的描写,但却尖锐地刻画出Schatz的内心世界,既表达了他不想将自己内心情绪暴露出来的心理,又展示了他面对死亡时的镇静、勇敢、内敛和坚忍克己的小小男子汉气概,突出了海明威所赞颂的“硬汉”形象。
海明威通过白描的手法,借助朴实无华且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再加上着墨不多的写景,情景交融地烘托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小说的主题。他在文中插进一段父亲外出打猎的场景,一连串十二个“and”,展现出了一幅轻快而又节奏鲜明的画面,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因冻雨而覆盖着一层薄冰……我带了一条爱尔兰长毛小猎狗,沿着一条结冰的小溪边散步……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打中了两只……回家的路上,发现靠近屋子的地方也有一群鹌鹑,心里很高兴……改日可以再来搜寻猎取。”然而,这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断,却潜藏了丰富的内容:父亲打猎的快乐更加衬托出Schatz的孤独忧虑,对于大自然的描写象征着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读者从一个平静的生活场所一下子被带到了冰天雪地之中,在绮丽的自然风光中漫游,这似乎与全文风格很不协调,然而却寓意深远。冰封雪冻的日子,Schatz的父亲一声枪响,打破了大自然的寂静,宣告了只有人类才是这一切的主宰。读者隐约间看到了父子之间在性格上的共通之处:坚韧、豪放、沉着、勇敢。父亲是一个狩猎英雄,那冰雪、荒草、土坡、鹌鹑都是他所征服的对象。而Schatz显然受到了父亲的教育和陶冶,他也要做一名堂堂的男子汉。从他面对死亡的不屈态度中,我们看到了海明威所要传递的信息:人类是万物之主宰,人虽不能避免死亡,但也不应该畏惧死亡。
英国作家H.E.贝茨曾经说过:“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海明威抡起“板斧”,“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古老神圣、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他笔下那些“硬汉”式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自身气质秉性的化身与写照。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自身生命的历练做题材,他一生与战争、冒险、磨难结下了不解之缘,多次负伤,充分体验过出生入死的滋味,而正是这些特殊而丰富的生活阅历,使他能够塑造出魅力十足的“硬汉子”形象,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正像作品中塑造的“硬汉子”一样,海明威一生中几度濒临死亡的深渊,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生命力渡过了难关。虽然在文学创作中他也几经波折,但由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攀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巅峰。《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便是老年海明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体现,海明威身上全部的坚毅、忍耐、抗争和不屈等精神力量在这个人物身上得以释放,这正是他永不服输的人格和精神写照: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1]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http://caod.oriprobe.com/articles.
[2] 赵若纯.海明威小说的对话性 [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03).
[3][美]海明威著.海明威文集——短篇小说全集(上)[M].陈良廷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崔道怡.“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作 者:王海英,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教师。
编 辑:钱 丛 E-mail:qiancong08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