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盘笔下的查氏“水西园”所蕴含的文献价值

2011-08-15范学亮唐山学院文法系河北唐山063000

名作欣赏 2011年14期
关键词:西园

⊙范学亮[唐山学院文法系, 河北 唐山 063000]

商盘笔下的查氏“水西园”所蕴含的文献价值

⊙范学亮[唐山学院文法系, 河北 唐山 063000]

商盘是乾隆时期浙江会稽诗人。生平所历,篇什甚多,自编编年诗《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在三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商盘两次游历津门查氏“水西园”即“水西庄”’,与查莲坡、查敬亭子孙两代人均有交往,留下诗歌有十九首之多,具有宝贵的文献资料价值。

商盘 《质园诗集三十二卷》 查氏水西园 文献价值

商盘(1701—1767),字宝意,号苍雨,浙江会稽(今绍兴)人。诗名与乾隆时期的浙派诗人厉鹗相埒。雍正庚戌(1730)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八旗馆、国史馆纂修。1739年,以禄养乞外任,历任江苏润州郡丞、海州牧,江西南昌令南康府守,湖北施南府郡丞,广西郁林州州牧、太平府守、庆远府守、镇安府守,云南元江府守等职。宦迹遍及京师、江苏、江西、湖北、广西、云南等地。乾隆丙戌年(1767),王师进剿缅甸,商盘负责督运粮草,感触瘴疠而死。

商盘少负异才,在家乡结“西园诗社”,为“西园十子”之一,参加过扬州的“邗江吟社”,天津的“水西园”等,结交南北名流,吟诗作赋,游历山水。除了结社以外,商盘还与当时格调诗派沈德潜,性灵诗派袁枚、蒋士铨,秀水诗派王又曾,浙江诗派厉鹗、严遂成、胡天游等均有诗文唱和或书信来往。①

商盘生平所历,篇什甚多,几近万首,自编编年诗《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共三千零三十九首。商盘与杭世骏、汪沆、厉鹗、朱岷、田雪峰等,都是水西庄的重要宾客。商盘两次游历津门查氏“水西园”(即“水西庄”)所留下的诗歌,有十九首之多,诗中所涉“景观”甚多,诸如植物景观檐葡(番红花)、梧桐、枫叶、芦花、紫藤、竹等;人文景观澹宜书屋(查为仁书房)、宝砚斋(查敬亭书房)等;取法自然、近村近郭、最能体现园林特色的花影庵、农田茅舍、枫溪等。所有这些,都是研究“水西园”的重要资料,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

查氏家族发展到清朝,已有北查、南查两支,颇负盛名。南查一支在浙江海宁,以查慎行(查嗣琏)、查嗣庭、查嗣瑮、查升为代表,以诗文、书法、篆刻等闻名当时。北查一支在天津,代表人物有查日乾、查为仁、查为义、查礼等,以经商为主(主要经营盐业),但他们的文化素养都很高,是典型的“儒商”形象。

“水西园”,也称“水西庄”,位于天津古运河畔,是由属于北查家族的查日乾(1667—1741)修建的私家园林。该园林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雍正十三年(1736)规模已具。此后查氏不断对“水西庄”进行整修与扩建。乾隆十二年(1748)增筑园中之园——“小水西”,乾隆二十三年(1759)复在园之偏扩建一“介园”。乾隆慕名曾四次留住“水西庄”,并挥笔赐名“芥园”。从此水西庄声誉更著。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三)中,将天津查氏“水西庄”、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并称为清代古运河畔三大私家园林。

查氏父子,尤其是查日乾的儿子查莲坡(查为仁),喜结文化名流,水西庄成为当时南北文人聚集之地。商盘、杭世骏、万光泰、汪沆、厉鹗、朱岷、田雪峰等著名文学家、画家、经学家、诗坛领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诗作赋,或挥毫书画,或埋头经史,或著书立说,或鉴赏金石,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等作品。如清代江苏武进诗人兼画家朱岷所绘《秋庄夜雨读书图》,描绘查日乾之子查礼在“水西庄”秋雨夜读的情景,此画与另一位清代画家田雪峰所绘《水西庄修禊图》的真迹,现均珍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中。②

查日乾的儿子查为仁,是商盘第一次游“水西园”时的主人。查为仁(1695—1749),字心谷,号莲坡,又号莲坡居士。诗词文兼善,著有《莲坡诗话》《蔗塘未定稿》等。③与厉鹗(1692—1752)合笺《绝妙好词笺》,被收入《四库全书》。查为仁与厉鹗的交往以及他们共同笺注南宋人周密选编的词集《绝妙好词》一事,是“水西庄”文学交流的佳话。

查为仁延揽天下名士,开津沽之风雅。与查为仁、厉鹗同一时代,并有直接交往的乾隆诗人商盘,也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1754年夏天,商盘由楚入京补官,途径天津,再度来到“水西庄”。诗歌《长夏自楚之京,触绪成咏,共得五十二章》(《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卷二十四)其中一首写道:

感旧津门老泪垂,

可堪宿草已离离。

一林檐葡花无影,

百尺梧桐树有枝。查莲坡,别号澹宜居士,有花影庵,

前年下世,两郎君克承家学。

歌席玉箫闻醉后,雍正乙卯秋,假满还朝,访澹宜于津门水西园。陈其家部,命庆麟官度曲,余以洞箫和之。相距二十年矣。事载《澹宜诗话》。

道装金粟记生时。

水西园散平原客,

谁买吴丝绣澹宜。

据这首诗歌记载,商盘是“水西园”子孙(查为仁、查敬亭)两代交接南北文化名流的见证者之一。雍正乙卯年,即1735年,是商盘第一次造访“水西园”主人的时间。其时,查日乾年事已高,查为仁接见了商盘。主人“陈其家部,命庆麟官度曲”,诗人商盘“以洞箫和之”。可见其热闹场面,亦足见商盘之文人风流。据清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载:“君(按,商盘)英俊倜傥,美须髯,工谈笑,弹丝 竹,妙得神解。”④单锦珩总主编《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记载,商盘“工诗,精音律,风流儒雅,所至名士倾倒”⑤。遗憾的是,由于商盘长期外放,远离文人荟萃的京畿、江浙之地等原因,诗名、才名至今湮没无闻。商盘再次造访“水西园”是二十年后的1754年,此时,查日乾、查为仁父子都已经下世,因此,面对“离离”的“宿草”(墓地上隔年的草)商盘不禁老泪纵横。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1)查为仁的号,除了史料记载的“莲坡居士”外,应该还有“澹宜居士”一号,园内之“澹宜书屋”,应该是以查为仁的号“澹宜居士”命名的。(2)《莲坡诗话》是清代重要的诗话著作之一,史料并未记载《澹宜诗话》一书,从《莲坡诗话》中记载有“澹宜书屋”来看,《澹宜诗话》似乎应该是《莲坡诗话》的别名,但目前只是推测。(3)园内有花影庵。查莲坡之《花影庵集》(两卷)、《花影庵杂记》(两卷)应该是据园内的花影庵命名的。(4)查莲坡下世的时间,商盘在这首诗中的记载有误。小注中说查莲坡“前年下世”,“两郎君克承家学”(从后面的诗歌中知道,“两郎君”即是查笛槎、查敬亭昆仲)。按商盘自己的编年诗提供的时间,商盘由楚入京是在1754年,由此推算,查为仁去世为1752年,这与查为仁的实际去世年1749年不符。商盘在另一首诗歌《次答余荆帆见怀之作》(《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卷二十四)的小注中所记载的查为仁的去世年,正好与1749年相符。诗歌是这样写的:

得失何须问楚弓,梗蓬正在转移中。

故人健似冲霄鹤,往迹遥随踏雪鸿。

四座玉声蝉鬓嚲,一庵花影尘谈空。莲坡居士有花影庵,今居士已下世六载。

枫溪秋色应无恙,羡尔垂竿作钓翁。荆帆有《枫溪垂钓图》。

作者在第六句下小注:“莲坡居士有花影庵,今居士已下世六载。”1754年往前推六年,正好是1749年。

此次造访,距离第一次造访(1735)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因为主人的下世,引起了商盘的无限伤感,“宿草已离离”,“花无影”,“平原客”散,物是人非,诗人因“感旧”,不禁“老泪垂”。后来,商盘远在广西庆远府任上,还写有怀念亡友查为仁(查心谷)的诗歌《题芳甸甥〈津门集〉后,有怀亡友万循初、查心谷》(《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卷三十二),追忆“水西园”胜事:

旧游历历在尘膺,望远多年意不胜。

沽水莲花曾放棹,海光 树偶寻僧。

题襟胜友成今古,修禊名园感废兴。

留与吾甥作凭吊,斜阳西堕月东升。

查为仁虽然已经下世,“水西庄”之风雅盛事并未风流云散,其子查敬亭还是延续了其父其祖的遗风,热情地接待了商盘。查敬亭在自己的“宝砚斋”接见了商盘,并把自己从方干处得到的一方“宝砚”让商盘欣赏,商盘于是作诗《宝砚斋并序》(《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卷二十四)以纪念,此诗共有四首律诗,兹录诗前小序与第一首:

查敬亭得方干砚一方,石质细润,上有方池,池旁粘五铢钱四枚。唐末兵燹之后,入土最久,铜石相丽,成青绿色。云霞蒸蔚,不可端倪,真古物也。敬亭以此名斋。同人有诗,余亦继和。

苏轼文章久不磨,小斜川似老东坡。敬亭为莲坡居士令子。

故人有子论交始,名士工书爱砚多。

翠袖捧时真绝代,黑蛟蟠处起微波。

梨花疏雨垂帘坐,片石摩挲奈古何。

这首由四首律诗加一小序组成的组诗《宝砚斋》告诉我们:商盘与查氏第二代查莲坡、第三代查敬亭都有交往;查敬亭是查莲坡的儿子;查敬亭有宝砚斋;赠宝者为方干,号元英。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商盘在这首诗中提到了“梨花疏雨”一词,虽然是写景,但“水西庄”也可能存有以园内之景而命名的匾额“梨花疏雨”。韩吉辰先生在谈到“水西庄”与“大观园”的关系时,认为现在“水西庄”中的匾额“一犁春雨”即是大观园元妃的题匾“梨花春雨”。商盘这首诗中所提到的“梨花疏雨”似乎与“梨花春雨”字面更接近,因此,笔者建议把现在“水西庄”中的匾额“一犁春雨”换成“梨花疏雨”。⑥

查敬亭设宴款待商盘,商盘也有诗《查敬亭邀集东轩,徵歌卜夜,即席成诗,以纪良讌》(《质园诗集》卷二十四)以纪,这首诗歌由八首七绝组成,兹选其中三首:

横波盼睐直千金,韦杜花繁恼不禁。

记得君家初白老,樱桃红泥酒痕深。查初白先生《赠管郎》诗:“酒痕红到郑樱桃”。

秋花偏近酒人红,胜赏兰亭梓泽同。

吴咏燕歌忘不得,漂榆城上月如弓。

西清小别换头衔,枫叶芦花兴不凡。

十二年来官送老,翻怜今日脱青衫。

这首由八首七绝组成的组诗,记述了查敬亭设宴招待商盘的盛况。这次并不亚于二十年前其父查为仁招待商盘时的热闹场面。这首诗的文献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据查氏家谱及有关资料证明,“北查”与“南查”是同宗,“北查”是“南查”的一支在明朝移居北京与津门的。商盘把“南查”的查初白(查慎行)看成是“北查”查敬亭的“君家”,这说明商盘是把“北查”与“南查”看成是“一家”的,表面看来,这似乎没有什么稀奇,但是,联系到商盘的思想与仕宦遭际,却有微言大义在。⑦因为雍正时期的查嗣庭“维民所止”案亦让包括查为仁这样的“北查”家族战战兢兢(查为仁在《莲坡诗话》中即有表露)。其次,商盘在诗中写道:“胜赏兰亭梓泽同”,说明“水西庄”仿“兰亭”修禊事,为时人所共知。与朱岷同一时代的画家田雪峰便绘有《水西庄修禊图》。最后,对“大观园”景点原型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热衷于寻找红楼梦“大观园”原型的红迷曾把“大观园”轩馆的名称与“水西庄”清代时期的“景观”进行比较,认为两者有很多相似者,如“大观园”有“栊翠庵”,“水西庄”就有“揽翠轩”;“大观园”有“芦雪庵”,“水西庄”就有“秋雪庵”;“大观园”有“秋爽斋”,“水西庄”就有“秋白斋”;“大观园”有“蓼风轩”,“水西庄”就有“蓼花洲”’等等。韩吉辰先生认为,“水西庄”中有“芦花庵”,与厉鹗的《樊榭山房集》中提到的西湖景点“秋雪庵”相似。厉鹗在《樊榭山房集》(卷三)中确实谈到了“秋雪庵”名称的由来:“庵在水中,四面皆芦,深秋花时,弥望如雪,故名。”但是,毕竟,杭州西湖之“芦花庵”并不是“水西庄”之“芦花庵”。“水西庄”似乎没有必要因为西湖有个“秋雪庵”,就比照着起一个“芦花庵”的名字。倒是以景物而命名的可能性更大些。商盘在这首组诗中有诗句:“西清小别换头衔,枫叶芦花兴不凡。”说明商盘游“水西园”是在秋天,离开“西清”(津门),依然不能忘怀使他“兴不凡”的“枫叶”与“芦花”。这说明,“芦花”当为“水西庄”之一种典型景物,因景物而建一处所在“芦花庵”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商盘在这首诗中提到了“芦花”这一典型景物,或许能为“水西庄”之有“芦花庵”,进而为以“大观园”之“栊翠庵”比附水西园之“芦花庵”的红迷们提供宝贵的资料。

商盘还携好友一同游“水西庄”,并作有诗歌《携吴朴庭、张梨谷、周长卿郊游,至查氏近圃》(《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卷二十四):

秋林如逸人,萧疏懒迎迓。

偶从郊外行,小憩林中驾。

爱此水西庄,苑与江南亚。

五亩分菜畦,十弓结茅舍。

黄叶方覆阶,紫藤尚垂架。

虽非看竹来,吟啸不能罢。

其时击鼓喧,沿村赛方社。

今年百室盈,择吉成婚嫁。

吾侪享康阜,收身宜圃稼。

谁唱饭牛歌,颓然夕阳下。

这是商盘对“水西庄”做正面、细致描写的一首诗,弥足珍贵。首先,商盘点出了“水西庄”的江南特点:“爱此水西庄,苑与江南亚。”江苏武进诗人兼画家朱岷过津门时,受到“水西庄”主人的诚挚欢迎和热情接待,他在《初到津门》诗中写道:“潞河交流入海平,丁沽风物久闻名。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柳外楼台明雨后,水边鱼蟹逐潮轻。分明小幅吴江画,我欲移家过此生。”查为仁《采菱曲》诗云:“自从遗种寄芳函,溪涨年年碧影涵。漫说直沽风物异,有人曾唤小江南。”“分明小幅吴江画”,“有人曾唤小江南”,都说明了“水西庄”的江南特点。其次,商盘这次到“水西庄”是在1754年的秋天,并不是紫藤花开放的季节,但依然提到“尚垂架”的“紫藤”,说明,在商盘第二次来“水西园”之前,紫藤花就是“水西庄”的一道胜景。一个“尚”字,使人联想起每到紫藤花发时,“水西园”游人如织的景况。乾隆年间天津诗人康尧衢有《沽上竹枝词》:“琵琶池上起龙台,曲曲回廊近水开。每到紫藤花发处,游人都问芥园来。”从“游人都问芥园来”一句看,康尧衢《沽上竹枝词》应写在乾隆赐名“芥园”之后,也就是在1759年以后,这说明,在1759年以后,康尧衢写《沽上竹枝词》时,紫藤花依然是“水西庄”的一道胜景。第三,与杭世骏齐名的浙江钱塘人汪沆游天津,客查氏“水西庄”,于乾隆四年(1739)写有百首《津门杂事诗》,其中说道:“二分修竹三分水,毕竟终推揽翠轩。”“惹烟笼月影檀栾,绣野耪前竹万竿。”诗自注:“津门少竹,‘水西庄’绣野耪前后,栽竹数亩,蓊郁深翠,不减江南。”时隔五年后的1754年,商盘来到“水西园”时,“虽非看竹来”,但意想不到的是,竟然看到了江南才有的竹子,出生于浙江会稽的商盘不禁喜出望外,似乎身置江南而“吟啸不能罢”了。第四,“五亩分菜畦,十弓结茅舍。”“其时击鼓喧,沿村赛方社。”商盘携吴朴庭、张梨谷、周长卿郊游,所到查氏“近圃”,其实就是一处“农田茅舍”,可谓之曰“茅庵”。 康熙甲午年(1714)举人,浙江仁和人吴廷华,在《次日游水西庄作二十二韵》诗中说道:“惟有山南地更幽,水田习静登新谷。茅庵一架倚绿荫,栋宇天然缀曲木。”寻找“大观园”原型的红迷们,认为吴廷华诗中描写的农家情景,很像“大观园”中的稻香村。商盘在这首诗中所描写的“农田茅舍”,或许可以给他们一点旁证。

在“水西庄”度过了一段时日后,商盘向查莲坡告别。查莲坡让两个儿子查笛槎、查敬亭兄弟俩送别商盘,商盘作诗以纪:《留别查笛槎、查敬亭昆仲》(《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卷二十四):

忆昨征伶宝砚斋,重登月殿与云阶。

拂笺以尽三千幅,列坐何劳十二钗。

众里自嫌新雪鬓,佛前难忏旧风怀。

海南他日相思处,羁羽沉鳞信易乖。

诗中再次描述了主人陈家部招待自己的盛况,同时表达了老大无成的伤感,对自己“放纵声色”的忏悔,以及对未来羁宦远方、信息不畅的担忧。

商盘在入粤的安徽途中(约1754年冬天—1755年春天),写有《舟夜怀人绝句》(《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卷二十五),其中之一云:

樊邻樊榭皆捐馆,

李诗人得谷原。

昨向莲花沽上别,

未曾同到近光园。万光泰,号樊邻;厉鹗,号樊榭,先后下世。近光,天津查氏别业。

这首怀人诗,抒发了没能与好友万光泰、厉鹗、王谷原等一同游天津查氏别业的遗憾。诗中所提到的“近光园”,似乎是“水西园”的别名;又似乎是“水西园”里的一处所在,就像商盘携吴朴庭、张梨谷、周长卿郊游时游览的查氏之“近圃”。确指阿谁,待考。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1756年,商盘远在广西太平府任上(约1755年仲冬—1756年秋),还写有《津门查敬亭》(《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卷二十九)一诗,追忆“水西园”文士风流的盛况,遥寄对“水西园”主人查敬亭的相思之情,兹录如下:

玉声度曲酒微醺,宝砚斋中每夜分。前冬访敬亭于宝砚斋,听秦玉声度曲。

泉下故人长入梦,尊前公子又能文。尊甫莲坡居士。

少陵存没宁无感,小宋风流迥不群。

好寄相思团扇上,含毫为画敬亭云。

① 以上材料见(清)商盘《质园诗集三十二卷》,蒋士铨撰《宝意先生传》,清乾隆刻本。

② 关于厉鹗、汪沆、杭世骏、朱岷、田雪峰等来往于“水西庄”的宾客们的著述介绍,可以参见张文琴《天津查氏水西庄文献考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年第9期,第81—83页)一文。

③ 要了解查氏家族主要人物的著作及其版本流传情况,可以参见张文琴《天津查氏水西庄善本古籍叙录》(《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10期,第89—91页)一文。

④ (清)张维屏编撰,陈永正点校,苏展鸿审定《国朝诗人征略》(卷26),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7页—第388页。

⑤ 单锦珩总主编《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48页。

⑥ 有关津沽的“芹红”史料,如“大观园”原型等,可以参见孙建中《津沽芹红史迹述考》(《天津师大学报》2000年第4期,第78—80页)一文,以及韩吉辰文章《水西庄与大观园探源》等。

⑦ 由于清朝文字狱的缘故,要彻底了解商盘的思想,除了《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外,应主要参看商盘书信体著作《质园尺牍》(二卷),“知堂收藏越人著作”刻本。

作 者:范学亮,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唐山学院文法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西园
一条西园北里 半部长沙风云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游西园
946家企业有了“人才管家”
画史里的文人雅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党建抖音案例集锦(三则)
公子家
题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