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女诗人郑允端诗歌创作简论

2011-08-15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名作欣赏 2011年14期
关键词:陶渊明杜甫

⊙张 艳[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元代女诗人郑允端诗歌创作简论

⊙张 艳[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郑允端是元代存诗最多的女诗人,著有《肃雍集》,存诗150首。其作诗不满“纤艳萎靡,流连光景”,主张“铲除旧习,脱弃凡近”。她的诗歌以古体见长。从其诗中可看出受陶渊明、杜甫诗歌的影响,绝句清新自然,意境隽秀。

郑允端 《肃雍集》 诗歌

郑允端(1327—1356),字正淑,祖籍鄞县(今属浙江),迁居吴郡(江苏苏州)。出身贵胄,是南宋丞相郑清之的五世孙女,父兄以经学教授诸生,著名吴下。郑允端幼承家学,资质秀慧,尤善诗歌,后嫁给同郡儒雅之士施伯仁。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郑允端的家为乱兵所破,她也因历经惊恐跌宕,郁郁致病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生平见《肃雍集》叙传。《吴中人物志》卷八、《元诗选》初集、《元诗纪事》卷三十六,均有传略。①

一、郑允端诗歌述评

胡文凯《历代妇女著作考》中著录元代女诗人共十六人。郑允端是元代女性诗人之中存诗最多的一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二十三册收有郑允端诗稿《肃雍集》一卷。郑允端在《肃雍集》前的《题词》中说:“近世妇人女子作诗,无感发惩创之义,率皆嘲咏风月,纤艳萎靡,流连光景而已。余故铲除旧习,脱弃凡近,作为歌诗,缄诸箧笥,以俟宗工斤正。今抱病弥年,垂亡有日,惧淹没而无闻,用写别楮,藏于家塾,以示子孙。”《肃雍集自序》首开女性自序文集的风气,郑氏之前,女性文集均为他人所序,其后,女性自序其文则蔚然成风。《肃雍集自序》为女性文学批评增添一新体式。郑氏在此序中提倡“感发惩创之义”而力批“嘲咏风月,陶写情思,纤艳委靡,流连光景”的文学作品也颇值得人玩味。②

《四库全书提要》:“集首有叙传,纪其始末。集为允端没后,伯仁辑其遗稿而成,钱塘钱惟善,青城杜寅,为作前后序。明嘉靖中其五世孙仁始刻之……潘是仁宋元诗作春慵轩集。潘云:允端古风有晋魏风致,魏学礼彤管新编序云:郑氏正淑,超绝群伦,独造玄响,才情胥正,挥戈悲泉,引以华年,已冠流辈,何其盛哉!玉镜阳秋云:郑诗高素隽永,古体尤胜,五言如罗敷曲、纪梦、听琴诸作,七言如山水障歌,皆格韵超胜,居然作者。昔济尼云:谢夫人有林下之风,顾家妇乃闺房之秀,以拟孙郑二媛,淑殆犹顾,郑乃如谢云。”③清代顾嗣立《元诗选》初集,选入郑允端诗42首。《元人小集十二种》(清金侃手抄)计有郑允端《肃雍集》一卷④。

清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选录诸家咏杜之目,其中就有郑允端一首《杜少陵春游曲》,并指出是闺秀学杜者,褒奖之意不以言表。康熙朝顾嗣立编《元诗选》选其42首,也隐含着对其诗的好恶的筛选。乾隆朝纪昀主持编写《四库全书》,馆臣以为“其诗词意浅弱,失沾落韵者,不一而足”,多有贬义。《杜甫研究学刊》(1994.3)《元代学杜女诗人郑允端》的作者曾亚兰遵仇兆鳌说,高度评价其诗“高朗闲雅、幽秀清丽”,评价她“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上,均有所得,透露出杜诗风骨之遗韵”。杨镰著《元诗史》提及其《秋夜三五七言》“风乍起,月初阴。树头梧叶响,阶下草虫吟。何处高楼吹短笛,谁家急杵捣清砧”是仿李白风格。《中庭对月有感》中对社会命运的忧虑充满远见,认为《四库全书》的“失粘落韵”的观点值得进一步推敲。杨镰认为“元代的妇女诗没有十分出色者,而且主要集中在江浙……与孙淑相比,郑允端的诗对她所处的时代尚有一定程度的反映”⑤。

二、郑诗与陶渊明、杜甫诗歌的渊源联系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肃雍集》诗歌共150首。计长篇6首,古诗19首,近体34首,绝句88首,杂言3首。《元诗选》初集(三)所选郑诗42首,其中古体诗8首,律诗7首,绝句26首,杂言诗1首⑥。现根据本人视野所及,就郑诗与陶渊明、杜甫诗歌的渊源略述如下:

首先,我们从诗中可看出郑允端受陶渊明较大的影响。

古体诗《陶令归来图》“我爱陶彭泽,放浪形骸外。食贫自晏如,游宦不足贵。五弦不抚琴,有酒竟成醉。赋辞归去来,此中有深意”,表达了对陶渊明人格精神的敬慕。

“人生天地内,翕歘如转蓬。有材不早用,老去悲途穷”(《效古》),和陶渊明的《杂诗》(其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意旨有相近之处。“幽人薄世味,耕牧山之阴。自抱村野姿,常怀畎亩心。行行南山歌,落落《梁甫吟》。挂书牛上角,挥瓦中金。饱饭黄昏后,力田春云深。四体勤树艺,三生悟浮沈。巢父世高尚,德公人所钦。伊人去已远,高风邈难寻。抚卷空叹息,俯仰成古今。”(《题耕牧图》)语言质朴无华,恬淡自然,尚慕高洁隐士。使我们不能不想起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我本海上仙,偶为俗念牵。误落尘网中,一去二十年。近得麻姑书,问讯何时还。临风空踟蹰,矫首三神山”(《写怀》),又何其相似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律诗《豆腐》:“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绝句《桃源》“:秦季干戈起,中原几变迁。谁知避世者,自有一山川。”《习隐》(一)“:少无适俗韵,尘世厌相关。原随庞家老,归卧鹿门山。”(二)“阿龙已知学,阿凤能展书。两子足慰意,营营将何如。”《九日》“:每恨陶彭泽,无钱买浊醪。相看篱下菊,何似永今朝。”《靖节小像》“:一点心存典午家,自书甲子纪年华。休官便好赋归去,扶杖西风看菊花。”处处可见对陶渊明诗歌语言的引用或化用。

读其杂言诗《自拟挽歌辞》:“有生必有死,昼夜理之常。考终与命促,奚用较短长……一朝与世辞,魂气随风扬。枯形同槁木,委蛇向空堂。良人抚我哭,娇儿啼我傍。“”千秋万岁后,消化同渺茫。但恨在世时,立善名弗彰。名苟可垂后,愈久愈芬芳”。我们再看陶渊明的《挽歌诗三首》:(其一)“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其二):“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对比品读两人的《自拟挽歌辞》,可看出郑允端在语言风格上与陶渊明的渊源联系。二人在主旨意蕴上的相似与相异亦不言自明。

其次,郑诗还有明显的学杜倾向,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与杜甫相近。此方面,曾亚兰之文章论述较详。曾亚兰说:“郑允端的诗‘铲除旧习,脱弃凡近’步趋杜甫,而她成为元代‘闺秀之学杜者’。除了与受元代尊杜学杜诗风之影响外,还与受宋代闺秀学杜者之影响有关。”指出郑允端受李清照、朱淑真熟读杜诗之影响,从中亦可看出郑的不凡胸襟。⑦近体诗如《中庭对月有感》:“中庭夜气凉于水,坐看青天转玉盘。万里清光明海宇,十年杀气暗长安。闺人只忆丹心苦,战鬼偏怜白骨寒。我欲排云叫阊阖,琼楼玉宇路漫漫。”

杨镰评这首诗可能是写于她出嫁之前。祈求国家安定,社会清明。曾亚兰指出此诗写战争的残酷现实。“万里清光明海宇,十年杀气暗长安”得杜甫诗“万里共清辉”(《月圆》)、“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北风》)、“峻炯杀气黑,少海族旗黄”(《壮游》)气韵。又“战鬼偏怜白骨寒”模自杜诗“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苍耳》),此诗表现郑允端国疾民痪之忧,反映战乱的社会现实,亦颇得杜诗风骨⑧。评价甚当。《丙申二月一日闻仲兄死于兵》《思妹》《送内弟从军帅》多少受杜甫影响,反映那一时期江南战乱的现实⑨。

古体《咏镜》:“皎皎奁中鏡,相随越几年。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我昔十五余,颜色如花鲜。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也可看出其对战乱时局的敏感与不安。对人生苦短,命运盛衰无常的感叹,较多透露出遁世远俗,归隐守宁之心。诗人多以病称,来日不多,哀叹之余又夹杂对儒家忠义的敬仰。这也是生逢乱世略有追求的文人矛盾心理的典型缩影。绝句《杜少陵春游曲》《瘦马》等诗中的杜诗渊源亦清晰可见,或风格相近,或直接化用杜甫诗句。

当然,所处时代不同,境遇不同,即使同一题材的诗作,其境界、涵义亦有所不同。如《拟寄衣曲》“男儿远向交河道,铁马金戈事征讨。边头八月霜风寒,欲寄戎衣须趁早。息杆清砧捣夜深,玉纤铜斗熨帖平。裁缝制就衣袄裙,千针万线始得成。封裹重重寄边使,为语夫君奋忠义。好将功业立边睡,要使声名垂史记。”郑允端作为元末之人,此首拟古之作,描绘了一幅男子戍边在外,家中女子秋夜辛勤捣练、千针万线赶制棉衣的忙碌画面,展现的是女子大力支持、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风尚。与杜甫《捣衣》“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延长别心。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中所蕴含的感时伤乱、幽怨苦情、控诉战争、向往和平的主旨相对比,又可看出二人的区别。

三、郑允端诗歌绝句的内容和风格

《肃雍集》中绝句共88首,内容较广泛,涉及咏物、题画、亲情、美人、服饰、节日、春秋之景、日常生活等等。其中咏梅、兰、笋、莲、桃、橘等花、植物类的达20首左右。写梅、桃尤多。如《梅》《白梅》《红梅》《墨梅》二首,写桃的有《种桃》《桃花》《东邻道院桃花》,另外还有《徐熙杏花》《葡萄》《梧桐》等写物咏怀之作。意境灵秀,清新自然,蕴含诗人超凡脱俗的志趣。“便向墙阴斸碧苔,不将移植近溪栽。落花他日随流去,恐惹凡人取次来。”(《种桃》)“并石疏花瘦,临风细叶长。灵均清梦远,遗佩满沅湘。”(《兰》)从这些诗句中可看出她对保持高洁人格的坚执,对理想前贤的追慕。

她的绝句也不乏清理隽永诗风,如《庭槐》:“风转庭槐拂槛开,绿阴如染净无埃。妇人不作功名梦,闲看南柯蚁往来。”《将军出猎图》:“八月霜风野草枯,将军较猎过滦都。短衣疋马非吾事,坐对晴空看画图。”《吐绶鸡》:“庭院春阴 薄寒,山禽飞下玉阑干。胸中锦绣无人识,问向东风自吐看。”视野开阔,立意超群,很难看出这是出自一个闺阁女子之手。

另外一些咏物描景佳作精致灵秀,令人不言自爱。如《水竹居》:“修竹不受暑,清泉似可人。闲居少邻并,终日自相亲。”《水槛》:“近水人家小结庐,轩窗潇洒胜幽居。凭栏忽听鸣榔响,知有小船来卖鱼。”此外,郑允端的绝句也经常化用典故、前人诗句,或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联系,很少单纯地绘景或感叹,如“渭水河边数尺线,钓竿斜把白头鱼。一从吕望登庸去,更有何人载后车”(《柳阴垂钓便面》);“细雨春寒江上时,小桃欹对出疏篱。从教一簇开无主,终不留题崔护诗”(《桃花》);“池塘生春草,澄江净如练。好句不须多,令人常健羡。”(《可喜》);“昔年张继题诗处,正是枫桥夜泊时。月落乌啼霜又下,钟声渔火板桥低”(《寄题枫桥寒山寺》)。

当然,作为一个有着细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的女子,郑允端也有《念旧》“忆昔娉婷十五余,匀红传白斗西施。如今老去慵妆洗,正是梨花遇雨时”,《哀李处女》“当年不嫁惜娉婷,今日相看试泪痕。燕子不来春自老,一庭风雨又黄昏”等感叹年华流逝、青春不再的哀伤之作以及《四体美人》《红指甲》《伤春》《落花》《游丝》《无题》等闺阁之作,但是我们从其诗中感受最多的是她超脱于个人之外的历史沉思、对时局的关注、对人生的忧思以及对功名和隐逸的向慕。无论风格还是内容都与一般的闺怨相思之作大相迥异。这也正是其诗作不同于“纤艳萎靡,流连光景”之女子诗风的体现,与其“铲除旧习,脱弃凡近”的诗歌主张相印证。

元人崇尚宗唐得古(即古体宗汉魏两晋、近体宗唐)成为潮流和风气⑩。纵观郑允端的诗风及其诗歌主张,说她是女性诗宗唐得古的佼佼者,一点儿也不为过。宋有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元有郑允端超越于闺门之外的气骨和高雅。“藉甚文丞相,精忠古所难。舍生归北阙,效死只南冠。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偶携诗卷在,把玩为悲酸”,其感慨“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读文山丹心集》)的爱国热情;“种花莫种官路旁,嫁女莫嫁诸侯王。种花官路人将取,嫁女王侯不久长。花落色衰情变更,离鸾破镜终分张。不如嫁与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吴人嫁女辞》)的清醒警世的婚姻观;“闺人只忆丹心苦,战鬼偏怜白骨寒”(《中庭对月有感》)的时代忧思。代表了元代妇女觉醒的强音,是郑允端这个大家闺秀脱俗思想的折射,也是郑诗在元诗史上的价值。她不仅是屈指可数的女性诗人之一,更是代表元代觉悟女性的声音。

①⑤ 杨镰:《元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 莫立民:《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批评》,《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

③ 胡文凯:《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77—75页。

④ 洪德、李军:《元代文学文献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⑥ 顾嗣立:《元诗选》,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⑦⑧ 曾亚兰:《元代学杜女诗人郑允端》,《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3期。

⑨ 李超:《元代女诗人孙淑与郑允端之比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⑩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版,第341页。

作 者:张艳,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元代文学。

编 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猜你喜欢

陶渊明杜甫
登高
父亲最爱的杜甫,在中年等我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跟着杜甫游成都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绝句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看似静穆非静穆,题闲赋闲非写闲——陶渊明田园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