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银行的商业化发展

2011-08-15王舒颖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艺术品艺术家银行

王舒颖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浅谈艺术银行的商业化发展

王舒颖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现今所说的“艺术银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以艺术品为存取租赁物的委托机构,在国际上通常是指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购买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公共空间、企业、私人用于陈列、装饰、收藏等。另一种则是指“艺术投资的银行服务,为收藏家服务,提供投资向导并扶持年轻艺术家。”1

1972年加拿大首先提出“艺术银行”的概念。由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The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为支持国内年轻艺术家而主持成立——加拿大艺术银行。当初,银行主要是以购买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公共空间或私人用于展示、陈列、收藏。作品档次高低兼有、风格各异,人们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爱好选择合适的作品租赁或购买,由于租赁价格设置的合理化,可续租,也可选择定期更换新的作品的模式,扩大了大众在艺术领域的参与程度,作品被成功的租赁出去为艺术家带来了收益,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并有利于发掘新人。至今,加拿大艺术银行的主要租客还是加拿大政府,比例几乎占据90%。虽然是自负盈亏的机构,但是从它的组建者、经营目的和主要客户来看,不难看出政府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加拿大艺术银行实质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政府机构。

随之,1980年澳大利亚艺术银行建立,隶属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讯、信息技术和艺术部,是澳大利亚政府实行的一项艺术品出租计划,类似于加拿大艺术银行的模式,将本国视觉艺术家及工艺品制作者的优秀作品收购下来,再向本国民众出租。其宗旨即鼓励和支持富有才华的、年轻的、崭露头角的澳大利亚艺术家的创作,同时,让更多的民众接触到本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不断升值,艺术家知名度和声誉得到提高,艺术银行再用获得的收入投入到澳大利亚艺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

加拿大、澳大利亚艺术银行的成功建立,其中能看出政府是主导和后盾。从政府的职能上来讲,艺术银行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会是很强的,能真正的支持国内年轻艺术新人的创作,让越来越多的国民有机会接触到本国的艺术,对本国在艺术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随着艺术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拥有大量资金的金融银行业随其趋利性的本质,介入艺术品行业是必然的。艺术品随同房地产、金融股票并列成为了三大投资项目。“商业”的介入就意味着非公益,“投资”就意味着以盈利为最终目的。

可看出,至今全世界主要的“艺术银行”业务的经营主体有两类,一个是非政府的文化艺术机构;另一个是专门的金融机构,二者皆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国际上做得最成功的“艺术银行”如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JP.摩根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和星展银行,

总体来看,这些从事“艺术银行”的经营主体还是以商业银行居多。商业的入主必定会导致功利化,艺术银行逐渐从以‘艺术为公共事业服务’为主调向‘艺术为金融事业服务’的方向发展了。

近年来在中国香港和大陆一些大城市也陆续出现了由非政府的文化艺术机构或专门的金融机构建立的“艺术银行”,如香港抱趣堂艺术投资财务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墙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公共艺术银行、上海证大艺术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艺术财富理财中心。

“艺术银行”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政府虽大力扶持这个产业的发展,但就我国目前的艺术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和艺术市场本身带有的未知性等因素,政府尚未直接介入艺术银行业务,仍保持谨慎态度。至于国际而言,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对于介入艺术品行业仍也保持着一定的清醒谨慎态度。所以,市场中的“艺术银行”还是非政府的艺术机构为主体的经营实体。

既然以商业为主体,那么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性,承担发掘和支持年轻艺术家创作,提高公众的艺术接触面、发展艺术市场的任务不是个体商业机构的分内事。虽然这些方面的发展对于机构来说是件好事,但长期而言,一般的个体机构是不具有这种能力。商业占主导的艺术银行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投资和商业运营而获得盈利。那么,发掘和支持能给自己带来实际效益的、能够满足投资者趣味的艺术家和作品才是‘艺术银行’的首要任务。但问题是,有市场的艺术品并非都具有与之价格成正比的艺术价值,有市场的艺术家也并非都是卓越的艺术人才,同样,并不是所有优秀的艺术家的市场认可度都高,也不是所有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都能获得高的市场价格。那么,商业机构中的艺术银行还能真正为艺术而服务吗?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没有政府的支持,艺术银行很难长期肩负起在公众层面上发展艺术事业的责任。政府才是支持艺术事业的得以在公共层面上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强有力的保障。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商业性质的艺术经营机构的巨大作用,他们的存在为艺术市场带去了生命力,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优胜劣汰,使其发展逐渐优质化、丰富化,也是艺术市场得以走向成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注释:

1.《国外艺术银行的运作模式及其影响》 马健 《美术观察》2010-02期

[1]丁青.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艺术银行.《中国文化报》2008.11.28.

[2]范伟民.解析艺术银行.《雕塑》.2010年03月.

[3]全球艺术银行四巨头.《艺术与投资》编辑部.2007年11期.

[4]于娜.艺术银行玩的是艺术还是商业.《中国商报》2007.5.24.

[5]马健.国外艺术银行的运作模式及其影响.《美术观察》.2010年02期.

王舒颖,1990.08.10,山西,工作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08级美术学,学位: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艺术品艺术家银行
江西银行
如果垃圾变成艺术品,你还舍得丢弃吗?
记忆银行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艺术品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艺术品被盗
刘茜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