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08-15周雄俊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程素养

周雄俊

一、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越来越重要的素养组成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公民信息素养培养中发展最突出的一个领域,是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主要途径。2003年3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信息素养的培养。新课程理念要求关注个体本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的提出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转型。

新课改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包括六个模块。必修模块是“信息技术基础”,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五个选修模块平行设计,相对独立。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以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新课标颁布至今,全国已经有28个省市进行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改革。无论是课程建设、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推广,信息技术课程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二、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走入课堂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带着自己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但某些信息技术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于技术操作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其以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的缺乏与不平衡

(1)硬件设施

各个学校的硬件配置不均衡,城市高中的设备一般比较完善,但城乡还存在着差距。

(2)师资力量

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中,信息技术师资属于稀缺资源。一方面,有些学校不注重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和储备,教师缺乏培训和进修的支持体系,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性不强。另一方面,大部分学校班级容量较大,信息技术教师难以在课程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严重降低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3)课程资源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存在差异,需要课程资源来平衡和帮助教学。

(三)课程实施与升学现状的冲突

中学生课程繁重,在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学习中,领导老师家长包括学生自己都相当重视高考课程,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常常会出现信息技术课程有限的教学时间被挤占的情况,这增加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难度。

三、课程实施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面

第一,新课标下的教学就技术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参差不齐,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与兴趣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习对象的特点来界定其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确定哪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归纳哪些技术上的方法。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而更应关注如何培养学生有效的选择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在信息技术“过程与方法”层面的体验,达到信息文化的内化,从而达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

第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都要做相应的转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除了应关注传统的讲授法外,更应关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当然,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以教学需要为依据,以更好实现教学效果为目标。以下是几种“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驱动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也就是说,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基于问题的学习”认为学习是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步骤包括设疑、提问、假设、推论、试验等五个步骤。这是培养智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真正掌握理论和学会运用理论的最佳途径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的分层教学措施进行教学。分层教学法可以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的机会,同时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在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中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评价要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

(二)资源方面

第一,信息化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技术能力是人们信息获取、处理、发布的重要能力,在国家相应政策下,学校应当尽可能筹备资金完善硬件设备。

第二,现在部分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还相当紧缺,即使有充足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学校,也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校领导、家长、学生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都应当重视信息技术师资力量的建设,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

(三)管理方面

信息技术课程除海南与山东外,基本上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科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容易忽视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愿在该课程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导致有些学校给信息技术课安排的课时过少,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此外,加上师资和教学资源等问题,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活动难以开展。因此加强学校的管理建设尤其重要。

第一,根据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制定学生学分管理办法,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规范操作过程,真实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

第二,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校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建设,形成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三、总结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各信息技术老师也应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课改的目的得以阐明,课改的步骤方案得以实施,课改的目标得以实现,课改的步伐也得以曲折而坚实的前进。

[1]黄寅.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之浅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

[2]张淑伟.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阻力及对策[J].河南教育,2004.2.

[3]朱慕菊,钟启泉,崔允绑,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新课程素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