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徐渭《青天歌卷》问题
2011-08-15贾砚农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贾砚农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谈徐渭《青天歌卷》问题
贾砚农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在书法史研究过程中,作品归宿有问题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专家们对《青天歌卷》真伪的争论,已经不是作品本身的真伪问题。笔者以为,“徐渭风格太多”(真赝混杂)难以分清,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青天歌卷;徐渭;书法风格
在书法史研究过程中,作品归宿有问题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如《古诗四帖》是否为张旭所书?《冠军贴》是张芝的吗?甚至怀素的《自叙帖》也受到质疑,因为台湾学者傅申先生近年发现三种非常相似的《自叙帖》墨迹(部分为残本),使其真伪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如果说这是由于年代久远,标准件难求造成的隔阂,那么笔者在研究徐渭书法的过程中发现,专家们对《青天歌卷》真伪的争论,已经不是作品本身的真伪问题,而是对徐渭书法风格的认识出现了分歧。今天署名徐渭的书画作品,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统计,即便是在国内各大博物馆的藏品,其数量已经超过百件,既然有这么多作品存世,并且在大家都以为很清楚徐渭书画是什么风格的情况下引发的争议,就显得尤其不可思议。还让人感到迷茫的是专家争论以后,徐渭书法的风格问题并没有得到落实。
一、《青天歌卷》真伪之争,引发的是徐渭书法风格之争
1966年《青天歌卷》出土于江苏吴县甪直镇清人曹澄墓,后来入藏苏州博物馆,1978年由《艺苑掇英》杂志创刊号发表1,就此卷作品真伪而言,苏州博物馆虽然没有发表官方言论,但我们从1978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明徐渭青天歌卷》册,还请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题签来看,也可见他们是把此物当做重要文物收录并宣传的。对于徐渭《青天歌卷》真伪问题,公开发表相反观点的,是当时国内两位古书画鉴定专家。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邦达先生在1979年第2期《故宫博物院院刊》上发表《谈古书画鉴别》一文,以反面教材的口吻言及《青天歌卷》书法的诸多拙劣之处。紧接着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郑为先生在1980年第12期《文物》发表的《徐渭〈青天歌卷〉的真伪问题》,列举了很多类似风格的作品,持反对意见,认为应属徐渭早年作品。此后徐先生作又在1981年《故宮博物院院刊》第4期上,发表题为《再论徐渭〈青天歌卷〉的真伪》一文2,列举了大量徐渭“精品”,依旧维持原先观点与郑先生“商榷”。郑先生并不买账,恕不同意徐先生的观点,他在1989年10月主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徐渭》书画集中,非但收录着〈青天歌〉卷,而且还在画册综论中说:“近年发现的《青天歌卷》,是徐渭早年的一件作品,字里行间还依稀可辨这些大家(指徐渭取法张旭、怀素、黄庭坚、米芾等)的面目痕迹。”
二、公开支持《青天歌卷》为真的不在少数
持肯定意见的并不仅仅是郑为先生一人,刘拓涛先生在1979年第三期(香港)《书谱》杂志上,以《徐渭〈青天歌〉草书卷》为题,肯定《青天歌》为徐渭真迹,并且说:“是徐书中最为恣肆奇倔的”,“这件作品,如果说是超越了明代一般草书的水平(祝允明的草书意趣横生,极受推崇,但间有失笔),相信不会过分。”3
1989年出版的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4也把这卷东西作为“精品”鉴赏。1998年葛鸿桢在荣宝斋画集徐渭绘《花鸟》的专题论文,《疯狂的天才 天才的疯狂——简论徐渭其人其艺》一文中,还特别提出:“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行草《青天歌卷》……通篇不拘成规,随字取势,一泻千里,常常出人意外,乱头粗服,不计工拙,甚至丑怪之极,完全是一卷疯狂的心画。这里故意地反秩序、反常规、反协调、反和谐,显示出一种愤世嫉俗的强烈情绪。”5
葛鸿桢先生是一位多年从事书法研究的专家,他对徐渭的理解可以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2000年刘湛秋主编《抚摸与停留》中收录刘长春的文章《走进徐渭的世界》,作者说:“艺术往往是痛苦的结晶,……我在展读徐渭的行草书《青天歌卷》时撞击心头的便是这一感慨。”62007年陆景林主编《绍兴书画史》说:《青天歌卷》是徐渭的代表作之一。7笔者仅仅列举其中一小部分把《青天歌卷》当徐渭精品鉴赏的,且公开发表的观点,由此可见支持者,或者说受影响者人数之多不在少数。
三、对《青天歌卷》持反对意见的人态度暧昧
持不同意见的人,也有很多,但直接表明自己态度的却不多。199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徐渭墨迹大观》就没有收录《青天歌卷》8,漠视也是一种态度。2004年出版的王乃栋《中国书法墨迹鉴定图典》对徐渭〈青天歌〉长卷表示存疑。92010年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53《徐渭》的出版,其中刘正成先生撰写的《徐渭年表》与《徐渭书法评传》只字未提《青天歌卷》10,图版当然也没有收录。黄惇先生著《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他也持反对意见,但文中并也没有明确表态。11未发表意见的,也不能说就支持哪一方,如熊秉明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熊秉明说徐渭《青天歌》卷:“此帖是否为徐渭的真迹,目前尚难肯定。”12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徐渭书法风格问题还没有得到澄清。
四、《青天歌卷》的问题是“真赝各半”的历史遗留问题
从劳继雄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13统计统计情况来看,今可见署名徐渭并进入重要藏所的徐渭作品,专家组共计鉴定135件,真迹100件(含精品14件),伪迹30件(其中含资料9件),不同意见5件。伪迹占22%。如果含不同意见的,则占25.9%。从历史记评徐渭伪作的言论来看,这个数字算是少的,清张廷枚跋徐渭《春兴诗》册:“天池……遗迹为四方争购,近日流传唯赝本而已,……嘉庆丁巳(1797)春,罗山山人识,时年六十有八。”14还有《虚斋名画录》著录的《明徐青藤画(三十六帧)册》后就有汤贻汾(1778-1853)15题跋说:“伧父纷纷直取闹。大书青藤名敢盗。”潘曾莹(1808-1878)16的题跋说:“予见青藤墨迹甚夥,真赝各半。”17
《青天歌卷》问题引起的争议,只不过凸显了徐渭书法风格“影蔽”18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青天歌卷》这种不明不白的真伪之争,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找不到用来确定徐渭书法风格的标准件。
LTE-M在地铁隧道中的非稳态MIMO信道的几何建模······································陈旭敏 王大庆 潘韵天 郑国莘 (6,888)
五、徐渭书法的风格被“影蔽”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徐渭书画的真伪,也有不少人写过文章,如杨臣彬先生研究说:“绍兴地区有专门伪造徐渭与陈洪绶字画。”19其文中就《余生子册》的署名方式与书法风格等提出了质疑。徐建融先生研究说:“徐渭的名头既大……传世赝品远超过唐寅。”20杨仁凯先生研究说:“张大千仿徐渭的作品也很多,有字也有画。……屡见各地有多件大千仿徐渭的《“半生落魄已成翁”七言诗》轴。”21杨先生举例3件,张大千仿已经属于近代人物,他还在作伪徐渭书画(详情可见笔者发表在2003年11期《收藏家》的专文《徐渭书画辨伪》),更可见徐渭书画赝品之多。但这些专家们还没有提出徐渭书法风格存在“影蔽”现象。或者说“徐渭风格太多”(真赝混杂)难以分清,所以采取回避而不加辩驳。
六、《青天歌卷》引发对徐渭书法风格的思考
有鉴于此,《青天歌卷》所引起的问题已经超出作品本身的真伪问题。我以为出现“影蔽”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徐渭生前没有书名,更没有画名(笔者另文探讨),在其去世以后流传的作品就更少了。如果没有收藏家的重视与爱护,很多原先存在的作品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当徐渭名声渐起以后,出现了很多赝品,也就出现了很多双胞胎、多胞胎面目的作品。如笔者在2004年《荣宝斋》杂志发表的《春园》轴就有三件22。对于徐渭书法的真实风格,见笔者另文《徐渭书法真面考辨》(待发)。
书画风格受到影蔽的现象,在古书画研究当中多有存在,或许有其各自不同的影蔽方式,也会因其背景不同而导致影蔽的程度各有深浅,徐渭只不过是其中影蔽问题比较严重的一位代表,在我们深入研究书画史的同时,书画风格影蔽问题也应当引起研究者的深思与关注。
注释:
1.徐渭《行草〈青天歌〉长卷》,见《艺苑掇英》总第一期,35—46页;1978 年总第二期,35—43 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 年.
2.另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编《文物鉴赏丛书》书画(一),文物出版社 1994 年 3 月,172—192 页.
3.《书谱》杂志(香港)1979/3,第60—63 页.
4.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大地出版社1989.
5.葛鸿桢撰文《疯狂的天才 天才的疯狂——简论徐渭其人其艺》,见荣宝斋画谱明徐渭绘《花鸟》荣宝斋出版社1998.
6.刘湛秋主编《抚摸与停留》(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散文)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70页.
7.陆景林主编《绍兴书画史》.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第82页.
8.过大江编《徐渭墨迹大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9.王乃栋《中国书法墨迹鉴定图典》第300 页,文物出版社 2004 年.10.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53《徐渭》,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
11.黄惇著《中国书法史》(元明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12.熊秉明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第107页.
13.劳继雄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东方出版社2011年.
14.绍兴市博物馆收藏徐渭《春兴诗》册笔者有辨伪文章《徐渭<春兴诗>册辨伪考》,见《艺术百家》2007年第4期。[清]张廷枚,字唯吉,号罗山,清余姚人。诸生,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著有《弃余诗草》.
15.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
16.潘曾莹 (1808-1878),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17.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十二,《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二册,第540页.
18.所谓“影蔽”,与“遮蔽”与“隐藏”有点相似,含有“掩蔽”与“隐匿”的意思。“掩蔽”除了有“遮蔽”的意思外,还有被盖过,超过的意思。用“影蔽”就可以包含遮蔽、超过、隐藏等多重意思。故选用了这一语词,用以概括徐渭书画流传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怪异现象.
19.杨臣彬《谈明代书画作伪》,见1990年第8 期《文物》.
20.徐建融《明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第36页.
21.杨仁凯著《中国书画鉴定学稿》,辽海出版社2000.第204页.
22.贾砚农《徐渭书法<春园>真赝辨析》《荣宝斋》杂志2007年.第2期.
贾砚农,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书法(篆刻)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