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三困生”现象探究及其对策

2011-08-15步珏良

大家 2011年23期
关键词:特困生贫困学生贫困生

步珏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缴费上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也使高校已存在多年的贫困生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家庭经济困难生基础上分化而成的学习困难生,进而成为心理困惑生的所谓“三困生”现象,已成为高校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一个新的特殊群体。正视这一特殊群体,剖析这一群体产生的原因,从而真正解决“三困生”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概念界定

“三困生”首先是家庭经济特别贫困的学生,这是“三困生”形成的基础。其次又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特困生无法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甚至到了退学的边缘。再次,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双困生”中的一部分同学进而成为心理困惑生。与其他单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或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处境更为困难,生活更为艰苦,心理困惑更大,从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较高,退学人数最多。

二、“三困生”现象的成因剖析

一是高校贫困生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存在,这是形成“三困生”的前提。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贫困生在高校学生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贫困生的存在使“三困生”的出现成为一种可能。

二是基础教育的不平衡与学生自身学习的不努力,使贫困生演变成为“双困生”,这是形成“三困生”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不平衡,面向全国招生的高校录取时的成绩差异较大,再加上学生个体努力程度的不同,造成一部分特困生学习成绩较差,进而成为学习困难生。大一时由于各高校大多开设“绿色通道”他们有机会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与各种资助,但从大二起贷款银行考虑风险,都规定了贷款的相应条件,特别是普遍将学习成绩与在校表现作为发放贷款与否的主要指标,这些学生既失去助学贷款资格,学费无着。学校的一切奖助学金又与他们无缘。为了生活,有的贫困学生被迫去从事勤工助学活动,而“双困生”大多在勤工助学岗位的竞争中又处于劣势,较难找到适合的勤工助学岗位。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加剧了心理困惑的产生。

三是“双困生”面对生活、学习的双重压力,既无法正确对待又无力自我解决,从而又陷入心理困惑之中。再加上高校心理教育滞后,管理力度不够,也找不到妥善的解决方法,从而使“三困生”演变成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也使“三困生”现象成为学生管理者头痛的一个问题。“三困生”往往缺乏自信,无助感强,嫉妒心理严重、人际交往困难,心身疾病突出,问题行为较多。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困生”。

三、解决高校“三困生”问题的对策

全面掌握贫困生情况,建立贫困生家庭经济、个体心理、学业表现的系统数据库这是解决“三困生”问题的基础。首先必须全面掌握特困生情况。同时,尽快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贫困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校表现也建立相应的学业档案,从而形成系统的贫困生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或学业困难的贫困生进行个别交流,予以特别关注,从而加强对贫困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切实关心“三困生”学业成绩,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率先脱困,这是解决“三困生”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党与政府对高校贫困生的高度关注,同时,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高校的自身努力下,“不让一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已成为现实。因此,解决“三困生”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率先脱贫,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并且通过学习成绩的提高,使他们获得自信,重塑自我,为解决经济问题、心理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贫困生的学习成绩成了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最关键的因素。为此,各高校应针对贫困生学习上的困难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一是班主任或思政辅导员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提高计划,指导贫困生规划好自己的学业生涯。二是针对基础薄弱的课程让任课老师进行单独的辅导,学校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三是开展结对帮教活动。由班级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与“三困生”结成学习帮困对子。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保先”作用,另一方面切实帮助“三困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加强心灵沟通等,使他们在学习上尽快脱困。

自信是一个人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加强对“三困生”的思想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和激励“三困生”逆境成才,帮助他们正视现实,调整心态,消除“自卑”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切实将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鼓励贫困生视贫困为财富,变压力为动力,以良好的心态与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

同时,学校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创造一个帮助“三困生”找回自信心的良好外部氛围。学校要十分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出一个真诚、友爱、和谐的整体氛围,从而激化他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如浙江大学推出“感动计划”携手“三困生”,通过党员干部与“三困生”爱心结对,帮助弱势学生群体树立信心、度过难关、顺利成才,不失为是一项具体的举措。

此外,学校还可以尝试组织各类贫困生社团。如成立特困生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等。一方面,社团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从而激化他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让贫困生找到一种归属感。如南京大学,由贫困大学生组成的天健社、爱德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非常活跃。据了解,很多原本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

高校“三困生”现象作为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关注。只有思想上重视,政策上倾斜,措施上到位,我们才能逐步减少与消除“三困生”群体。才能真正将贫困生工作做到实处,收到实效。才能真正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 “决不让一个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历史承诺。

猜你喜欢

特困生贫困学生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伦理关怀在高校特困生工作中的作用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
大学特困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教育
“大学生特困生援助服务中心”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