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
2011-08-15李金钟
李金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越来越与时代的发展不适应。本文通过对高校不同类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总结高校体育教学的得失利弊,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设想,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具体教学经验的概括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高校教学模式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提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设想,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当前,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有:“ 三基型”、“并列型”、“三段型”、“分层次型”、“一体化型”、“俱乐部型”,这些教学模式大多数已经沿袭多年,也有些是近些年刚刚采用的教学模式,它们都曾在我国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教学模式已经暴露出了其发展的弊端,已不能适应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虽然有些教学模式明显表现出了其发展潜力,可也有很多与现代大学体育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现在就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各种类型进行利弊分析,以提出更能够适应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教学模式设想。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设想
(一)转变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人们对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南。高校对体育指导思想的定位及对体育教学的观念理解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首先正确理解体育教学中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深刻含义,不要因为误解全面发展的含义,安排太多的教学内容,要积极转变应试教育思想,改变强调技术教育为主的观念,改革考试测试方法,解决学生“吃不了”和“受不了”的现状,使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在各个阶段教学中能得到身心健康发展。其次体育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自己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征,爱好习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要把终身体育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体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运动技能,更要使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懂得自我评价,学会体育欣赏。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设想
根据对我国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我国的体育现状出发,提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设想,希望能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改变起到实质效果。具体实施设想:依照“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指导思想,教学模式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因此,以选项课、选修课为基本形态,同时,积极引导教师自主建立与选项课对应或者条件成熟项目的体育俱乐部,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要求招收会员,会员以会费制形式入会,以学会和掌握体育技能为目标。俱乐部会员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学习训练的,可以享受与选项课相同的学分,没有上选项课的可以享受与选项课学时数相同俱乐部的课时数。学校要根据需要进行运动队的建设,应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运动队队员参加正常训练的能够享受要求的体育学分。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教学处于动态管理之中,运动队队员、俱乐部会员、选项课和选修课的学生,选择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进行流动。这种模式打乱了原来的系科和班级,也可能会出现有的项目选择的人多,有的项目选择的人少,或者男女同学混合为一个班,因此,要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可以引导学生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单项体育协会,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既可以参加体育项目的管理,还可以对体育俱乐部进行自主管理,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协作精神。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体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高校体育也在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必然向复合式的、具有现代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体育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成为高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正朝着现代化、全面化、自主化、终身化、开放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不仅要有效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与体育文化素养,而且还要全面提高学生各项素质发挥自己的特殊的作用。未来我国的高校体育将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体育要求,向社会开放,向国际开放,体育课堂也将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大自然。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在实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仍将继续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己,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1]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
[2]董胜利,林克明,徐虎泼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
[3]陈秋斌,蔡灿龙,廖菲菲.福建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