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古代社会的几种旅游活动
2011-08-15张艺
■张艺
我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旅游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旅游类型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主要的几种旅游类型。
天子巡游:秦始皇在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10年十年中,五次巡游,周览全国,成为我国旅游史上帝王巡游的重要代表之一。汉代天子巡游最具代表性的非汉武帝莫属。汉武帝在其执政的53年中,一共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巡幸、封禅、游历多达30多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天子巡游不仅在规模上更加宏大,而且游览山水的目的在其政治目的基础之上也有所突出。隋炀帝“东西有幸,靡有定居”。明武帝时,虽然国事日衰,但仍乐于巡游。史载明武帝“耽于渔于清江浦”、“渔于积水池”。清代天子巡游以康熙和乾隆皇帝的巡游为最,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政治旅行: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旅行是郑和七下西洋。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与副使王景弘率领一支大规模的航海舰队第一次“下西洋”远航,计有六十二条宝船(船长44丈,宽18丈),二万七干八百余人,其中包括将官、士兵、水手、翻译人员、文书、医生、算术家、船匠和伙夫等,船上带了大批货物,被称为“大院宝肥”。他们从苏州刘家港(今太仓浏河)出发,泛海到福建、虎门,扬钒南下到爪哇、退罗(今泰国)、满刺加(今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苏门答腊,忽鲁摸斯及非洲东岸等地,于公元1407年归抵南京,历时两年三个月。此后又从永乐六年至宣宗宣镕八年(1408年一1433年)相继串舰队远航六次。从1405年到1433年前后七次,历别二十余年,共经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术考察旅游: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就是学术考察旅行的最早代表。司马迁之所以能完成鸿篇巨制《史记》不仅和他能充分利用国家藏书,能广采先秦诸子百家之言有关,而且和他年轻时游历全国,实地获取资料有关。司马迁二十岁起就开始旅行活动。他“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舟行)于沉、湘;北涉汰、泅,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蝉、厄因都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司马迁足迹踏遍了西汉帝国的版图,所到之处,调查搜集历史事实、历史人物逸事,及各地经济、文化、风俗民情等各方面的材料。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是中国古代把毕生献给旅游事业的第一人。”徐霞客二十二岁出游,五十五岁旅行途中生病被送回家中,五十六病逝。徐霞客一生留下了长达60余万字的具有文学和科学价值的记录,对旅行经过之处的地理形态做了详细的记载,其中有对其前地理书中错误内容的纠正,也有新的发现。
士人漫游:“士人漫游是指文士等知识分子以消遣排忧、赏心悦目为目的旅游。”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当政者,统治残暴“名士少有全者。”于此同时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和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佛教日趋兴盛。许多士人寄情山水尤其是文学家,几乎都是山水之游的常客。魏晋间稻康、阮藉等七人,东晋南朝之间的陶渊明,南朝刘宋的谢灵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漫游的代表。唐宋时期许多官僚地主、文人学士,由于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或者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而居游于田园山川。唐代大诗人李白二十五岁起便“辞亲远游”。他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这样描述自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大半生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他本人被誉为“诗仙”,不但和他豪爽的性格有关,也与他漫游名山大川,开阔了眼界、思想,体验到祖国山河壮丽,掌握了大量的素材有关系。
宗教旅行兴盛:“宗教旅行是以朝拜、求法为日的而进行的。”法显,东晋时期的佛学家。他于东晋隆安三年从长安出发,先后游历了北天竺、中天竺、狮子国等地,于义熙八年回国。回国后,根据游历经历写成了《佛国记》。“是中国现存有关海上交通的最早史籍。”
唐代高僧玄奘,途经九九八十一难,行程五万里,游历一百一十个国家,到达印度。潜心求学,取得真经。历经十七年回国,回国后奉唐太宗之命,著《大唐西域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历史,文化史籍。
民间节庆旅游:春节是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活动有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等等。通过观看这些表演为辛劳了一年的百姓的春节曾添了节日气氛,并放松愉悦了身心。
清明踏青也是我国很早就出现的民间郊游形式。《旧唐书》中记载“大历二二年(767年)二月壬午,上幸昆明池踏青。”清明踏青到了宋代风行一时。端午赛龙舟,本事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日的活动,后来人们把这一节日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重阳佳节,是古人为了祈求消灾避害、健康长寿而进行的登高望远的活动。“《齐人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