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性

2011-08-15王爱清

飞天 2011年22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民族传统

王 琬 王爱清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其艺术形式表达大多呈中轴对称结构,其建筑装饰的纹样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汇集各种民间传说、阴阳五行、图腾崇拜等等,本文主要阐述民族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中的运用,以及其艺术性的表达,真正实现民族文化和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

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民族文化始终是在反复的超越中得以继承发扬。以中国为例,传统设计侧重指原始图腾、太极八卦、青铜彩陶、敦煌壁画以及民间的各种吉祥图案、年画、剪纸、皮影、刺绣,特别是形形色色我国几千年的建筑风貌,它们都是体现文化意义的捷径,丰富设计形式的载体,一代代,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洗礼,这些传统元素依然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散发着诱人的艺术魅力。

如南有苏州园林、北有乔家大院,经典建筑数不胜数。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便是太极图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它是个世代相传的艺术和文化形式。太极图一半为阴,一半为阳,阴阳转化,运动无穷,物我不分,天人合一。历代艺术家根据这个格式,创造出许多新颖的建筑风貌。

现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今天的“现代”,又是明天的传统。现代设计,通常是指20世纪初在欧美发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特别是1919年格罗佩斯在德国成立国际包豪斯设计学院以来,包豪斯似乎已成为现代设计的代名词。包豪斯是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之大成的中心,意味着现代设计运动的开端,也奠定了二战后国际主义风格的基础。包豪斯设计风格具有高度理性化、数学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化和形式化的特点。现代设计中的元素,减少到最基本的圆、方、线(即点、线、面)的组合。设计元素的高度简洁,或许更利于人们抛开一些光怪陆离的表面因素的影响,更理性去寻求和规范的构成形式、平衡关系、美的法则。点的多寡、虚实、强弱、聚散;线的曲直、粗细、长短、疏密;面的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大小、正负、重叠、挤压等,都是有效的设计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将点、线、面基本元素作综合的立体构成,加上形之大小、体量、位置、方向、肌理、材质、明暗与色彩等诸多元素的应用,便产生了千变万化的建筑视觉效果。其实,现代建筑设计的任何因素,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是西方的还是传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抽象成是点、线、面、体块、材质这几种基本元素的立体构成、重组,在彼此寻找一种最适度的关系,且满足实用的功能。怎样在抽象的点、线、面、体块、材质等现代艺术形式中寄予民族文化,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众多具有民族性的元素正是现代建筑设计中“活的源泉”。伽达默尔说:“传统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它具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向度。传统是相当广阔的,具有深意性质的一个实体”。所以,对于民族文化及其元素,我们应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化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必然回归。具有浓郁中国民族意味的传统元素,其“形、色、神、意”无不延续着中华民族之文化瑰宝,蕴涵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折射出本民族的各个层面的审美观念及情趣,可谓是中国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典籍,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取之不尽的源泉。

传承几千年文明史中的传统建筑元素所呈现的艺术魅力和民族个性固然重要,但如果过分沉迷在传统的襁褓中。不加选择地“拿来”、“拷贝”传统文化的表面形式,而不是在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视觉符号重新演绎,那么建筑设计也将会失去光彩,失去生命力。因为,和世界建筑设计一样,中国建筑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不求新则不能发展。不创新则会走向暗淡无光。“现代建筑”从“传统建筑”中走来,是传统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指引着人类建筑设计前进的方向,为传统建筑注入新鲜血液和鲜活生命力。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元素必须对传统元素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寻求传统符号中“根”的意识,重组设计元素,赋予传统建筑新的内涵和意义。设计师可以考虑从传统建筑中的造型、寓意、神韵方面经过高度提炼、巧妙组合、内涵延伸,并将其融入在现代建筑设计审美的视觉模式之中。否则,传统便是死水一潭,泛不起层层波澜。所以,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融入,二者并不矛盾,二者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关系。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中,民族文化和现代技术的结合运用。

现代建筑设计在新世纪多元文化交融中,一直关注着建筑设计本身的文化对话,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本土化设计风格,构建更富创新意识的建筑设计文化,贯穿了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整个过程。今天的建筑设计,要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其精髓,同时焕发新意,不给人以简单的复古感。在人类文化的汪洋大海中,民族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已沉淀为公众视觉记忆和审美尺度的丰富视觉遗产,在建筑设计特定的环境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在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借用,对大众视觉经验和审美情趣的移植,可以使建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冲撞中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实现建筑设计当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

就张家口而言,涿鹿县的矾山作为三祖发源之地,炎帝、黄帝、蚩尤三祖的历史民族文化重建工作,无论作为民族文化保护,还是为了开发乡镇旅游市场,其建筑形式上都不失为民族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的典范,巍然屹立与主殿对面的九龙戏珠大型雕塑广场设计,其尺度和材质完全采用现代化科技,符合现代化审美要求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近年来,中国的建筑设计师在作品中不断探求创新民族文化,借此寻求民族与现代文化的切入点。

在现代设计成为主导文化的今天,形形色色的建筑设计中也张显着现代设计带来的巨大尺度和视觉冲击效果。建筑作为现代气息的传播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最具文化精神浸透力的清华高校建筑设计、最富艺术感染力的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最为注目率的企业形象建筑设计、最显精美的娱乐建筑设计等等。但是,所构建的新世纪现代建筑设计,离不开设计观念的更新,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所以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以传统哲学思想为依托,并建立在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视觉思维基础之上,融合现代设计观念,结合现代设计思维,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特性的建筑作品。

在现代设计中注入体现传统文化特征的图形符号,寻求“融合与创新”意识,进行视觉表述创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探索文化底蕴的发展趋势。而建筑中,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二者的融合过程,实质上是彼此吸收文化之精髓的过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美的造物并非简单地复制、表层地借鉴传统元素,而是透过传统元素来诠释文化内涵,是有目的地选择、重组、创新,将其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体现在现代建筑中去,将其传统文化中的神韵及精髓融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去。只有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并吸取现代设计意识与方法,才能构建出现代设计的理念与实践体系。而这既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必由之路,也是它的希望所在。

总之,民族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其设计风格有其自身的艺术表达形式,大多遵循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结构的艺术表达,在建筑装饰上,皆具有民俗文化的传统烙印,既不失民俗文化的古朴,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美观,是民俗和现代结合的艺术典范。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建筑设计的困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