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价值述评

2011-08-15

飞天 2011年14期
关键词:目的论个体技能

熊 伟

在民国政府执政初期,吴蕴瑞先生是一位受尊崇的体育学者,被视为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系的灵魂人物。吴蕴瑞体育思想及其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体育教育化思想的发展,使我国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奠定我国学校体育的近代化基石。他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其丰富而有见地的体育著作,对当前的体育教育改革仍有价值。为此,本文对吴蕴瑞先生体育教育思想作进一步的梳理。

1840年,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一些有志之士逐渐认识到了世界的局势和西方文明的实力。他们开始认识到要使中国富强起来,必须学习西方文明。在“求强求富”的口号下,出现了洋务运动。由于时局的内忧外患,向西方的学习具有目的性和正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富国强兵的体育思想演变成了军国民体育思想。19世纪,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但当时的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主要的目的是宣扬资本主义思想,企图再利用宗教来瓦解中国人民,最终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而从另外角度上,讲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对我国开展近代体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甲午海战的惨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对清政府朝野上下是一次巨大的震撼。同时,打破了洋务运动自强中兴的美梦,于是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反省,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维新运动由此而始。维新运动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存续和强大。此次变法对推动了我国的教育改革,如改科举,废八股改书院为学掌,各州、县分别将书院该设为大、中小学堂等。同时,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第一次选择。但两部章程强调的都是强兵的思想,是军国民体育思想在我国第一次被写进行政法规罩。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成立,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确定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方针。但于体育教育方面依然采用的是军国民体育思想。随后,无论是袁世凯推行封建复古教育,还是各派军阀的上台执政,体育教育都是提倡和鼓励发展军国民教育。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高扬科学与民主的旗帜,猛烈的冲击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民众获得了空前的民主思想的洗礼,许多民众开始了对军国民体操的批判和对体育的重新审视。如,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故愚观现今之体育,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非不有体操课程也,非不有体操教员也,然而受体操之益者少。非徒无益,又有害焉。”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从此我国的体育教育思想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正如吴蕴瑞指出:“无奈近10年来,体育之理论,教学之方法,大起改变。”此后数十年,由于时势维艰,军国民体育思想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进步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自然主义体育也在曲折中进步,这证实了历史发展的自主选择性。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清晰的展现了其体育教育思想的特质。“身心一统”的哲学观是其体育教育思想的基础,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在其吴蕴瑞的《体育原理》和《体育教学法》等著作中有明确的表示。吴蕴瑞的教学倡导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采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活动,反对形式化的体操等。他提倡的教育目标是要完成身体发展,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公民品格以及社交能力等多种素质。他要求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看出,吴蕴瑞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

吴蕴瑞的实用主义思想是接受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和传统中的“书本中心”。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他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引进到体育教育中,主张体育活动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但同时反对完全的兴趣主义,完全的兴趣主义对学生的身体和智力都是有害处的。吴蕴瑞在《体育原理》中指出“知与行”的辩证关系,反映在体育教育中,是要通过体育技能的学习,完成技能的迁移;是要完成包括社会行为标准、道德标准和民主自治精神等社会品质的培养。

现代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在处理参与体育的个体满足与发展同社会目标两者的关系时,把重点定位于社会目标上,而把参与体育的个体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手段论体育观把重点定位于运动手段上,而忽略学生的个体满足和发展。目的论体育观在处理运动手段和个体满足与发展两者关系时,将重点放在了个体满足与发展上;在处理个体满足与发展和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时,将重点放在个体满足与发展上。而早在很久以前,吴蕴瑞对手段论价值观和目的论价值观对体育的影响已有认识。他认为体育是教育的方法,其本身非目的。在宏观上,他赞同手段论价值观,但所要达到的目标却不是军事或纯粹的身体健美目标,而以培养有创造性心理态度为主要目标,以传达文化与创造文化为目的。他是以目的论价值观主导来设计体育教学的。吴蕴瑞主张“体育即生活”,强调个性自由发展。这并不是说不要学习知识和技能,也不是说知识和技能不重要。由此可见,吴蕴瑞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手段论与目的论,也不是极端的使用手段论或目的论他认为体育是一种工具,它并非仪是科学,也非专是技术,应达传达文化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手段论把握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目的论体育把握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方向,应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很好的发挥学校体育的功用。

学科中心课程观重视体育的知识和技能,或专注于体质增强,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也不够关注,忽略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人本主义强调哲学无非是个人的感受和体验的产物,是个人意志的体现。但它在人类社会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中暴露出自己的局限性,如忽视了主观意志形成的客观性;没有认识到理性和非理性对人的认识过程都非常重要。吴蕴瑞在美国留学和到欧洲考察时,对当时较为流行的人文主义思想应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他接受和传播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前提。他在《运动学》中阐明了在体育教学中要融合科学主义和文化主义,科学主义是体育教学的科学基础,人文主义是学生发展的科学基础。于是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在体育课程的实践中普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个体的需求与喜好。

吴蕴瑞在《体育教学法》中指出学习非专指技能学习,还附带的学习和随同的学习。学习非专指技能学习实质指的是关于身体的认知。吴蕴瑞明确提出的是技能的学习,而没有用技术的学习,而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的就是运动技能学习。“附带的学习”是指对与身体认知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与身体发展相关的营养、卫生、健康等知识;学习与某一技能相近的其它技能。“随同的学习”主要指的是念度的学习,属于学生心理发展领域中的非智力因素范围。主要表现在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与此同时,吴蕴瑞描述了的对态度教学的不够重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一直以来存在着的一个缺陷。2l世纪后,我国教育改革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越来越受到了重视。由此可见,从吴蕴瑞所处的时代对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认识,到现在对这些方面研究的丰富,反映了我国学校未来体育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目的论个体技能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拼技能,享丰收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