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钧瓷造型艺术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2011-08-15焦拥军

飞天 2011年24期
关键词:窑变窑炉钧瓷

焦拥军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凡的魅力令世界惊叹。无论古时造型上充满的浓厚的皇室的庄严肃穆,还是现在被赋予的生命与灵魂,无不彰显其造型上的独特表达方式。钧瓷艺术这一传统名瓷及其制作技艺自创烧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之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现代化的环境下,钧瓷造型艺术如何传承和创新一直是困扰钧瓷艺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对钧瓷造型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就是从本质上追本溯源,以企解开钧瓷造型的神秘面纱,达到对它研究的目的。

传统钧瓷成型工艺主要有手拉坯成型法和泥条盘筑法等,据史料记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会运用这些工艺制作成型了。手拉坯成形要求手工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也较大。这种方法适用于钧瓷圆形器皿,如盘、碗、洗、尊、壶、罐、瓶等产品的成形,尤其是传统钧瓷仿古器型,非手拉坯不能得其神韵。它的特点是制作出来的器形规整,厚薄均匀,器壁表里普遍有平行密集的轮纹,器底往往有线割的偏心纹。手拉坯产品一般手感较重,个别的胎体较薄而分量较轻。由于是手工制作,即使是同样的器型,其高低、大小、轻重和形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就像千人千面一样。泥条盘筑法制成的器物,内部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给人以古拙感。以泥条盘筑法创作的作品特点是古朴、流畅,富于变化。

传统的拉坯成型方法及泥条盘筑法具有鲜明的手工痕迹,直到现在仍为当代陶艺家所称道和延用。在今天陶瓷器生产工艺逐渐走上注浆成型、机械化压坯成型工艺,这种手工制作工艺的价值与地位日益突显出来,我们必须加以吸收和传承。

现代钧瓷产品定型批量大,工作效率高,操作便利,有利于工艺品日用化、产业化。适用于定型工艺品的批量生产,多为器皿类、人物类、动物类等规则或不规则的造型。形制单一,风格类同。产品造型自由度较大,但劳动强度也较大。

传统钧瓷成型多以手拉胚、印坯、手塑等手工技艺,有利于艺术化小批量生产,必须要加以学习继承。但效率低,人才培养慢,质量标准受个人因素影响多,不统一,不利于商品市场化。

钧瓷所用原料是就地取材。胎料用灰白色、黄白色和白色粘土配合而成,多为高岭石质为主的二次粘土,含有一定的游离石英、长石、金属氧化物等矿物,可塑性耐火度适当,所以单一粘土即可。胎料的组成以烧成温度的要求决定配比软土和硬土的多少。原始配比是:软土60%~70%,硬土30%~40%。

传统成型所用的单一粘土胎料,不利于大件产品的成型,古代有“钧不赢尺”之说。现在成型因为采用取汁澄泥、分层使用,泥料颗粒有粗细,颗粒细的适合做小件,颗粒粗的适合做大件。制作特大件产品,一般采用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粘土,或在泥料中加入耙渣、石英、煅烧粘土、瓷粉、铝矾土熟料等。

钧瓷艺术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于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釉色,釉料成分的合理组成是其“窑变”的关键。传统钧瓷的制作多是个体手工作坊,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原料的识别以肉眼和经验为主,无法分析原釉料的化学成分组成,形成成分不稳定,有效果偏差大的缺陷。上个世纪,由于钧瓷恢复发展的需要,国家派遣专业科研人员对钧瓷原料进行突击性分析,得到许多理论数据,推动了多年来的发展,使钧瓷成为我国五大名窑中恢复最好的一支。

从钧瓷艺术的发展史看,在钧釉窑变工艺与造型设计结合的最好的要数宋代的钧瓷艺术了。钧瓷的釉色淳朴温厚,层次复杂,富有节奏。钧瓷色不重复,“钧不成对”、“窑变无双”使它成为变幻万千,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当然如此精美绝伦的釉色变化是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展示它的美丽的,这时造型的设计变化就至关重要了。再好的釉色窑变如果没有很好的展示空间的话,美没就无从谈起了。

钧瓷窑变釉色的美妙,主要是配釉与烧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釉色和造型完美结合的产物。钧瓷造型不但讲究实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观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到艺术美。钧窑瓷器的釉层丰满且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钧釉的这种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圆、扁、方、曲、缩、张,格局合称和虚实得当之外,还讲究浑厚端庄、典雅大方、装饰简练、线条明朗、棱角突出、起伏得当,以增强钧釉的艺术美。

作为造型要适应钧釉的变化,不要把造型设计的过于复杂,要简明大方美观。因为钧瓷主要是表现釉色的,釉是第一位。钧釉比较适应大而光滑的面,过多的浮雕、过多的耳饰均不利于展现钧釉的变化。耳饰对于造型来说,应少而精,这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型无耳饰反而更好。所以造型一定要简练、大方,不要繁琐、复杂。

宋代钧瓷窑炉主要是马蹄形半倒烟窑。到了元代又发明产生了馒头窑,清末民初多是采用炉窑和洞窑,发展到现在演变为已使用矩形倒烟窑和圆形倒烟窑,还有炉窑。燃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先用柴后进入烧煤时期。不管采用什么样式的窑炉或用何燃料,过程都必须分三段火焰烧制而成。

传统钧瓷馒头窑是就地挖筑,窑门位于窑体的前部,窑体内部呈弧形。主要使用木柴作燃料。窑门同时被当做火池运用,火膛由窑门向里伸展呈扇面,窑床后面向下凹一深坑作为灰坑。馒头窑的整个窑室呈圆形,窑顶内收似馒头状,所以称为馒头窑。馒头窑的装烧工艺和传统北方单火膛半倒焰窑的装烧工艺基本一致。

炉钧窑是一种升焰式结构窑炉,窑体内部结构较小。炉钧窑所烧制的钧瓷作品因为釉色明亮晶莹、变幻多端而别具一格,这是很多窑都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50年代到90年代初,研制出了以煤为燃料、用高温耐火材料筑成的倒烟式圆窑、隧道窑、推板窑、双孔窑。这些窑炉的利用,在保证传统釉色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窑炉的使用寿命、成品率、产质量。1994年,钧瓷研究所研制出“抽屉式液化气窑炉”,并烧制成功。终于攻破了钧瓷烧制“十窑九不成”的难题。在提高成品率的同时,提高了窑室空间的利用,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环境污染,更适合钧瓷产业化的要求。

这一时期钧瓷窑炉烧制工艺通过使用倒焰式窑炉,使“钧不过尺”的传统工艺不再受到限制,创造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景象。由于传统圆窑改为推板窑生产,加大了钧瓷的生产量;由传统黑胎改为白胎,在釉中加入固体还原剂用于加强胎色的亮度,提高钧瓷釉面的艳丽程度,从而拓宽了钧瓷的烧成和造型空问。这些烧制方法的创新极大的推动了钧瓷艺术的发展,直到今天还深深地影响着钧瓷的生产。

现代使用的液化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现代化工业窑炉,克服了以上传统窑炉的一些弊端,加大了造型自由度,特别有利于特大件产品、现代陶艺类的加工。一些造型繁琐、工艺复杂的异型钧瓷产品不断出现,新造型也不断涌出。钧瓷所呈现的魅力不是单单几个因素的叠加,是各部分的巧妙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有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人为的高超技艺。本文希望通过探究能够使它得到更多重视和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窑变窑炉钧瓷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特色窑变组壶
河南荥阳市一碳素厂窑炉坍塌 致3人死亡3人受伤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行业首条“负离子生态石”宽体窑在恩平点火
科达承建561 m最长抛釉砖窑炉顺利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