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演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
2011-08-15崔慧
■崔慧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机会日益增多,具有高素质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表达的时代。英语表达能力,尤其是演说与写作能力,更是英语交际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着眼于培养适应全球化的优秀人才,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加大听说训练在课堂中的比重。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
这是由于大学英语本身课时较少,教学任务重,教师往往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即使在课堂上安排了口语教学内容,也只停留在较浅的语言形式的操练层面上,学生缺乏一定热情。虽然语境教学的导入强化了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文化环境,但不少学生由于为了语言而练语言,语言缺乏思想性、逻辑性、连贯性和地道性;不知如何有效组织观点、如何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运用非语言因素增加感染力;不知道如何与听众沟通,听众关注度不高,使得语言交际能力训练仍流于表面。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就必须革新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模式;文章就英语课堂演讲这一简单的教学活动,论述如何科学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理论基础
英语演讲有效进行,必须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Lucas认为演讲的言语交流过程一般由七种成分组成:1)演讲者2)信息3)媒介;4)听众;5)反馈——听众对演讲者做出的反应;6)干扰——任何妨碍言语交流的事情;7)环境——言语交流的时间和地点。其中演讲者、听众是主体;演讲内容是客体,连接主、客体的纽带是口语和相应的体态语这样的传播媒介。
二、研究的实施
1.时间安排。每次上课前10分钟左右为英语演讲活动时间。先由一位学生上台作主题演讲3—5分钟,接着师生共同参与答辩与评论。
2.实施对象。大学英语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在大一两个学期,学生分别进行了简单的口语训练和经典美文背诵准备。
3.演讲形式。学生一般按学号轮流演讲,但也可自行调整顺序进行演讲。
4.演讲题材与题目。演讲题材可出自教科书,也可以源于生活。
5.评价。每次演讲活动完毕,采取老师点评,师生提问,学生打分互评的形式对演讲者的表现评定成绩。课间休息,将该生的演讲成绩反馈给教师。演讲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不同等级。该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另外,教师对提问的学生表现情况给予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参数。
三、研究结果对教学的启示
1.将英语演讲引入英语课堂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成绩。
(1)英语演讲丰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非常珍惜这种交流机会,别出心裁地展示自己。百态的人生故事,热点的时政关注,贴身的校园生活,各地的风俗趣闻和声情并茂的模仿表演。这些精彩活泼的课前演讲,成为课文学习的热身,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教学的效率。
(2)英语演讲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课堂演讲不但为英语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还可以检验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身边的榜样,能促使学生你追我赶,更努力地学习。
(3)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演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正式讲话的自信心和交流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英语演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部分学生对演讲重视不够,准备不充分,疲于应付,达不到预期演讲效果。如在演讲内容的选择上,题材陈旧,选材面狭窄。有些学生选择介绍一个大家极为熟悉的西方节日;有些学生读两则英文笑话交差。演讲内容信息丰富度不足,导致听众关注度不高。
(2)演讲稿特色不分明。部分学生没有分清演讲稿和平时记叙、抒情小品文的区别。如演讲稿选词中式英文明显,用词不够得体,使用较生僻晦涩的词语,抑制信息的有效传播。演讲内容条理不够清晰,逻辑思维不强。演讲长篇大论,让听众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头绪。
(3)演讲者缺乏一定演讲技巧。演讲者吐词模糊,语调缺乏起伏变换,语速过快,声音过小,信息传播率较低。学生难以听懂。或者演讲者表情、手势不自然。
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在活动开展后期做出了逐步的调整和改进。首先,笔者通过奖励形式来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演讲中。在演讲选材上,笔者指导学生演讲要考虑听众心理,做到“先声夺人”,力求选择新颖、独特的素材。演讲词要有较高的概括性、口语化,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语。文章内容做到条理清晰,生动形象。
四、结语
实践证实在英语课堂引入演讲模式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教学的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交流、逻辑思辨和创新能力。认识到英语课堂演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实践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改进,并坚持不懈地实施下去,笔者相信英语演讲就会不断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惊喜,最终会让师生都受益。
[1]张冬玉.英语演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