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技巧

2011-08-15曹淼

群文天地 2011年24期
关键词:借代意译时应

■曹淼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文言翻译中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历次阅卷积累,笔者发现学生在解答这类题型时往往忽视了一些原则和方法。学生只有时刻记住并按照原则和方法去做,才能在高考中拿到很高的分数。

一、文言翻译的一大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另外,文言翻译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

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则是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学生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这些原则是不能丢的,要时刻牢记于心。当然,光靠原则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还需借助于相关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把文言句子翻译的很好。

二、文言翻译的六字秘诀:“留、删、调、补、换、贯”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来分别介绍下这六种技巧。

(一)留

例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分析:在这一句中,“赵惠文王十六年”是年号,“廉颇”是人名,“阳晋”是地名,“上卿”是官名,“勇气”则是古今意义相同,翻译时这些词语都可保留下来,不需要翻译。

例2.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分析:该句中“五代、宋”为朝代名,不需要译出。

小结:据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知在文言翻译中,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与现代汉语通用的词,皆可保留不动。

(二)删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分析:此句中“之”字乃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应删去;“也”字是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也应删去。

例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分析:该句中“盖”字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翻译时应删去。

小结:据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知在文言翻译中,那些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应删去。

(三)调

例1.拜送书于廷

分析:此句中“于廷”二字是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它的顺序。

例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分析:句中“身之察察”,“物之汶汶”乃是定语后置结构,翻译时应调整语序。

例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分析:句中“安在”一词是宾语前置,翻译时应调整语序。

小结:据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知在文言翻译中,句中的特殊句式,如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言表达顺序调整过来。

(四)补

例1.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

分析:句中在“不肯受”前省略了主语“侯嬴”,故翻译时应补出。

例2.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分析:句中在“厚币”后省略谓语“赂”,翻译时要译出。

小结:据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知在文言翻译中,省略的成分要补出。

(五)换

例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分析:该句中“短”字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翻译时应换成活用后的词语。

例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分析:该句中“剔”字是通假字,通“剃”字,翻译时应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小结:据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知在文言翻译中,词类活用的词应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六)贯

例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分析:句中“藩篱”一词是借喻,喻指边疆。

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例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分析:句中“杯杓”一词是借代,代指“酒”,可翻译为“酒力”。

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例4.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分析:句中“嗟来之食”是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

例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分析:句中“一夫作难”是用典,指陈涉起义事;“七庙”是借代,代指秦王朝。

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例6.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分析:句中“有事”一词是委婉的表达,指发动战争。

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小结: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充分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看清上下文的意思和关系,一般词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知道了这样的原则与方法,相信定能在文言翻译上取得更多的分值。

猜你喜欢

借代意译时应
浅谈回归方程在煤质检验中应用时应注意问题
说借代
关于比喻、借代区别的一点研究
浅谈编辑在编辑报纸翻译稿件时应注意的要点
浅谈编辑在编辑报纸翻译稿件时应注意的要点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测量血压时应关闭手机
溜旱冰时应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