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图书馆成立“读者协会”的构思

2011-08-15丁晓惠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山东济南250014

大众文艺 2011年12期
关键词:协会图书馆大学生

丁晓惠 (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 山东济南 250014)

浅析高校图书馆成立“读者协会”的构思

丁晓惠 (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 山东济南 250014)

高校图书馆是丰富生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大学生的知识殿堂,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图书馆的工作压力加大 ,使得图书馆的管理逐步落化。为了加强图书馆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效用,有必要进行资源整合并改善服务方式,而成立“读者协会”,是探索改变当前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读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人才。

图书馆;构建;读者协会;和谐;管理

一、参与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成立“读者协会”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校内重要的图书资料中心,它根据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大量搜集、整理和提供各种知识载体为广大读者服务,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服务于读者是图书馆的宗旨,如何吸引大学生读者利用业余时间最直接深刻的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围绕这一话题,笔者就成立高校“读者协会”构建和谐图书馆展开想象。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快速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的规模也逐步从“针对精英教育”初步转型为“普及大众教育”。这一转变使得高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因此高校图书馆不得不面临以下问题:譬如读者人数增加、需求多样化,馆员工作量增大、问题复杂化,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补充到位而造成服务落后;读者的问题、抱怨和不满增多。久而久之,部分学生把课余时间投入到校外以经济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中,而作为“知识殿堂”的图书馆却离他们越来越远。这样,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能得以体现。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管理应尽可能多的让大学生参与进来,而成立“读者协会”引导大学生直接参与到图书馆日常工作,同步于图书馆的发展和管理,在最直接、最深刻的接触过程中诠释图书馆,从而达到图书馆服务育人作用,最终实现图书馆与读者和谐共处。因此,成立读者协会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新兴发展改革方向。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由先前的单一模式转变为:藏、借、阅、网一体化的“一条龙”式服务,为阅读者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的借阅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但与此同时,也引发出一些新的问题,严重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如读者取阅书籍的太过盲目随意,致使图书丢失、损毁等乱架现象,大大增加了馆员的工作量,影响图书馆的管理。针对这些现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通过入馆教育、成立“读者协会”引导读者正确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自觉爱护图书、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高校图书馆“读者协会”的主要成员必须以大学生为核心,这样既对图书馆有利,也对大学生有利,只要正确引导和加强管理,这一措施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也能解决图书馆现阶段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大学生参与图书馆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丰富生活阅历,实现图书馆和谐发展。因此,将“读者协会”引入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或缓解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有效缓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隔阂、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图书利用率等。

近年来,急剧增长的高校扩招生,使得图书馆读者也越来越多,图书馆的事务也急剧增加,官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优质的服务在这种压力下也变得每况愈下。因而馆员没有充分的时间加强自身学习,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变通服务方式。“读者协会”的成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馆员匮乏导致的服务质量下降之不足。

大学生在通过“读者协会”参与图书馆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与图书馆进行零距离接触,而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图书馆,最大程度地认识、剖析图书馆。通过这种密切的接触和剖析,使得图书馆的作用、地位在读者的意识里得到认可和尊重,有利于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是一支青春活泼、有文化、有思想、充满激情的年轻团队代表,有这样一支队伍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必然会点燃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再者,大学生有理想、敢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使得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一定意义上讲,高校是一个人才资源的天然储备库,每个大学生身上都有无限的潜力,这就是最大的人力资源来源。再加上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这就意味着他们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同时,他们还是专业知识的掌握者,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以在校大学生成立的“读者协会”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恰是一种合理配置。例如,高速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无可厚非的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不可或缺部分。但是极高的更新速度加之高端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要求,使得网络资源的开发任务,不得不应由一大批计算机技术过硬的年轻人来完成。专业知识及教育背景的限制让一般图书馆固定员工在网络资源开发上力不从心。因此,通过“读者协会”形式不仅可以整合、利用在校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资源,完成图书馆网络资源开发之目的,而且还可以使自己所学知识得以实践检验。

图书馆与大学生读者之间因“读者协会”的成立而架起了一座互动的桥梁,实现了彼此的双向沟通。图书馆的工作始终是为全校教职工和学生服务的,这种服务应该是有针对性,有反馈,并且是有互动性的交流和传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彼此间缺乏直接、快速、有效的沟通,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时有会产生一些误解, “读者协会”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一方面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迅速获取广大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更好的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因为有了大学生的直接参与,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工作艰辛状态等相应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加强彼此间信任和理解。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之间因为有了直接的交流,双方才互动起来,服务也因此变得有的放矢,服务质量也因此而得到改善,双方在和谐的氛围中也实现了共同进步。

3.图书馆为丰富自我,锻炼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理念得到深入贯彻。

19世纪中期,在对欧洲的教育进行了大量考察和研究之后,马克思形成了系统的人的全面教育思想,认为“对于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未来教育必须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与体育活动的结合,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唯一出路,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至此,“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读者协会的成立,让大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之中,不但给众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而且也是对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深入贯彻和实施。大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日常工作,与读者、同事、领导进行深入的交流、学习,提升人与人和谐共处的能力,传承爱岗敬业,服务他人的精神,最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高校图书馆“读者协会”的管理方向

成立“读者协会”参与到现阶段的图书馆日常工作,是图书馆管理和发展中的一个创新,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读者协会”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选拔优秀大学生,成立读者协会

在众多大学生中,以不计任何报酬,选拔自觉自愿为读者服务的优秀学生参与其中。这种选拔方式倡导的是一种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树立高校良好风气。我们每一个人组成一个体,是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个体对于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奉献与索取两大方面。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不再为解决温饱而犯愁时,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他们由一味的向社会索取慢慢转换为向社会奉献。而当前部分高校内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校大学生普遍吝啬于奉献,亦没有宽容的心态,在对待事物上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现象。因此,图书馆成立“读者协会”引导大学生远离不良社会风气、倡导无私奉献,这一举措是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文明精神的培养,是对社会公益事业、文明社会风气的倡导。

2.把“读者协会”作为大学课堂教育的延续

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服务育人,作为高校教育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成立“读者协会”把育人作为“读者协会”服务的首要目标,高校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人才,无私奉献是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是高校教育人培养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以构建和谐图书馆为目的

构建和谐图书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也是提高图书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图书馆要从协调图书馆的人文环境、物理环境等诸多方面入手。成立“读者协会”,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增加图书馆与读者的密切互动;激发读者的读书求知热情。

服务育人,是图书馆“读者协会”管理的首要任务。必须将育人的思想贯穿到“读者协会”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使“读者协会”成员在义务工作中,充分利用图书教育知识,这样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效锻炼自我、丰富知识生活,实现劳动实践教育全面培养的统一,更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苏东水.大学管理类教材丛书•管理心理学.[J]2005(2).

[2]张文岫.略谈高校新生如何利用图书馆.[J] 2008(6).

猜你喜欢

协会图书馆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图书馆
“广厦奖”优秀评选机构名单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去图书馆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