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对两宋山水画的影响

2011-08-15武金燕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2期
关键词:画院山水画时期

武金燕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文化对两宋山水画的影响

武金燕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我国是一个文明大国,也因此必有其伟大的文化艺术,有足以代表其民族的传统精神,我国国画艺术渊源既远,复经历伟大的艺术家,不断的超越前贤,发扬艺术的精神。尤其是六朝以来,经我大唐而至两宋,取得了灿烂的艺术成果。这是一个关于两宋时期文化对两宋山水画之影响的论文研究课题。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人们的思想等这个大的文化背景对两宋山水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山水画在这个时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两宋时期,皇家设置了正规的画院来对绘画进行直接的介入和控制。画院的设置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帝王对画院的要求依据自己的爱好,他们的审美趣尚必然会直接影响画院艺术的发展、限制和诱导人们的审美倾向,难免影响整个艺术的自然发展。

山水画;两宋

[1]崔庆忠《世界艺术史绘画卷》,东方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2]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

[3]何延喆《中国绘画史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6月第2版

[4]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5]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

武金燕,新疆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美术学。

我国的山水画发端于六朝,成形于隋唐,而兴盛于宋元。六朝时的画家如顾恺之、宗炳等都为山水画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但是当时的山水画还依附于人物画,尚未能突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幼稚画法。至于隋朝,山水画才真正脱离人物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山水画继续向前发展,处于唐朝盛世时期的山水画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就,其中以李思训、李绍道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风偏于装饰性;以王维、张璪维代表,大笔泼墨挥洒,开创了水墨写意的山水画,推动了唐代山水画的发展。五代两宋绘画反应了宫廷、士大夫以及市民各方面的要求和审美时尚,特别是世俗趣味的进一步抬头,各种美术,虽然缺乏唐代的华丽和豪放,但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古代的巅峰,所作作品逐渐讲求洗练、追求诗意,形成了细致、典雅的风格。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它运用多彩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根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文人士大夫绘画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提高也有促进作用,他们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贡献。宫廷绘画在整个社会绘画的繁荣基础上得到高度发展,其艺术成就也不容忽视。经过隋唐繁荣盛世后,国家处于长期的战乱时期,政治上产生了的巨大变动。在当时的两宋时期,宋代历代帝王都喜欢绘画,政治上重文不重武,对少数民族的抗战总是处于失败状态,消极抗战,采取逃跑政策,统治者软弱无能。政治、文化的变化对两宋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统治者重文治,国内平安无事,这样的大策略在总体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农业、工商业、科学技术、手工业等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绘画艺术的极大发展。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整体的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文人士大夫的相互渗透,画家们深入自然,深入生活现实,有的隐居深山老林,有的广游自然山川,搜尽奇峰,把自己对自然风光的领悟与感受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如范宽描绘关陕一带的风光,浑厚有气势,其《溪山行旅图》是不朽之作。董源描绘烟雾迷蒙的江南风光等,各具特色。山水画风格从此向世俗接轨,形成了符合宋代特有的风格特点,宋代院体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技巧以及人文色彩等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元、明、清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山水画在两宋形成高潮,后梁的荆关擅长描绘黄河两岸的山水景色,南唐的董源、巨然擅于描绘江南烟雾迷蒙、草木丰盛的秀丽山水。荆浩、巨然之画多以水墨为主,全景式构图,而郭忠恕、卫贤擅画楼阁。北宋画坛,宋处李成以画密林平远为主,范宽则擅长描绘关陕一带浑厚峻雄的大山。北宋中期的郭熙擅于把握四时朝暮、风雨晦明景致,使山水画更加生动传神。其见解被整理成《林泉高致》一书,强调画家要认真体现自然山川景色,强调画家要用提炼概括的语言创造带有感情和理想的意境,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和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南宋的重要画家则主要集中在画院,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为代表,他们的画风趋于简括、用笔取景更加洗练,特别是马远、夏圭以巧妙的剪裁画出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形象鲜明而意趣盎然。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山水画在空间布局上的巧妙的处理与变化,对两宋以后的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北宋的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注重于完整地、全面地把握对客观事物的繁复的全景式构图,体现了一种大气、浑厚的意境。随着宋朝帝王对少数民族部落的不断的弃降,宋代宗室的南迁,宋王朝被迫遭遇了一个历史的转折。随着朝廷的重建,画院机构的再次兴盛,山水画的面貌也在历史的转折之后产生了艺术的转折。这种历史文化对两宋的山水画也自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时期,南宋的山水画则不同,它塑造了一种空灵的、诗一般的意境。南宋的山水画和北宋的山水画不同,水墨苍劲的大斧劈山水和半边一角式的构图体现了南宋山水所特有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明显的时代的烙印。山水画在宋代时的变化是最大的,从选材到构图的变化,都有了一个飞跃,山水被作为环境艺术加以描绘。自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来源于荆浩,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兀巨壑,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他们共同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期山水画中的北方流派,与以柔性线条描绘烟雾迷蒙温润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着本质性的区别。马远和夏圭常常只描绘出山之一角,水之一涯,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采取这样的构图从而使主题更加突出和集中,意境却依旧完整。这也正是南宋院体山水的一大特点。中国山水画从董源、巨然的全景式构图发展到南宋的半边、一角,历经着一种演变的过程。从全景式的大山大水以及松石,到用笔简括、章法裁剪的边角构图,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卓越创造。马远和夏圭代表着南宋院画的最高成就,他们是继承李唐画风的杰出代表画家,把李唐开创的刚劲、简练、局部取景的特色发展到了更高的层次。他们的作品耐人寻味,可以说,马远和夏圭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无论是用笔还是构图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们在绘画史上的作用和地位都无法低估。

在北宋初期,画家重写生,关仝、范宽描绘关陕一带的景色,董源、巨然写江南的秀丽山川,他们从实际中探求而有面目,宋初的山水,是比较活泼自由的。米氏的米点山水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其用水墨挥洒烟雨树木,不求修饰,冲上天真,充分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后又有南宋四大家,风格不同于北宋,又有其独特的特点。马远、夏圭的山水画,最能代表南宋山水画新风格,对后世颇有影响,对日本影响最大,甚至超过了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画派。在两宋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组合的大的社会文化为背景,形成了两宋时期山水画所独有的艺术特色。两宋时期的山水画的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果,并对后世的山水画产生的广泛的影响。

猜你喜欢

画院山水画时期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守正创新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展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