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末黄河半日游

2011-08-15黄胜昔

辽河 2011年7期
关键词:烟波浮桥涛声

文/黄胜昔

周末黄河半日游

文/黄胜昔

或许,越是近在咫尺的事物,人们越是不在意。一个喝着黄河水长大的我,去黄河边玩儿过几次,却没有真正用心感受过这条孕育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今天是周末,秋高气爽,人的心情也格外明朗。我像是践行了很久以前的约定似的,怀着虔诚的近乎朝圣的心情来到五公里外的黄河岸边。

登上黄河大堤,顿觉豁然开朗,眼前一片开阔的景象,似乎我整个人都融于天地间了。黄河就在脚下,河水浩浩荡荡,向北奔流。宽阔的河面上不时有水鸟轻盈地掠过。抬眼向对岸望去,雾气朦胧,缥缥缈缈,一切景物像笼着轻纱的梦,又如古典的水墨画一样,怪不得诗句里总是说“千里烟波”、“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波江上使人愁”,这“烟”就是水上的雾气啊,远望就如烟一样。

不远处有一座浮桥,我走在上面,才知道浮桥是用若干个大船连在一起搭建的,我立即就想到了《三国演义》里的连锁战船,不就是这样连接的吗?还没上来的时候我心里就疑惑:浮桥就是浮在水面上的桥啊,稳吗?走在上面是不是摇摇晃晃的?来到桥上才知道竟是这样的稳,只有载重大一些的车从上面过才能感到震颤。我站在桥上,手扶栏杆,向上游望去,远天苍茫处烟波浩渺,真是“黄河共长天一色”,水天相接处虚无缥缈如在画里。我想起黄河的源头处是一道清泉,后流经高山险壑大峡谷,曲折迂回,常常一泻千丈,气势如虹,后又流经黄土高原,裹带泥沙,似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到了下游却河面宽广,水流平稳,带着沧桑后的平静与洒脱,灵魂皈依般的融入大海。黄河的一路凯歌不正像人的一生吗?从清纯的年幼经历成长,岁月的坎坷考验促其成熟,历经世事风云,最后练就一颗宽容、洒脱、达观的心魂,等待叶落归根的安然。忽闻耳边竟有涛声,打断思绪,那是河水冲击船身发出的。我静听这涛声,真乃天籁,大自然的乐音是如此的动听,动听到让你心醉、让你感动。

下了浮桥,我又转到渡口,从渡口下去,踩着高低不平的石头下到水边,伸手就能撩到河水,我要与黄河零距离接触。我仔细观察河水,缓缓地奔流,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光潋滟,还不时打出漩涡,犹如一首旋律低回的乐曲。我感觉眼前的黄河不只是简单的平静,这种平静是蕴含力量的,是种内敛的激越、迂回的博大,富于个性。她流经半个北中国,流出了整个华夏的文明,流出了曲折的历史,也流出了一道人文长廊。她的不变中的千变、温雅中的动感、平静里的莫测、平实内的深邃,让人只能观之、羡之;只能敬畏,不能亵渎。

有几个七八岁的小孩叽叽喳喳地在岸上玩儿,应该是岸上村子里的,他们在水边嬉戏,伶俐地踩着岩石,也想下来,大点儿的男孩儿还不忘嘱咐一句“要小心!”而孩子们依旧是踩着岩石,蹲在了水边。我突然想,在黄河边上长大的孩子,黄河在他们心中是什么感觉呢?或许,他们还小,没什么感觉;或许,黄河的某种精髓已深入情感的基底,融于身心而浑然不觉。他们很快会长大,会走出一路黄河的品质来完成他们的一生。

归去了,揣摩着黄河的内蕴;归去了,带着黄河的神话。今夜我会枕着那阵涛声入眠,让黄河从我枕边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沙爽)

猜你喜欢

烟波浮桥涛声
我将抱回涛声(组诗)
为你写诗
九月
访浔阳楼
落日浮桥
开路先锋舟桥部队
如此乐观
沸腾在体内的涛声
新年“希望球”
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