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赵明的创作理念谈起

2011-08-15杨爱胜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赵明古典舞舞剧

杨爱胜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时间:2008年7月3日;地点: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事件:编导培训;7月3日上午,主讲赵明

一、肢体语言的思维方式与文学语言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1.中国的语言文化十分丰富,例如诗歌、散文等,言能尽意。然中国肢体语言的思维能力好像还处于初级阶段。肢体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人习惯于文字语言判断舞蹈作品的对与错,但肢体与文字传达的东西是不同的两种表现方式。例如,舞剧为了一句话可能需要半小时,然而很大篇幅的文字内容有可能只有几个动作行为就可以概括。他们的时间概念和表现手段完全不同。所有戏剧文学脚本可以是相通的,但舞剧不行,舞剧是舞蹈编导的思维与灵魂,是以编导的思维来构架的,而舞蹈的思维又是独特的,其它语汇无法替代。

2.肢体语言如何让观众理解明白?

每一个编导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使你编的舞蹈让观众明白你讲的是什么?可以运用多种舞蹈表现手法来进行阐释。⑴逆向思维法,用和常人相反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会升发出意想不到的效果。⑵如何区别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不同的表现方法?用独特的舞蹈语汇去创造全新的表现方式。

舞剧《红楼梦》“婚礼”一折赏析:整段舞蹈只用了两种色调,一种步伐,一种节奏来完成。作品运用了虚与实的对比,红与白的对比,喜与悲的对比来表现主题。而同一种步伐同一种节奏的运用,则表现了在封建礼教、封建枷锁的和限制下,黛玉被踩踏压制而死,这同一步法则象征着封建枷锁。(注:《红楼梦》“婚礼”与《瓷魂》“寻瓷”两折分别运用了同一节奏内表现不同的情节内容,而且各有千秋,充分体现了两位舞蹈编导大师深厚的编导功底和驾驭舞蹈的能力的确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个性化与共性化

1.编导者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并且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自己的独特视角,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在张扬彰显自己个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要让作品有共性,能产生共鸣让观众和业内人士都能欣赏。切忌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作品只有自己明白其它人不知你所云这也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3.艺术产生共性是不分国界的。好的艺术作品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国家都有其广阔的生存空间和艺术价值。

4.作品《走,跑,跳》赏析

编者从军人日常训练的走、跑、跳入手提取元素,运用现代舞的技法,芭蕾、古典的技巧来表现当代军人形象,而贯穿始终则是军人的“魂”——也就是军人的精神,通过一次次跌倒,再一次次顽强站起,表现不屈不挠、坚强刚毅的中国解放军战士。作品中有编者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到的手法、新颖的方式。也有大家都能感觉到的军人精神、军人魂魄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性与共性融合的作品。

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结合

1.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语言习惯都能体现这一点。

2.东方人是上半身文化,西方人是下半身文化

3.中国人注重上肢的表现,语言和手臂动作比较发达;西方人的下肢尤其脚下轻盈灵活善于表达思想,在表演中也善于运用下肢表现。

4.编导者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⑴舞蹈编导者应该多欣赏各种舞蹈以充实舞蹈语汇。⑵一个舞蹈演员转型的编导应该多跳、多看、多思考。发扬自己的优点,补给自己的不足(比如条理性思维,文学修养,把握全局的能力等)⑶编导群舞队形变换的时候一定要顺畅,忌生硬,需巧妙自如自然流动形成,勿养成转圈、跑,或者生硬变化的习惯。要多动脑筋使队形变换不露痕迹。

5.舞蹈艺术如何借鉴、借助文学、戏剧等姊妹艺术?

舞蹈应该文学学习表达;应该向戏剧学习表演;应该向美术学习构图;应该像太极学习变化。

6.中西方文化的结合:⑴肢体上可以运用现代舞的元素。⑵情感上运用古典舞的表现手法。⑶场面队形上采用芭蕾舞的元素。将西方的步伐巧妙的运用到中国的舞蹈中,将三者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其表现方法别具一格很有新意。

四、当今河南舞者如何探寻“河南风格”

如何挖掘具有典型河南风格特征的舞蹈是此次舞蹈编导会议的主要议题。赵明以他的亲身经历和他对地域性舞蹈风格特征的独特见解,给了河南舞者一个很好的建议。河南省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河南地域风格特征的挖掘应该建立在河南的人文基础上。他以山西省的舞蹈为例:山西的典型舞蹈动作其实也不多,那么山西省为什么创造出一系列的舞蹈精品那?关键在于他们扑捉到了风土人情的根源,抓住了实质。黄土高原的“情”,山西醋文化的“酸”等都成为他们典型舞蹈动作的切入点。“河南风格”也应该从河南的“人文”入手,观察他们的性格特征,爱的方式、表现方法、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等等。通过人文特征展开想象,创造出河南的舞蹈形象形成“河南风格”。

对赵明编导风格的感受和认识

课后感受: 一天的编导课通过欣赏、剖析、讲解,逐渐对赵明的编导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试着把自己的认识谈一下希望同行指正。

一、优美流畅的线条感

欣赏赵明的舞蹈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舞蹈动作的线条感清晰透彻、优美流畅、开阔舒展。这可能和他曾经作为芭蕾舞演员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的舞蹈动作富有张力。就是在古典舞剧《红楼梦》中,独、双、群舞的舞蹈动作,已不是典型意义的古典舞动作,“拧、倾、圆、曲”中的后两者明显放大或弱化,取而化之的是具有芭蕾直、崩、开感觉的动作元素。只是从韵律气息中感受到古典舞的神髓。那放大的“圆”、柔美的“展”、顺畅的“开”无不展现出一种新颖的别具一格的线条清晰的古典舞图示。在古典舞中揉入芭蕾元素使古典舞的动作线条更突出,更具“骨”感,让我不仅想到柳公权的书法,古代书法家曾经赞誉“颜筋柳骨”两位大家的的书法特点,我感觉赵明的古典舞蹈很有柳体书法的风格韵味。独树一帜、风格鲜明完全一种新的古典图示。(完全自己感觉)

二、赵明的编导风格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

从赵明的早期作品《走、跑、跳》,到古典舞剧《红楼梦》到当代舞剧《闪闪的红星.》。一路走来每部作品都能看到他独具匠心、别致新颖的亮点,而这种独特新颖就是中西方文化完美无暇的结晶。在《走、跑、跳》中,他在步伐,舞蹈动作的设计中巧妙的运用了现代舞的元素,突出了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情感上运用了古典舞的手法,让人能从舞蹈中体会到哪真切的、坚强的、刚毅的军人之“情”(也就是军魂);舞剧《红楼梦》和《闪闪的红星》除了这两种方法轻松的的运用外,在一些大的群舞场面队形上都采用了芭蕾舞的元素。将西方的步伐巧妙的运用到中国的舞蹈中,并且将三者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其表现方法别具一格、新颖独特,堪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

猜你喜欢

赵明古典舞舞剧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色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百科全书舞剧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舞剧《瑞鹤图》剧照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秘 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