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诗意而明晰的青春之歌——析福雷钢琴《船歌》作品26之1

2011-08-15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船歌和弦声部

袁 瑾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加布里埃尔•福雷 (Gabriel Faure,1845-1924)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众多领域,其中以中小型室内乐型作品见长。钢琴音乐是福雷最重要的创作领域之一。福雷的早期音乐即展示出其抒情诗人的本质。他一方面吸收了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和美学思想,同时又受巴那斯派诗人的影响,以一种语言上的精确和形式上的严谨完美为准则,来关注船歌这一抒情性很强的体裁,使音乐优美、文雅,诗意而明晰,充满迷人的魅力。在福雷创作的第一首船歌作品26之1中,作曲家所特有的风格特征就已初步显现。

一、创作背景

福雷的第一首船歌(作品26之1)创作于1880年,此时的福雷正在玛德莱娜教堂从事唱诗班指挥的工作。虽然烦杂的工作事务占去了他大量的时间,但他的创作热情高涨,其音乐中充满了勃勃生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作这首船歌时,福雷还未去过威尼斯,而当时(第二帝国时期)船歌这一艺术形式在法国日趋流行,例如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中有一段著名的《船歌》,就与福雷的这首船歌完成于同一年。

二、音乐述要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而又具有感伤格调的钢琴小品。钢琴演奏家科尔托认为此曲“仿佛温暖而充满热情的歌声抚慰着夜晚的忧郁”1。全曲由比例较为均衡的三部分组成(A-B-A1-尾奏)。中速的小快板(Allegretto moderato)、抒情性的旋律与摇曵而富有律动感的6/8拍子贯穿始终(偶尔插入3/8拍子),音乐具有典型的船歌特征。

第一部分(A:1-34)为A小调,由篇幅大致相同的三个段落(a b a’)组成。a段(1-8小节)前后乐句均衡对称。歌唱性的旋律置于中声部,呈上下级进式进行,与带摇栧感的节奏相结合,显得亲切温柔;外声部伴以低音支持及和声加厚。第3小节处出现那不勒斯和弦,为平稳的音乐进行带来色彩变化。b段(9-15小节)旋律移到高声部,音乐色彩较前一乐段更加明亮,力度亦逐渐加强,情绪随之上扬,到第13-14小节处达到高点,继之以短短的小结尾(16-22小节)。这里,属和弦与邻近的下属关系和弦相交替把属和弦加以延长,同时突出高、低两个外声部。第三段(a’,25-34小节)再现了第一段的音乐材料。置于中声部的旋律稍有变化,低音仍起支持作用,而高声部加入了许多具半音倾向性的增二度音程,音乐较之a段更为流动。

中间部分(B:35-78)调性转入C大调。旋律移至高声部,在分解和弦的伴奏下,音乐变得更加舒展明亮。单一主题不断地反复,以力度上的强弱变化和织体上的厚薄变更形成了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发展阶段。而极具特点的节奏组合安排(节拍重音和节奏重音形成三重交错),使原本就具有船歌特点的节拍和节奏更具摇曳感,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音乐在达到高潮后再趋平静,形成琶音和音阶型乐句后回归主部。

再现部(A’:79-101)音乐回到A小调。伴奏声部仅为单音或音程形态,较之第一部分主题呈示a的朴素及a’的华丽,多了一份扎实和稳重感。

尾声(104-114)中低音强调主音的持续音,主题a的因素起初在高声部,然后移到中声部反复出现。每一句总是落在主音或属音上,使调性清晰稳定,音乐趋于平静,但中间的和弦色彩不断变化。乐曲最后结束在A大调的主和弦上,音乐在明亮的色彩中结束。

三、音乐风格特征

福雷早期的创作主要受肖邦、李斯特、圣-桑斯等作曲家影响,既吸收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如音乐注重旋律化和优雅平静的抒情效果,大量飘忽不定的色彩性及线条化和声语汇的使用;又继承了圣-桑斯严谨、明朗清澈的艺术手法,使得乐曲抒情优美,凝炼而具有艺术品味。同时,他个人的创作风格也初步呈现:大量复合节奏节拍的运用,使音乐的行进光滑流动、敏感而微妙。

(一) 抒情优美的旋律与多声部织体结构

旋律是福雷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一部分。福雷船歌无与伦比的动人魅力,首先从优美低回的旋律中表现出来。从旋律写作看,第一首船歌由均衡对称的乐句组织,旋律仍然充满歌唱性和优雅平静的抒情效果。优雅、歌唱的旋律在轻柔的分解和弦伴奏之上,构成一首典型的钢琴式“船歌”。

在该曲中,复调音乐精巧的技术手法与主调音乐相交织,使各声部既保持各自流动的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融汇成一个声响的整体,构成了诗意而又明晰的效果。如在乐曲的开始的第1-8小节,歌唱性的旋律置于中声部,呈上下级进式进行,外声部伴以低音支持及和声加厚,高声部是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声伴奏。各声部同时进入,相互映衬,构成了非常清晰的三声部线条。再如乐曲的第16-22小节,内声部旋律分别是对前一小节高声部旋律的模仿,为避免与本小节高声部的旋律形成不协和感,在八分休止符后出现。由此,第23-30小节的高声部与内声部形成两个错落的线条,与左手的上行琶音伴奏一起,更加强了音乐的流动性。

(二)功能和声框架内的色彩性和声语汇

作为一位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福雷的创作个性大多来自于他对和声及调性的处理方式。”2在和声语言上,福雷虽然没有进行令人震惊的革新——直至晚期,福雷仍然采用传统的正三和弦作为和声支柱进行创作而从未离开功能和声及调性的限制。但他凭着敏锐的听觉和娴熟的作曲技巧,从传统的和声语汇中寻找新的音响效果。大量色彩性和弦的使用,飘忽不定的和声进行及意想不到的解决,化解了传统功能和声中紧张对立的矛盾冲突,加强了音乐的色彩效果。

在该曲中,变和弦的大量引入,为音乐注入了新鲜的气息,形成色彩斑斓的音响效果。如在乐曲的起始部分,柔和的上下级进旋律置于中声部,外声部伴以低音支持及和声加厚,与带摇曳感的节奏相结合,显得亲切温柔。而第3小节那不勒斯和弦的引入,使得原来II级音上音响较尖锐的减三和弦,改变成大三和弦,为这段具有感伤格调的音乐增添了一份明亮而温暖的色彩。在该曲的尾声部分,变和弦也被大量运用。从第101小节开始,音乐进入该曲的尾声。乐曲主题a的因素起初在高声部,从第105小节开始移到中声部反复出现。每一句总是落在主音或属音上,使调性清晰稳定,音乐趋于平静,但从第104小节开始,中间声部的变和弦不断出现,从小三和弦转变为减三和弦、大三和弦(105小节),然后是减七和弦与大三和弦的交替(105-107),再到半减七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107-109),音乐的色彩不断发生变化。乐曲最后结束在A大调的主和弦上,音乐在明亮的色彩中结束。

(三)单一的节奏组织手法与灵活多变的节拍节奏

在福雷的创作中,节奏的模式一旦建立,通常就会保持一定篇幅,因此常常给人以简单的假像,认为他的作品缺乏力度和冲击力,甚至单调乏味。但进一步深入研究福雷的节奏运用便会发现:“在他看似保守的节奏运用中其实隐藏着一种灵活变通的节奏技巧,这种技巧是他的音乐语言的一个重要特色。”3

在福雷的这首船歌中,我们能见到一、两种节奏音型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作品中的某个段落,单一的节拍节奏形式成为划分段落的重要依据。这种统一、集中的节奏组织方式(连续的节奏音型及和声织体),使福雷的钢琴船歌充满了理性的魅力和逻辑上的连贯性,成为福雷追求明晰、精练风格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与此同时,该曲中复节拍、交错节拍大量出现,又为音乐增添了充满诗意的浪漫色彩。与许多船歌创作一样,该曲采用6/8复节拍写作。这种摇曵而富有律动感的节拍,犹如生命中的呼吸,给予船歌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使船在水上的运动——摇摆、漂流能够贯穿始终,成为船歌中最为关键的元素。如果说,6/8拍子是船歌音乐的一项基本元素的话,那么在一首钢琴船歌中频繁出现两种以上拍子的交替使用,却是福雷船歌中别具特色的。在福雷的这首作品中,6/8与3/8拍子频繁交替。变换拍子的运用使音乐不再勉强地被小节所限制,而是由小节迁就音乐。重音移位造成乐句的扩展与压缩,加强了音乐的不稳定性与推动力,成为福雷钢琴船歌产生流动、自由效果的有效手段,增强音乐的诗情画意。

结语

抒情优美的旋律与多声部织体结构、功能和声框架内的色彩性和声语汇以及单一的节奏组织手法与灵活多变的节拍节奏,共同造就了一个抒情、自由,诗意朦胧而又清澈明晰的世界,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青春之歌。沿着第一首钢琴船歌Op.26 No.1的音乐创作轨迹,福雷在钢琴船歌体裁这一领域中乐此不疲地进行尝试,创作了在钢琴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一组船歌4。无论从作品的数量上还是音乐风格及精神内涵的总体容量上,都超越了其他任何一位作曲家。

1.Cortot , Alfred.French Piano Music ,Translated by Hilda Adrew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2.

2.Nectoux, Jean-Michel “Gabriel ( Urbain) Faur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Vol.8,Edited by Sadie,Stanley,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ress ,2001,P598.

3.Carlo Caballero, Faure and French Musical Aesthe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p223.

4.Brown, Maurice J.E.“Barcaroll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Vol.2, Edited by Sadie,Stanley .London :Macmillan, 2001,p710.

猜你喜欢

船歌和弦声部
熊 轲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往事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散文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