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话中国古典舞之圆

2011-08-15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古典舞古典舞蹈

林 敏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提及中国古典舞,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古典舞的8字形态原则:圆、曲、拧、倾、含、腆、收、放.“圆”贯穿于中国古典舞形态运动的始终,其具体的讲求主要是“三圆”、“两圈”。“三圆”即平圆、立圆、8字圆,“两圈”即大圈套小圈,指圆的运动轨迹呈现交错状.比如我们熟悉的“云肩转腰”,就是以腰为轴完成上肢360度的平面环动;又比如“山膀”,在拉开山膀的一进一退过程中,腰和手就运行了一个立圆;再如“风火轮”,其手臂的上下轮动,使之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圆,即手臂行立圆,肩走8字圆;又再如“云手”,其双臂揉球似地与手腕的自转相配合,就出现了大圈套小圈的圆.古典舞中圆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体态动作上,甚至还落实在气息上,它追求的气息不是一种直线式的上呼下吸, 而是抛物线式的呼吸,在呼吸的提沉过程中体验气息的循环往复,其实质都是气息的内部划圆带动肢体作圆形轨迹运动.

在肢体律动的变化中,中国古典舞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有着“圆融周游”的基本人体体态及心理旨趣,同时讲究“形、神、劲、律”的动态美,由此产生的“圆”运行规律与五行的循环往复不谋而合,而这些元素也就构成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如汉唐古典舞中“盘”的舞蹈中,手臂带着手腕走的基本路线是平圆与八字圆,而“抹”的时候走的是立圆、平圆.在著名的古典舞蹈《踏歌》中,12位舞蹈演员在徐徐的歌声中缓缓登场,体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诗画般的舞蹈意境,舞蹈步伐的一虚一实,一顿一促,气息的一屏一弛,水袖的一抛一收,身体的一仰一俯,回旋往返,正体现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反复为其道。舞者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尽显轻盈袅娜之态,步伐的阴阳相配,虚实相生,道明了“气”与“韵”的交融,在这“游”与“圆”的不断循环往返表明了中国古典舞蹈表演中追求“圆融周游”的人体形态动律美。

中国古典舞无论是从动作的发起到过渡,从流动的线条到静态的造型,都表现为一种从内至外的划圆,以起承转合的方式运动.这种“终点回归起点”的“划圆艺术”冥冥之中似乎与中国传统哲学某种意念不谋而合?

不错,这种不谋而合其实并非偶然,中国传统哲学意识与中国古典舞蹈之间暗藏着源于流的关系.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首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与人是相通一致的,自然本身的运动变化所表现出的规律也就是人类在其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规律.其次它指出平衡统一是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条件;最后它认为宇宙万物是不断变化的,是在阴阳两种相反的力量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的.《周易》的哲学思想简明及中体现于太极图.太极图中大圆环表示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S线隔开的阴阳二鱼象征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太极图这种外圆内传的特征,体现着回旋,均衡的运动模式,以及人与自然,宇宙的圆融合一,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舞追求圆融合一与此是吻合的。

古人认为,“气”的消长是天地万物生成、运动、变化的根源。《系辞传》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王充云:“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说明天地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是“气”,而人为“物中之一物”其生命之本亦乃“气”——“气者,身之充也。”这些论述明确肯定了舞蹈活动的主体——人——与其活动的空间这两个舞蹈赖以产生的基础都是“气”的不同形态,在这个意义上,舞蹈可以看作是“气”与“气”发生关系的艺术活动。如果只立足于运动的角度,舞蹈即是人体之“气”感应宇宙之“气”的力的律动,在这“气”与“力”的对抗冲突,感应反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舞蹈的动律,中国古典舞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气象”——气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运动意象,追溯中国古典舞的划圆,其实就是“气象”呈现出的一种抽象动态。

中国古典舞蹈的“圆”——“回”形态蕴含着远古的“龙崇拜”意识。龙是一种“人心营构之象”,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图腾,中国远古文明的象征。在先民看来,他有着一种无比神秘的精神力量,炎黄子孙都荣称“龙的传人”从古至今,舞龙的习俗未曾中断过。舞龙开始时总是先绕场一两周——圆场,勾画出一个无极图——圆,舞龙队伍的成员将龙头、龙身、龙尾依次从上而下划8字,形成整个龙体的S形游动。因此,舞龙的“回”非常明显地呈现为一种循环变化的太极图似的形态,中国古典舞所讲求的“圆、曲、拧”,正是“回”的美学范式对舞者手足、身肢、肩腰的具体要求。中国古典舞注重腰的运用,素有“纤腰回翔”之写照。腰作为整个身体运动的轴心,其往返回旋必然显出体活,而“纤腰回翔”正是“游龙”的意象。借助于回翔之纤腰,展现“缟袖之翩翻”、“长袖以延回”。中国古典舞的这些动态,无不闪烁着龙文化的光彩。

中国古典舞蹈在形态和审美特征中追求圆,折射着中国人包容万物的文化心理.“天人合一”观使中国人认同物我交融的“大统一”,成就了其宽广的宇宙胸怀和接纳万事的民族个性,决定了中国文化中的“宽容”意识,圆形象征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不仅如此,在中华民族力求建立一种融洽圆满的社会关系,“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传统信念,这一切都被有象征意义的圆形囊括在其中.

佛教的审美境界观——圆之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趋向.佛教的传入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风格.中国古代乐舞中,早有佛教色彩的舞蹈.从今天源自佛教文化的敦煌舞来看,它不同于周时礼乐的凝重典雅,汉时俗乐的质朴张扬,它继承了唐乐舞的传统,形成曲中求圆的艺术特征,充分彰显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将圆润,细腻充分体现,在石窟壁画上,飞天、伎乐天、天宫伎乐、金刚等以宗教为载体的舞蹈形象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所反映出的是佛家超现实的思想观照.随着对敦煌艺术的挖掘,《飞天》《敦煌彩塑》《丝路花雨》等优秀舞蹈作品横空出世,这些舞蹈作品的动作原型多是来自石窟乐舞形象,“三道弯”舞姿以及优美的手印与婆娑的长绸挥洒传递着佛家的语言,舞蹈不管是在表情服饰,还是在形态造型上,都继承了佛教崇奉的圆相之美,圆融之美,圆寂之美。

中国古典舞蹈的圆,也折射着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人生追求。含而不露,哀而不伤,温润柔和是中国人对“美”的认同。“和”为“美”,“和”在“圆”。中国人最在乎的节气是人间团圆的“除夕”和花好月圆的“中秋”。对传统节日团圆情结,承载着整个民族对幸福生活的眷恋和对宇宙之美的认知。中华民族对圆之美的特殊之好,还在大量吟咏明月,太阳的诗词中得以体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戏曲中讲究的“字正腔圆”,这种共同的审美心理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规范。

诚然,中国古典舞蹈“圆、曲、拧、倾”的体态和回旋流转的运动构成时空中曲折延伸的风格,在表达方式和寓意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舞蹈的含蓄往往是委婉却不晦涩,欲说还休,温润地传递着审美情感与理想.中国古典舞以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武术、戏曲、民间舞为提炼;西方芭蕾舞为借鉴;以气息、神韵为灵魂,为世人展现她温婉含蓄的魅力。正如著名学者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形之浑简完备者,无过于圆。”看似简单的一个圆,它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多少的哲学观、价值观、人文观、审美观,这何以简单?

[1] 袁禾:《中国古典美学》.人民出版社.

[2] 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3] 罗斌:《中国古典舞“和”品质》.吉林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古典舞古典舞蹈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色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舞蹈课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怎样读古典诗词?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