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盖蒂《莱切卡塔组曲》之Ⅰ音乐分析

2011-08-15王小玲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盖蒂泛音引子

杨 音 王小玲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1)

《莱切卡塔钢琴组曲》(Musica Ricercata)是利盖蒂(György Ligeti)在匈牙利早期半音化创作时期的一部钢琴作品,写于1951-53年。

一、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

这部作品是利盖蒂在匈牙利时期采用核心音及核心音程贯穿写作手法的一部成功的实验性的作品,创作于1951~1953年。这一时期,利盖蒂已经是一位知名作曲家了。在匈牙利,受到巴托克和柯达伊的影响,民族风格的音乐创作占了主导地位。利盖蒂也希望借此机会能提高自己的创作技术,因而创作了大量技术性的作品。1949~1953年这个时期匈牙利的政治正处于独裁时期,由于政治干扰,音乐的创作受到限制,作曲家们的创新被压制。而利盖蒂却仍然坚持自己的音乐道路,继续创作自己想要的作品,哪怕那些作品只能锁在抽屉里。利盖蒂主张:音乐语言可以是全新的,但结构必须与传统相联,必须属于某一特定的文化背景。《莱切卡塔组曲》即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

Ricercata为16~17世纪常见的练习曲性质题材,比赋格曲题材更为古老。该单词有搜寻之意,作曲家遂有追随意大利管风琴作曲家富莱斯科巴尔第遗风的意味。该作品试图摆脱巴洛克风格影响,找到新的音乐语言组织方式。利盖蒂在该作品中运用非常简单的音高和节奏结构进行非传统的创作,这种做法似乎也与巴托克的《小宇宙》有相似之处。这部作品反映出利盖蒂喜欢从对立的表现效果中寻求创作突破的思维习惯。

前面提到核心音及核心音程贯穿的手法,这里解释一下,即:以一个音或一个音程作为一种核心音高材料,使之对音乐结构的整体发展不仅在微观上而且在宏观上都起着一种控制作用,即构成核心音及核心音程贯穿的写作手法。该作品共11段,每段都有不同的曲式。核心音音高数目逐渐增加,第1段2个音以A音开始,在D音结束。依次类推,每往后一首,增加一个音至11段刚好用完十二个半音。

二、音乐分析

该作品共11段,本人选取了第一段进行音乐分析。

1.宏观分析

结构:此段多可以看成一个有引子,有尾声的ABA’三段式结构。引子从第一小节到第五小节。A段从第六小节到第三十四小节。由两小节过渡连接到B段。B段从第三十六小节到第五十九小节。经过七个小节的连接,在第六十八小节开始进入A’段。直到第八十二小节,进入尾声。第八十五小节结束。

核心音:“A”为核心音。第一段以A为核心音,结束在D音上,正好是从主到属的音程关系。除了最后四小节持续D音外,全曲中几乎都是A音在演奏,所以第1段可以认为是以一个音A来写作全曲。

2.细节分析

拱形结构:该段落前五小节可以看作一个引子。以强力度开始。第三小节出现的钢琴上的泛音与结尾的泛音奏法形成一种呼应。而A段与A’则在节奏上形成一种带变化的再现。

音域扩张:引子先占满高音区与低音区。之后从大字一组A音开始,然后大字一组A音保持,并出现新的大字组A音,之后逐渐往上叠加高八度音。扩张一直到小字四组a4。A’部分低音部同时往下扩张到大字二组A2,进入高潮。

力度变化:引子以强奏进入。逐渐扩张。由pp—ff—fff—sfff,强收结束。这段音乐波形整个呈现出一个大的渐强趋势。

节奏:引子是高密度的Tremolo音型和顿音做尾音的组合,由A音上的持续泛音引入主体部分。主体开始,以大字二组A音从三拍时值的间隙逐渐开始缩短1,逐渐固定一拍为单位,随后进入高八度以八分音符时值与之相交错。形成固定低音。往后叠加的音越高,节奏越紧缩。在A’出现之前的连接部分,固定低音开始变化,只剩下A1音,节奏变紧密。高潮部分先出现主题的节奏,之后越来越快。最后形成右手a3和a4的双音进行。尾声以其泛音长音终止。

织体:虽然是以A音来写,但通过节奏的交叉,音域的差异以及重音的改变,形成了隐伏声部。同时八度的单音跳动与八度齐奏的演奏伐形成音色段落的对比。

三、小结

整首作品无论从音高、力度到织体密度的安排都呈现出一种扩张的状态,内收是为了进一步的往外扩张,内收越紧密,扩张幅度也越大。作曲家刻意将音响组织成一个大的渐强图形。拱形的结构使音乐曲式更为完满。

注释:

1.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把余音也考虑进节奏内,故将短时间内出现的相同的两个音的时值算作音的本身到第二个音出现前的时值.

猜你喜欢

盖蒂泛音引子
论古琴泛音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花瓶里的钥匙
盖蒂还有麻烦事,一家图片社也起诉了它
笛子“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及演奏要点
谈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盖蒂图片库成立VR部门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